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82例热性惊厥患儿、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40例正常小儿进行有关免疫检测。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McAb-APAAP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CD25抗原、HLA-DR抗原表达;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γ-干扰素(γ-IFN)水平;用酵母花环实验,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每分钟脉冲数(CPM)及刺激指数(SI)分别为5609.4±3587.4,20.5±15.6;复杂型的CPM及SI分别为2817.3±2422.8,11.0±8.40,均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305.9±12810.3,69.2±45.2)及上感组(9785.2±7509.8,44.5±3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型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40.0±8.2)%,(26.1±9.0)%,1.1±0.4;复杂型则分别为(32.8±6.9)%,(17.8±4.9)%,0.8±0.1,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4.1±6.7)%,(47.7±5.5)%,1.9±0.8]及上感组[(63.0±9.3)%,(42.4±8.2)%,1.6±0.4],差异有显著性(P<0.01)。CD25抗原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复杂型者分别为(6.3±1.9)%和(12.4±3.4)%,低于单纯型[(8.9±3.6)%,(16.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D25,HLA-DR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12.8±2.5)%,(20.2±5.2)%]和上感组[(15.0±3.07)%,(20.5±2.8)%],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HA刺激后,单纯型者分别为(57.0±5.1)%,(57.8±6.0)%,复杂型者则分别为(53.0±12.0)%和(54.7±9.7)%,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5.7±5.7)%,(68.8±6.2)%](P<0.05)及上感组[(64.3±6.4)%,(67.1±8.6)%](P<0.01)。PBMC之γ-IFN诱生水平检测,单纯型者为(1.80±0.4)ng/ml,复杂型为(1.6±0.1)ng/ml,二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9)ng/ml(P<0.05),但二者与上感组(1.8±0.7)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C-3bR花环形成率复杂型为(9.1±4.4)%,显著低于正

  • 标签: 热性惊厥 T淋巴细胞 红细胞 免疫功能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细胞免疫与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0%,低于对照组51.28%,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 标签: 细胞免疫治疗 化疗治疗 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较常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不同患者临床过程、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较大。AITL肿瘤微环境(TME)的细胞数量和成分可变,除肿瘤细胞外,还包括非肿瘤细胞和基质,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成分,其中,TILs是TME的关键成员,可能对AITL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AITL中TILs的主要构成与预后、不同TILs与治疗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总结AITL中TILs的特征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以期寻找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开辟AITL免疫药物治疗研发的新领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膜成孔多肽(rMpf)对小鼠J774A.1巨噬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对活性氧簇(ROS)和溶酶体的影响,并了解其作用巨噬细胞后的胞内定位情况。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rMpf,体外作用于小鼠J774A.1巨噬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分析rMpf对小鼠J774A.1巨噬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对ROS和溶酶体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胞内定位情况。结果低浓度(4 μg/ml)rMpf作用小鼠J774A.1巨噬细胞后,其存活率、胞内ROS和溶酶体无明显变化。20和60 μg/ml rMpf作用J774A.1巨噬细胞后,细胞存活率、ROS和溶酶体均明显下降。此外,rMpf能进入J774A.1巨噬细胞并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Mpf能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并且抑制胞内ROS水平、破坏溶酶体最终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受损。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及类似膜成孔毒素的细胞毒性结构域功能和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创伤弧菌 溶细胞素膜成孔肽 活性氧簇 溶酶体 细胞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和免疫T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医院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和CD4+T细胞中Th1、Th2的变化,同时分析高压氧治疗与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8例,对照组仅2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第1秒呼气量(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有显著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清趋化因子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h1及Th1/Th2比值明显升高,Th2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分布优于对照组。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eotaxin、MCP-1水平及Th2含量与COX活性负相关(r=-0.635,P=0.004;r=-0.673,P=0.002;r=-0.737,P<0.01),而Th1含量与COX活性正相关(r=0.684,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通过提高COX活性、促进有氧代谢,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趋化因子的表达,增强免疫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高压氧 支气管哮喘 趋化因子 免疫T细胞 细胞色素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多糖体外抗癌活性及对移植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观察甘草多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甘草多糖3个剂量组为150、300、600mg/kg体重,阳性对照组为200mg/kg体重,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小鼠的胸腺、肿瘤组织和脾脏进行称重,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抑瘤率。结果体外抗肿瘤结果,甘草多糖各剂量组IgM、IgG含量、抗体生成细胞水平明显高于阴性、阳性对照组,其中大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一定剂量的甘草多糖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且剂量过高会影响其抑瘤效果。结论甘草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及对移植瘤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值得参考。

  • 标签: 甘草多糖 体外抗癌活性 移植瘤小鼠 免疫功能
  • 简介:为了更好地研究牙龈卟啉菌(Prophyromonasgingivalis,Pg)表面蛋白(Surface-associatedproteins,SAP)的生物活性,实验用SAP体外刺激小鼠颅骨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放免方法检测培养液中Ca2+和IL-6的含量.同时,采用ELISA和MTT法分别测定SAP免疫小鼠的抗体效价和诱导的脾细胞转化程度.结果显示:一方面SAP是体外诱导骨吸收和前炎性因子合成的介质;另一方面SAP免疫的小鼠产生了抗SAP特异性抗体和脾细胞特异增生反应.这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SAP诱导了实验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 标签: 牙龈卟啉菌 表面蛋白 生物活性 免疫原性 PgSAP 分离
  • 简介:试验研究生物活性预混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生物活性预混料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断奶30-50d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料重比(F/G)显著降低(P〈O.05);C3bR、IC花环率在第20天显著增加(P〈0.05),其中C3bR花环率在第10天时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增殖率在第10天、第20天分别为显著、极显著升高(P〈0.05、P《0.01);免疫器官脾脏指数在第10天、第20天显著增高(P〈0.05);血液红细胞在第10天、第20天,白细胞在第20天时显著增高(P〈0.05);血清IgG在第10天、第20天,IL-2在第10天,IgA、IFN-γ在第20天时显著升高(P〈0.05);猪瘟抗体水平在二免后15d显著增高(P〈0.05)。添加生物活性预混料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力。

  • 标签: 生物活性预混料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义眼座-细胞复合体在体外的生物活性。方法将12个大小约3 mm×3 mm×2 mm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个:实验组接种50 μl浓度为1×106/ml的血管内皮细胞悬液;对照组接种等量无细胞培养液;两组均放入10%完全培养基(10%胎牛血清与90%高糖培养液配制)后5、10及15 d,对两组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前列环素及内皮素进行定量检测;20 d后做义眼座病理切片,观察义眼座内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皿内细胞正常增生,实验组三种因子在不同时间的分泌量存在差异(P<0.05);细胞因子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第15天VEGF、PGI2、EDN1因子分泌量分别为(6 147.31±691.50)pg/ml、(104.92±6.32)pg/ml和(6.32±0.49)pg/ml,对照组未见细胞因子,实验组义眼座块内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长入,部分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义眼座内生长情况良好,细胞-义眼座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工程,组织 细胞,内皮,血管 义眼座,羟基磷灰石 培养,体外 活性,生物
  • 简介:观察半食量对老年小鼠红细胞中SOD活性的影响,不同食量的老年小鼠红细胞中的SOD活力 ,发现半食量老年小鼠红细胞中SOD活性明显的增高(P<

  • 标签: 中影响 小鼠红细胞 红细胞中
  • 简介:目的:鉴定华佗再造丸中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化合物。方法:采用PC12细胞和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损伤和缺糖缺氧再灌注(OGR)损伤模型测定,从中得到的72种单体成分中具有细胞保护活性和促神经细胞增殖活性的化合物。结果:可提高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化合物有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可提高OGR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单体有异甘草素、3-咖啡酰奎尼酸和人参皂苷Rb1。可促进正常PC12细胞增殖的单体化合物有人参皂苷Rg2、胆酸钠等8种化合物。可提高氧化损伤的bEnd.3细胞存活率的单体有槲皮素、芍药苷等6种化合物。可提高OGR损伤的bEnd.3细胞存活率的单体有槲皮素、人参皂苷Rg1等6种化合物。结论:除槲皮素对不同细胞不同损伤模型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为广谱细胞保护剂外,其余化合物均有一定的细胞选择性或模型选择性保护作用,对神经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的化合物未见有细胞保护作用。这些结果为华佗再造丸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进一步的药理学依据。

  • 标签: 华佗再造丸 单体成分 PC12细胞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HBV感染对N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外周血标本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经体外扩增培养NK细胞后回输的4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患者有无HBV感染,将血标本分为HBV(+)组和HBV(-)组。体外扩增、培养CD3-CD56+的NK细胞和CD3+CD56+的NK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NKT细胞百分率。两组细胞活性率和细胞凋亡等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BV(-)组细胞活性率为(94.4±1.2)%,明显高于HBV(+)组的(85.1±4.6)%(t=2.146,P<0.05);而HBV(-)组细胞凋亡率为(3.2±0.9)%,明显低于HBV(+)组的(11.6±4.1)%(t=-2.220,P<0.05)。HBV(-)组NK细胞百分率为(55.8±4.4)%,明显高于HBV(+)组的(34.7±5.9)%(t=2.889,P<0.05)。结论HBV(-)患者来源的细胞体外扩增诱导可获得较多NK细胞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肝炎病毒,乙型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对人胃癌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8月,将人胃癌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50 μmol/L氢吗啡酮组(H1组)、1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2组)、2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3组)、4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4组)、8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5组)。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别于孵育24、48、72 h时测定细胞活力,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细胞存活率。结果与C组比较,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孵育时间的延长,氢吗啡酮明显抑制MGC-803、SGC-7901和AGS 3种胃癌细胞的增殖(P<0.05);H4组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孵育72 h时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45±0.01、0.98±0.08、2.13±0.16,均小于C组(0.78±0.02、1.36±0.01、2.51±0.23,F=13.129、15.761、17.458,P<0.05)。孵育72 h时显示,随着氢吗啡酮浓度的增加,胃癌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H4组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57.43±4.76)%、(71.92±6.76)%、(85.73±1.65)%,明显低于C组的100%(F=8.854、7.872、12.531,P<0.05);根据72 h生存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氢吗啡酮对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439.38、517.41、644.49 μmol/L。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可以抑制胃癌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的生长增殖。

  • 标签: 氢吗啡酮 胃癌 细胞增殖
  • 简介:本文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及形态学观察,研究PAA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与靶细胞在体外结合迅速,15分钟,2及4小时无明显差异。食道癌患者PBL与靶细胞结合迟缓,各时间点的结合率(B%)明显低于正常人。食道癌患者PBL的杀伤率(K%)明显低于正常人。经PAA预处理后能增强食道癌患者PBL明显低下的B%和K%,也可增强正常人PBL的K%,但对正常人PBL

  • 标签: 活性作用 多抗甲素 NK细胞活性 食道癌患者 靶细胞 人外周血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糖蛋白(HQGP)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给药时间的关系、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对双向混合淋巴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给予一定浓度HQGP、给予相同浓度HQGP和不同浓度ConA刺激,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QGP在不同时间对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但培养12h给药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作用与T细胞的活化程度无相关性;能明显抑制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QG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与活化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黄芪糖蛋白 淋巴细胞转化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Rho激酶(Rho-associated kinases,ROCKs)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Rho GTP酶下游重要的效应分子。Rho GTPase酶能够在与GTP结合的活性状态和与GDP结合的失活状态之间转换,发挥分子开关的作用。Rho GTPase/ROCK信号通路是体内普遍存在的一条通路,在细胞骨架建成,细胞的增殖、收缩、粘附、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ROCKs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粘附、迁移等方面,进而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等的发病过程。因此,在未来ROCKs有望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Rho激酶 免疫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 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自体 CIK免疫治疗方式,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存率及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存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细胞免疫治疗中晚期胃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状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优化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 标签: 细胞免疫 中晚期胃癌 免疫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并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群的变化。方法利用致癌剂二甲基苯葸(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的方法建立从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胰腺导管内瘤变(pancre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ma,PanlN)到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PC)的发生模型。共建模60只,8周后处死小鼠。随机选择20只存活小鼠,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及胰腺病变组织中7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结果建模8周内共死亡14只(23.3%),存活46只。46只小鼠病变胰腺组织均制备石蜡切片行常规HE染色。46个病变组织中,12例CP(26.1%),11例低级别PanIN(lowgrade—PanlN,PanIN-1,2,LOPanIN)(23.9%),9例高级别PanIN(highgrade—PanlN,PanIN.3,HG-PanIN)(19.6%)及14例PC(30.4%)。随机选择的20只小鼠中,PC及HG—PdnIN小鼠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明显高于LG.PanIN及CP小鼠。PC及HG—PanlN小鼠胰腺病变组织中粒细胞、MDSC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mphages,TAM)较LG.PanlN及CP小鼠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及M1型TAM明显减少。结论利用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是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胰腺癌在发生过程中,伴随全身及局部的免疫抑制效应,以病变组织内尤为明显,其中MDSC及M2型TAM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癌发生 免疫抑制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自体CIK免疫治疗方式,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存率及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存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免疫治疗中晚期胃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状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优化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胞免疫 中晚期胃癌 免疫状态 影响因素
  • 作者: 邓垂文 李文丽 李永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共抑制受体又称免疫检查点受体,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抑制受体所在通路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已被研发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作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共抑制受体之一,业有研究证实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免疫酪氨酸样抑制基序(TIGI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拟对TIGIT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共抑制受体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