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择期手术时对术前饮食相关宣教指导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endelson法(常规组)、合理饮食指导(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饮食方面采用Mendelson在1946年提出的禁食标准即成人术前12h禁食、4h禁水。研究组术前6h禁食、2h禁水;术前晚2000给予10%葡萄糖液1000ml口服,术晨600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口服(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10%果糖液口服)。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20.5±5.5h、31.7±4.8h;恢复排便时间分别为35.7±9.8h、46.5±8.8h;术前、术中、术后有无饥饿、口渴、心慌等不良反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合理饮食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加快术后组织修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择期手术 饮食指导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择期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提高病人在留置尿管时及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方法将76例男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于椎管内麻醉前行留置导尿术,实验组于椎管内麻醉后行留置导尿术,对两组患者导尿时及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留置导尿时舒适度比较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实验组留置尿管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术后行留置导尿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男性 麻醉 留置导尿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埋豆缓解择期手术术前焦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术前焦虑性失眠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王不留行籽行耳穴埋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夜间实际睡眠时间外,两组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入睡预备时间少于对照组,而夜间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耳穴埋豆对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性失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 标签: 择期手术 焦虑 失眠 耳穴埋豆
  • 简介:目的研究非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80例非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果实验组术前在饥饿、口渴、焦虑、心慌、疲乏无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中、术后(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的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降低不适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择期手术 术前禁食 禁水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医疗护理模式。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46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用传统临床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实施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优于传统护理,可以减少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抚触护理对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日期,将84例在我院行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抚触护理组(干预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抚触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抚触护理(手术前1d),每次20min。分别于入院当天、手术前晚、手术当天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测评,并作相互比较。结果治疗性抚触能改善择期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前的焦虑情绪。

  • 标签: 治疗性抚触 焦虑 手术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ICU访视制度在胸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19例胸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ICU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制度的建立和应用,对ICU工作的满意度为97%。结论ICU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承受力,并有利于对ICU的工作质量起到反馈作用,对今后将ICU探访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ICU 访视 胸心外科手术
  • 简介:术前导尿时机与患者血压、心率改变,膀胱、尿道黏膜损伤,麻醉苏醒期尿管相关的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进而造成泌尿道感染等情况有密切关联。目前国内手术患者经尿道膀胱导尿术的时机通常有:术前常规导尿(术前1-2h在病房留置尿管);麻醉前用药15min后导尿;麻醉后导尿。有研农报道其中2种导尿时机对患者某一指标的影响,但将3种术前导尿时机作为研究内容,来观察其对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院2007年4—12月研究3种导尿时机对血压、心率及术后尿管膀胱刺激征发生率的影响,旨在探讨对患者影响最小的术前导尿时机,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择期手术患者 导尿时机 术前 膀胱刺激征 尿道黏膜损伤 留置尿管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女性腹腔镜手术护理的关键性。方法拟定健康教育路径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受健康教育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能够让自己的病情等到控制,并且正确的了解自己的病情。结论通过对患者实行的健康教育可以除去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念,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妇科 腹腔镜手术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并肠梗阻急诊与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并肠梗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急诊手术,48例择期手术,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急诊组患者的术后近期吻合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择期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随访2年、5年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并肠梗阻时应创造条件力争一期切除肿瘤,解除梗阻,且择期手术有利于提高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手术 急诊 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期焦虑及危险因素。方法: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对我院8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手术前后焦虑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结果:56%的患者术前有焦虑,25%的患者术后有焦虑,术前焦虑发生率高于术后(P

  • 标签: 神经外科 焦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BM)模应用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效果观察。方法 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共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择期手术患者15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IBM模式。干预14天后,对患者焦虑情况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状况,30天后对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IBM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对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IBM模式 神经外科 术前护理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肛肠科择期手术患者提供术前饮食指导,进一步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肛肠科择期手术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术前饮食指导(观察组),常规医院餐食(对照组)。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7.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患者术后情况对比中,可见首次排便时间时VAS评分以及排便耗时以观察组更短,对比差异显著。最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术前饮食指导对于肛肠科择期手术患者的病情管控更为细致,更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对于防控术后不良反应有一定效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肛肠科择期手术 术前饮食指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开始后,要率先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在筛选对象环节,需要将筛选范围聚焦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接收的普外择期手术患者群体之中。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取,最终选出180例与筛选标准相匹配的研究对象,将之分为两个90人的小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需要注意,由于本次活动期间重点讨论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作用效果,故而有一组必然要采取该模式,而另外一组则作为对照,实施常规模式,分别将两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并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后,组间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在经过各不相同的护理模式的干预后,其在焦虑状况方面的表现情况,结合统计数据加以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该指标的对比中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比较效果,且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表现更具有优越性(P<0.05)。结论:为普外择期手术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服务,能够使得其焦虑情绪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恐惧感,能够从心理、生理等两个层面为患者带来积极的作用意义,可以促使患者更好地熟悉并适应手术环境,该干预模式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肯定。

  • 标签: 普外科 择期手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择期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接受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22.3月至2023.3月医院中择期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分组的办法分成两组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模式,不仅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机体损伤,同时也会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起到并发症预防的作用,值得运用。

  • 标签: 整体护理模式 老年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分级护理在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广南县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出50例进行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治疗的病例,将所有患者以入院日期的单双数进行分组,单数日期入院的25例定为对照组,双数日期入院的25例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中的患者则在术前及术后分别实施心理分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PSQI评分。结果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PSQI评分均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PSQI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有优势,组间差异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将心理分级护理措施应用在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中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患者的疼痛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睡眠质量大大提升,利于术后的恢复。

  • 标签: 心脏病 介入手术 心理分级护理 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对围手术期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需求,完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内容.制定多元化、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设计“围手术期认知程度调查表”问卷,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2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术的397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部分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恰当的治疗和术后康复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险形式等因素影响患者及时治疗和康复。结论患者对围手术期相关疾病和手术治疗知识了解有需求,手术室护士应积极开展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因人需教,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围手术期 医院-家庭一体化 护理 认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