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的身心发育相对还不够成熟,在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与冲突,进而导致一系列攻击性行的产生。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的认知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产生的根源,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逐步的控制与引导,帮助幼儿能够积极与其他同伴进行和谐共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 标签: 小班幼儿 攻击性行为 个案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一些任性行往往会显著表现。这种行为可能既是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的表现,也可能受到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矫正幼儿的任性行成为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着眼于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并实施矫正策略,促进幼儿行为的积极发展,为幼儿提供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 标签: 家园合作 幼儿 任性行为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父母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减少、避免青少年攻击性行的发生,需要对父母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现有研究主要从父母支持度、父母教养方式与控制、亲子关系以及父母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并取得初步成果.但父母行为方式对青少年攻击性行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重视父母行为方式对青少年攻击性行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父母行为方式 青少年 攻击性行为 影响
  • 简介:采用事件抽样法,本研究对44名2~6岁学前儿童的在园主动性行实施观察,共观察到264个事件。结果表明:儿童的主动性行策略存在年龄差异,“坚持不懈”的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超常发挥”和“事先准备”的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主动性行总数不存在年龄差异。此外,儿童在主动性行的四种策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行为的表现方式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如女孩的主动性行主要表现在待人亲和等方面,男孩的主动性行则主要表现在大胆表现自己等方面。教师和家长对待年幼的儿童应该多加理解和鼓励,要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使幼儿能够积极地把握机会,勇于表现自己;对待年长的儿童则应该多加引导,培养幼儿事先准备和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同时要关注男女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促使其主动性行正向发展。

  • 标签: 主动性行为 学前儿童 认知重组 行为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SM自杀意念现状,并进一步探究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可能路径。方法研究对象为≥18岁且HIV检测结果阴性的MSM,最近1年发生男男性行(口交/肛交)。采用横断面调查和便利抽样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通过男性社交平台Blued 7.5软件招募MSM并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问卷、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采用Mplus 8.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MSM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MSM研究对象1 394人中,有自杀意念的MSM占25.7%(358/1 394),领悟社会支持可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β=-0.11,P=0.009),也可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β=-0.18,P<0.001)。结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抑郁水平越低的MSM的自杀意念越低,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提高MSM领悟社会支持、降低其抑郁,可能是预防其产生自杀意念的手段之一。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抑郁 自杀意念 中介效应 领悟社会支持
  • 简介:本文通过笔者亲身经历的一次教学案例,探究了对初中学生攻击性行的正确干预与反思。希望能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 标签: 初中生 攻击性行为 干预 反思
  • 简介:青少年的攻击性行是一个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及教育学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 标签: 心理健康 青少年 攻击性行为
  • 简介:摘要为探讨性行对肛瘘术后创面影响,我们将11例术后有性行患者与术后无性行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结果在使用同样手术方法和相同药物治疗情况下,11例术后有性行患者比术后无性行患者愈合时间延长7—12天,且愈合质量较差。

  • 标签: 性行为 肛瘘 术后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影响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高危性行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从成都市某戒毒所中选取500名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作为为分析对象,根据1年是否有2个及以上性伴侣、最近1个月性行未使用安全套为分组条件,符合的称为甲组(n=210),不符合的称为乙组(n=290),分析高危性行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合并多药滥用者、初次性行年龄早者、使用苯丙胺类物质长者、冲动总分高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更容易出现高危性行。结论: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高危性行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高危性行

  • 标签: 苯丙胺类物质 高危性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正>九十年代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经济体制变革向纵深发展,教育体制的变革也势在必行。而教育经济学在变革面前则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为变革提供相当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图以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立足点,借助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引进新制度学派的理论体系,来分析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经济现象,从而为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试图在抽掉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不妥当的内含前提假设的同时,探索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 标签: 大学生 理性行为 高教改革 高等教育制度 高校管理者 未来收益
  • 简介:摘要攻击性行是幼儿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的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和矫正幼儿攻击性行的对策。

  • 标签: 幼儿 攻击性行为 教育
  • 简介:校园中的学生打架行为危害大、影响坏,屡禁不止,是长期困扰校园管理工作的难题之一.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引发这种行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这种行为发生的策略.

  • 标签: 学生 攻击性行为 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一般认为,与散户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反馈上具有较大优势,能够综合各方面信息,更为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因而可以起到稳定股价、促进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作用。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因而,很难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

  • 标签: 社会情绪 机构投资者 行为金融学
  • 简介:目的了解战士性心理和相关状况。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对某部204名战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对性问题表示关心的占22.7%(女)=50.6%(男),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占59.1%(女)-75.0%(男),谈过恋爱的占51.3%(男)-54.6%(女),有过性幻想的占56.8%(女)-82.5%(男),有过性梦的占38.7%(女)-95.7%(男),手淫发生率20.5%(女)-55.6%(男),性行发生率9.1%(女)-40.6%(男),封婚前性行持认可态度者占40.9%(女)-65.0%(男).结论当前部队战士性心理和性行状况与地方青少年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为促进战士身心健康成长,对战士的性教育势在必行。

  • 标签: 部队战士 性心理 性行为 发生率 调查与分析 前部
  • 简介:攻击性行是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系统,尤其是自尊受到了研究者的强烈关注。为了解当前幼儿自尊与攻击性行的特点,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淮南市5所幼儿园15个班的57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3~9岁儿童自尊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为研究工具,请这15个班的30名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自尊与攻击性行进行问卷评定。结果发现5岁是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发展的转折期,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5岁幼儿的自尊水平最高,其次是6岁幼儿,最低的是4岁幼儿,女童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童;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水平最高,其次是4岁幼儿,最低的是5岁幼儿,男童的攻击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童;幼儿总体自尊及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中的自我胜任感和重要感对攻击性行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幼儿的自尊水平来预防或矫正其攻击性行,为此家长和教师应尊重幼儿,保护幼儿自尊,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并提升自我胜任感;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其重要感。

  • 标签: 自尊 攻击性行为 自我胜任感 重要感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性行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河南省2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发生过性行的报告率为9.6%,男生为13.7%,女生为5.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被迫发生过性行的大学生占有过性行的22.6%,女生为36.4%,男生为17.3%,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1);大学生观看色情信息的报告率为28.8%,男生为49.6%,女生为7.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不良性行已成为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险行为之一,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性相关行为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