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西方文学理论及其“危机”《文心雕龙》是一部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它的重要性,它的影响力,它的体大虑周,不必我多说。它的五十篇章,讲的大概是什么,大家都了解。而西方文学理论,自从两千多年以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今天,有形形式式、五花八门的种种理论、主义。甚至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本身,都觉得目迷五色,以至于感到有危机。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欧洲诸国的文化界已经觉得批评时代的来临。到了二十世纪,大家都公认,这是一个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主义更多了,门派更多了,所以更称得上是一个批评的时代。

  • 标签: 解构主义 文学作品 二十世纪 文心雕龙 柏拉图 文学理论
  • 简介:刘彦和《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之解诂有极端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博徒"词义自《史记》之后发生细微之变化。应当根据《文心雕龙·辨骚》之文意以定"博徒"之具体涵义。此博徒亦当训英杰,但又不同于完全褒义之英杰,即非正途出身之英杰,实属历经曲折而终入正途之英杰。《文心雕龙·知音》之"博徒"用为贬义不可作为《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也必用为贬义之证据,二者应依语境不同区别对待。

  • 标签: 《文心雕龙·辨骚》 博徒 解诂
  • 简介: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视域融合、效果历史、阐释范式等理论要点,绘制《文心雕龙》的阐释路线图,将西方现代阐释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探析有关《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的足迹,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实践,为《文心雕龙》的阐释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阈。

  • 标签: 《文心雕龙》 视域融合 效果历史 阐释范式
  • 简介: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首次把"知音"引进到文章阅读理论中来,以最高层次的"知音阅读"为范式,建立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文章接受理论。刘勰阐述了知音难的七种原因,对知音读者的素质和知音阅读效果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六个方面的要求,还强调了感性鉴赏与理性批评相融合的"玩绎"阅读方式的重要性。这样,《知音》篇就形成了一套既包含了鉴赏与批评,又超越了一般性鉴赏与批评的知音阅读理论思想体系,从而赋予知音阅读理论以独特的价值。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 《知音》 知音阅读 鉴赏 批评
  • 简介: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①是文章学的典范之作,阐发了诸多文章学理论精义。文章声律问题历来为写作者所重视,从李登、陆机始,至南朝范晔、而后周颞、沈约继起,声律之道大盛,其后千百年来研究者甚众。黄侃先生在《札记》中对声律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认为声律和谐是古今作文共所追求,音节应以谐适为宜,文虽贵声音,但切忌琐屑,否则会伤其真美;文章声律不拘不弃合乎中道,“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才是文章真正的声律之美。

  • 标签: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文章声律
  • 简介: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 《史传》篇 史学理论 史书编撰
  • 简介:摘要《文心雕龙》以其体大、虑周、思精,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一部空前巨著。其中《体性》一篇着重论述了文章的体貌风格与作家性情个性的关系,即风格和个性的关系。皎然《诗式》关于诗歌风格的意见,是其诗论的重要部分,将风格分类愈趋详细,是诗歌风格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二书都是文学风格论发展史中颇有建树的论著。本文对《文心雕龙》与《诗式》的风格论进行探析。

  • 标签: 文心雕龙 诗式 风格论 探析
  • 简介: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学理论专著。其中《神思》篇是创作论的首篇,文中的“神与物游”、“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意——思——言”等观点对于当代写作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神与物游 创作论 写作主体 意——思——言
  • 简介:“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人类在文学研究中,会遇到很多共同问题,仅用单一的民族文化视野来考察本国文学是难以洞察文学的本质的。本论文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从文本观、语言观、批评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心雕龙》的“新批评”理论性质。

  • 标签: 文心雕龙 “新批评”理论 文本观 语言观 批评方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0
  • 简介:是清代著名学者赵翼的一部学术笔记.赵翼十分看重刘勰的观点,在这部笔记中,他以为依据和参照,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本文将之归纳为三个方面:1、对文体源流的考辨;2、对史实的考证;3、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 标签: 赵翼 《陔余丛考》 《文心雕龙》 考证
  • 简介:时代背景和主体背景是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产生的主客观因素。探讨其文体论“四因素说”的理论构成,主要从具体内容、八种文体的形成和把握文学风格的原则方面入手;对于刘勰文体论“四因素说”的价值影响的考察,则集中展现刘勰对中国古代文论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借鉴。刘勰文体论“四因素说”的主要思想是“中庸”,它的理论价值在于“深得文理”。通过研究“四因素说”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和影响,可以彰显《文心雕龙》的特殊理论意义。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 文体论 四因素说
  • 简介:在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一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对于文章写作谋篇布局的一系列理论见解。其中《附会》篇中所提出的"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这四个理论准则体现出的是文章创作时应当遵循的"整体性"原则。而在《王元化集》中,也有专门从《附会》篇中"杂而不越"出发对文章艺术结构的"整体与部分之关系"的论述。从"部分与整体"出发谈行文建构是实现文章"整体性"原则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理论在《熔裁》篇中得到了集中论述。

  • 标签: 《附会》 整体性 杂而不越 整体与部分 《熔裁》
  • 简介: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一篇研究读者批评的专论,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知音"读者批评观。"知音其难",强调读者与作者的心音相知相通;"深识鉴奥",强调读者要对作品的深层审美意蕴有所把握才能成为"知音";读者要成为真正的知音,需要"博观",学会"六观",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成为读懂作者心声的知音,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读者批评
  • 简介:上海史上规模较大的山水画邀请展“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于2017年9月17日对外正式展出,此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主办、澎湃新闻协办,参展画家包括从上世纪20年代出生到80年代出生的三代画家50多人,参展作品110余件,其中既有煌煌山水巨制,也有即兴写生之作与见出文人雅兴的山水手卷与册页。

  • 标签: 文心雕龙 山水画 上海史 参展画家 80年代 参展作品
  • 简介:刘勰的文学观带有很强的人本主义色彩。在《原道》篇中,他以“参”作为人与天地万物即道沟通的主要方式来阐述文章起源的问题,一方面将“参”的对象——道进行还原,取消了其中的比德成分,归还其自然本质;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人的“性灵”的发挥,以其作为“参”的依据。

  • 标签: 原道 性灵 文章起源
  • 简介:摘要《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从《神思》到《总术》再加上《物色》篇,“割情析采”,文学作品从创作构思到语言表达,进行了系统的规律总结,是我国最早关于创作理论的专著,《神思》篇更是创作的纲要,对现代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二者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而且两人的文学观念与选文标准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文心雕龙》之学”终究以称“文心学”为妥。

  • 标签: 《文心雕龙》 龙学 文心学 文选学 吴中胜 兼答
  • 简介:“《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然而,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与萧统关系密切,刘勰曾参与《文选》的编选,《文心雕龙》与《文选》所涉及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两人选文标准与文学观念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事实证明:“《文心雕龙》之学”终究当称“文心学”为妥。

  • 标签: 《文心雕龙》 龙学 文心学 文选学 吴中胜 兼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