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的油气生产量与消耗量都在不断上升。与其相关的技术与产业也在日趋成熟。油气作为战略性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但是,我国的油气回收技术较西方国家相对落后,尤其是我国的油气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技术,这使得我国大部分油气在储运过程中被浪费。这不仅浪费资源,也破坏环境。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对油气储运中的油气回收技术。这篇文章将会从我国油气发展的现状,油气储运中的油气回收技术(4种)以及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 标签: 油气储运 油气回收技术
  • 简介:摘要:开采石油、储运及炼制油品、后期销售油品,这些流程都附带较大范围内的油气污染。这是由于油品不断在蒸发,减低了油品原先的总量且带来各区域的污染。从现状看,油气能源表现出日渐紧缺的态势,若能妥善回收油气那么将会促进整体范围的环境改善,这种做法也契合了减排及节能的总体指标。针对于油气回收,应能慎重把控耗费的总体资源,采纳新颖的回收技术并强化技术研发。

  • 标签: 油气储运 油气回收技术 运用
  • 简介:摘要: 我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油气资源及相关产品是国内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研发缓慢,实际油气储运过程导致蒸发泄漏、油气资源回收困难等问题,资源损失严重。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研究人员专注于利用回收技术更好地控制资源损耗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论文主要从我国油气回收技术的运用现状着手,分析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方法、运用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优化调整油气回收技术的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油气储运 油气回收技术 损耗分析
  • 简介:摘要:油气资源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蒸发和损失是由于其波动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石油资源的浪费是一个严重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挥发性气体也可能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因此,石油和天然气回收技术应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油气回收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 标签: 油气储运 油气回收 技术
  • 简介:摘要:对于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挥发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固定顶油罐进行全面的把控,不少石油企业都采用固定顶油罐进行储运,这样可以降低油气的挥发度,减少油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固定顶油罐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优化,改装成内外浮顶储罐,定期检查储罐的密封性,使得储罐能够稳定运行。同时也可以应用油气回收装置,将挥发的油气进行回收,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油气回收装置一般安装在油品的灌装集中点,通过油气回收装置将油气转化为液态形式,然后重新注入到储罐中,这样可以降低油气挥发率,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循环,实现效益增收。

  • 标签: 油气储运 油气回收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石油与天然气能源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重要部分和环节,因此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业发展上都具有紧密联系。随着人们对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石油与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整体储量不断降低,针对此种现状,我国开始重视油气回收技术。本文首先详细分析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现状,结合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作用,总结出技术应用策略。

  • 标签: 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 客观环境 资源浪费 人员安全
  • 简介:摘要:对于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挥发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固定顶油罐进行全面的把控,不少石油企业都采用固定顶油罐进行储运,这样可以降低油气的挥发度,减少油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固定顶油罐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优化,改装成内外浮顶储罐,定期检查储罐的密封性,使得储罐能够稳定运行。同时也可以应用油气回收装置,将挥发的油气进行回收,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油气回收装置一般安装在油品的灌装集中点,通过油气回收装置将油气转化为液态形式,然后重新注入到储罐中,这样可以降低油气挥发率,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循环,实现效益增收。

  • 标签: 油气储运 油气回收技术 应用
  • 简介:文章以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稠油污水处理系统压滤脱水污泥及沉降罐清罐污泥为处理对象,根据含油污泥热解处理的技术原理,通过对物料输送系统、热解反应系统、剩余固体排出系统和馏分冷凝分离系统等主要工艺单元的技术比选,提出了"柱塞泵管道密闭输送、多燃烧器回转炉热解、高温馏分管式换热器冷凝、不凝气罗茨风机引送和湿式排渣"的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同时,文章还对污泥热解处理运行的能耗与费用做了简要理论分析。

  • 标签: 含油污泥 热解 工艺设计 技术方案
  • 简介: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含油污水的现状和特点,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常用的含油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土地处理法等,同时列举了各种技术的最新应用,并指明其发展趋势.

  • 标签: 含油污水 生物处理 技术展望 综述 废水处理
  • 简介:摘要水作为人们赖于生存的资源,含油废水的有效治理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大意义。而含油废水的无害处理方法才能满足于当今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对于含油废水的无害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措施,保证处理质量。

  • 标签: 含油废水 无害化处 问题 措施
  • 简介:文章研究了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在某油田13#站井的试验情况。采用驯化培养的“某油田13#站高效优势菌种”对石油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盐度适应范围广。利用该菌种对油田外排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污水COD低于100mg/L;石油类浓度低于10mg/L;挥发酚浓度低于0.5mg/L。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可处理含油高于500mg/L,矿化度高于20000mg/L,进水量高于4.0m3/h的油田污水。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工艺处理高盐、高矿化度油田污水技术可行,工艺可靠,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含油污水 生化处理 接触氧化 污泥驯化
  • 简介:文章以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油田含油污泥化学与微生物综合处理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含油污泥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仅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费用低,操作安全可靠,而且回收了原油。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油田含油污泥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为现代油田的环保开采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含油污泥 化学处理 微生物处理
  • 简介:提出采用气浮法装置对过滤后的污水深度处理.并对水处理药剂絮凝剂进行试验优选。同时,对处理后的中水利用进行了尝试.为节约水资源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含油污水 治理 回用 技术
  • 简介: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

  • 标签: 含油污泥 石油烃指标 多环芳烃 危险废物
  • 简介:在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抗压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的含油污泥进行了无害化固化处理.试验选取了固化剂最优配方:污泥、固化剂、促凝剂之比为4:1:0.01.强度性能检测表明,一般在1d内达到一定的强度,3d后硬度提高,10d后达到最大硬度.固化物污染指标测试还表明:其可溶出性盐量明显减少,矿化度下降了46%,含油量从未固化时的40000mg/L下降为0.4mg/L,硫化物含量仅为0.4mg/L,均达到了外排的标准.

  • 标签: 含油污泥 无害化处理技术 污染指标 固化处理 硫化物 溶出
  • 简介:含油污泥的处理或再生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各油田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含油污泥产于地层、与油层有良好配伍性的有利因素,对其进行化学处理,使之成为含油污泥调剖剂进行回注,用于高渗透注水井调剖。室内试验表明,含油污泥调剖剂能够进入油层深部,起到较好深部调剖的作用。

  • 标签: 含油污泥 调剖剂 堵水调剖
  • 简介:介绍了欢三联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程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设计参数、运行效果和效益情况。调试工作表明,热解炉系统工艺作为一个整体,能够稳定有效运行,残渣的测验结果表明,残渣可以达到无害化程度,含油率小于0.3%(满足GB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的要求)。以12t/d的处理量运行,能耗成本为74.47元/t,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25.50元/t,同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另外,热解固态产物也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可以进一步研究利用。

  • 标签: 欢三联合站 含油污泥 热解处理 应用试验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油田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油田含油污水进行处理,优化油田生产过程,采用先进的含油污水处理技术措施,节约含油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含油污水处理的效率。强化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净化处理,使其达到注入水的水质标准后,注入到油层,实现水驱的开发效率。

  • 标签: 含油污水 处理技术 措施 优化
  • 简介:化学热洗方法适用于处理以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为主的含油污泥。对某油田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所用药剂优化筛选,对于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A,搭配离心机絮凝药剂B或者BH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于含油污泥池表层的生化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C,搭配KF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处理后残渣为灰色块状固体,含油率〈2%,达到HJ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

  • 标签: 含油污泥 化学热洗 药剂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