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珍贵树种白木香1.5a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设定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对照CK、复合肥N1、叶面肥N2和根肥N3,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木香苗期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处理白木香幼苗枝下高、株高和地径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复合肥(N1)处理在施肥1个月时枝下高和株高差异显著(P〈0.05);除N1处理3个月时SPAD值、叶片氮素和水分含量略低外,其他处理均高于CK。

  • 标签: 白木香 施肥 生长 生理特性
  • 简介:2005年2月精选喜树种子培养无菌根幼苗,生长90天以后分别接种3种丛枝菌根真菌,即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mellea)、透光球囊霉(Glomusdiaphanum)和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ssinuosa),探讨了菌根真菌对喜树幼苗株高、生物量以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显著促进了菌根幼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对喜树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影响不大,但却有利于喜树幼苗对磷素营养的吸收.从植株高度和生物量来看,菌根幼苗优于无菌根幼苗,蜜色无梗囊霉菌根幼苗尤为突出,分别达到无菌根幼苗(CK)的1.2和1.6倍,差异显著.丛枝菌根的形成对喜树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影响不大.从全株的氮含量来看,菌根幼苗与无菌根幼苗相近,只有在根、茎和叶片中Am菌根幼苗的氮含量才有明显变化,而透光球囊霉和弯丝硬囊霉菌根幼苗与无菌根幼苗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丛枝菌根的形成总体上促进了喜树幼苗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并且主要体现在根的磷含量上.与无菌根幼苗比,所有菌根幼苗根的氮、磷分配比例增加,而茎和叶片的氮、磷分配比例减少.

  • 标签: 丛枝菌根 喜树幼苗 生物量 氮磷含量
  • 简介:鲍苗培育阶段有关鲍苗掉板及死亡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1995年在浙江沿海几家鲍育苗场出现大量幼鲍(上足分化幼体和围口壳幼体)脱落死亡,陈全震等(1995)利用福尔马林和抗菌药物来防治附苗板上的原生动物、桡足类及细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7年至1998年初台湾东北角宜兰地区许多养殖场发生附着苗大量死亡的情形,吴萃慧等(1998)发现大量死亡多发生在附苗后一个月,当原有硅藻种群濒临

  • 标签: 九孔鲍 幼苗 掉板现象 防治 溶藻弧菌 症状
  • 简介:柳枝稷(PanicumvirgatumL。)是一种优良的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替代能源,同时又具有优良的牧草特性及水土保持功能。研究水分胁迫对柳枝稷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可为其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栽培种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柳枝稷幼苗叶片水分随着停水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是叶片含水量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在试验时段内,柳枝稷叶片具有一定保水能力。干旱胁迫下,柳枝稷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明显减少,干旱对叶绿素a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叶绿素b;干旱胁迫后期,柳枝稷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可见,柳枝稷幼苗能通过增加游离脯氨酸及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来缓解土壤干旱胁迫的伤害,表现出一定的抗干旱特性。

  • 标签: 柳枝稷 幼苗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摘要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影响明显,以10°C冷水浸种催芽处理效果最好;沙床催芽法效果次之;50°C温水浸种催芽法效果最差.建议在樟子松幼苗培育中采用冷水(10°C)浸种催芽方法和混沙埋藏催芽方法进行种子处理.

  • 标签: 樟子松 种子处理 幼苗生长 浸种 混沙埋藏
  • 简介:摘 要:高校与企业携手合作资助育人在新时期我国“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困难生更希望借助学校的平台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资助帮扶工作,文学院将与企业、学校等多方合作,打造“青苗”计划和资助育人“三化”项目,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资金和实践岗位,倡导服务社会方面的资助,从经济、就业、自身素质全面提升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真正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 标签: 高校 企业 合作育人
  • 简介:摘要:我国由于人口数量比较多,所以水稻种植一直在农业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并且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使水稻种植的面积和消费不断增大。水稻在我国的粮食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一半,并且向三分之二迈进。就依据目前的水稻种植形式来看,水稻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环节中。并且要随着时代的更新和发展,不断的更新水稻的种植技术,这样才能使水稻的种植效益达到满足我们目前需要的效果。

  • 标签: 水稻栽培 水稻种植 效益 措施
  • 简介: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而水稻的种植情况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更多的现代要素被投入到种植过程中,如化肥、农药及机械设备等。虽然这在一定程上提高了水稻产量,但是长此以往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最终降低水稻产量,不利于水稻种植业长期发展。因而,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及质量,必须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探究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

  • 标签: 水稻 种植技术 种植效益 提升
  • 简介:摘要:在我国,水稻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产物。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那么就需要灵活运用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水稻种植技术,充分分析各种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采用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推动水稻种植的良好发展,最终实现水稻种植收益的提升。

  • 标签: 水稻种植技术 种植收益 施肥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水稻栽培种植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在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支持下,我国渡过了较为艰难的历史时期。时至今日,水稻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作物,其体现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因此栽培新技术的开发要点也转为了绿色可持续、机械化、增产减负等方面。只有根据当地水稻栽培与种植的实际需求合理应用栽培管理技术才能够保障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改善当地种植生态,推动水稻种植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 标签: 水稻种植 栽培技术 种植效益 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水稻栽培中,要重视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掌握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提供水稻产量和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

  • 标签: 水稻种植 栽培技术 种植效益 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现阶段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想要发挥水稻的经济价值,就要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本文对我国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部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以期对我国水稻种植的技术革新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种植效益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质量。在水稻种植上,要做好对水稻栽培技术的优化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提升水稻的质量。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育苗、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各个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农业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对解决我国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有着很大作用。有机米栽培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手段,可以提升稻米质量。对此,在进行稻米栽培时,要合理利用有机农业生产手段,提升我国稻米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 标签: 水稻栽培技术 种植效益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创新和改进水稻栽培技术,从根本上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从加强对环境条件的控制、选择优质良种、科学灌溉、做好病虫防治等方面,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如何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建议,最终提高我国农业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

  • 标签: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种植效益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人民生活和国计民生密不可分。随着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成为当前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水稻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稻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对水稻高产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水稻栽培技术 农业机械 水稻高产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 标签: 水稻 旱育稀植 栽培
  • 简介:缅甸是一个东南亚国家。“缅”表示遥远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缅甸”的意思就是“遥远之郊”。这里有着有趣的风俗和人文特色。你听说过缅甸吗?它只是个小国家?可不是这样哦。它的人口在世界排名第24。它是世界第40大的国家。

  • 标签: 缅甸 东南亚国家 森林 水稻 世界排名 人文特色
  • 简介:1播前准备1.1苗床准备苗床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高、通风透光、排水良好、杂草较少、无病虫害、靠近大田和水源的农田。在播种前10d做苗床,苗床做成高畦,要求畦面平整、畦沟通畅,畦面宽度1.5-2.5m,畦沟宽度25cm,畦沟深度15cm,每667m^2大田需准备4-5m^2苗床。铺盘前2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板面达到“实、平、光、直”的标准。畦面整平后,覆盖上地膜,膜上不需打孔,以防秧苗根系扎入床土,有利于促进秧苗盘根、控制幼苗徒长和减轻移栽时损伤。

  • 标签: 畦沟 育秧技术 秧苗根系 抗倒性 秧苗移栽 高畦
  • 作者: 蔡微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5-15
  • 出处:《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第5期
  • 机构:杂交水稻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组合不断更新。而研究和种植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就是为了解决世界粮食不足的问题,由于杂交水稻,无论是产量,抗病性,各种综合形状都要比不杂交的水稻要高,这就意味着杂交水稻粮食出产量的提高,为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环境下更好地解决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全球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