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监测呼吸末二氧化分压(PETCO2)波形曲线与数值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9月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行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且术后进入麻醉复苏观察室的1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B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监测PETCO2波形曲线及数值的变化,记录两组麻醉复苏期间异常事件发生率、检出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复苏室驻留时间,分析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全身麻醉复苏时RR、BP、SpO2、PaO2均处于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TCO2亦处于正常范围。观察组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异常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2.68%(9/71)比7.04%(5/71)],异常事件检出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复苏室驻留时间短于对照组[(1.61 ± 0.52)min比(2.11 ± 0.69)min、(35.98 ± 10.66)min比(46.75 ± 15.03)min、(62.52 ± 19.63)min比(76.97 ± 15.4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ETCO2与SpO2呈负相关(r=- 0.335,P=0.004),与PaCO2呈正相关(r=0.751,P<0.001)。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间监测PETCO2可提高异常事件检出率与检出及时性,促进麻醉恢复,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全身麻醉 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超脉冲点阵二氧化激光(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早期烧伤瘢痕患儿,采用单组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4.2±0.8)岁,瘢痕面积(100.3±0.7)cm2。首次治疗采用PDL联合UFCL治疗,随后PDL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UFCL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总治疗周期为6个月,共行2次PDL单独治疗、2次联合治疗。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医师和患儿家属进行疗效评估。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统计患儿家属疗效满意度并计算总体满意率。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1)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患儿瘢痕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凹凸程度、柔软度、表面范围和总体评价,疼痛、瘙痒、颜色、硬度、厚度、形状和总体评价的POSAS医师和患儿家属评分均明显低于首次联合治疗前(t=16.6、16.0、16.9、14.9、20.8、29.3、30.7,20.4、29.3、18.1、27.9、25.8、20.8、45.3,P<0.01)。其中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医师总体评价分别为(8.1±0.8)、(2.7±0.6)分,患儿家属总体评价分别为(8.2±0.8)、(2.4±0.5)分。(2)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110例(92%)患儿的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6例(5%)患儿的家属满意,4例(3%)患儿的家属较为满意,无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7%(116/120)。(3)5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4 d创面出现瘙痒、红疹。3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周出现色素沉着。1例患儿3次治疗后1周创面可见小水疱,并伴瘙痒。所有创面均未出现瘢痕加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PDL联合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疗效较明显,治疗周期较短,可减轻症状并改善小儿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瘢痕 儿童 激光,染料 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摘要:核心素养是在教学活动中感悟和提升的,是以知识、技能、方法为载体,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形式形成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情景设置、问题设置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从二氧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实验、评价实验体系,分析实验制取的般思路等方面培养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 标签: 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 制取气体思路研究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测定呼出气氮浓度和肺通气功能的意义。方法:实验组由随机选取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ACOS(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和50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成,对照组由60例非呼吸疾病患者组成,所有患者均进行呼出气中氮浓度检测和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中哮喘组、COPD组、ACOS组的他肺功能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明显更低(P<0.05),FeNO水平明显更高(P<0.05);ACOS组的FeNO值明显高于COPD组(P<0.05)但与哮喘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OS组的肺通气功能值明显低于于哮喘组(P<0.05)明显高于COPD组(P<0.05);结论:诊断及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测定呼出气氮浓度和肺通气功能指标,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 肺通气功能检测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 CPR),观察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分压变化( PETCO2)与脉搏灌注指数( PPI),探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 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检测呼气末二氧化分压变化与脉搏灌注指数变化,根据是否自主循环恢复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 ROSC) 25例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 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呼气末二氧化分压值与脉搏灌注指数。结果 所有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后, ROSC 组患者心脏骤停率低于非 ROSC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OSC 组患者在抢救开始 0 min、 10 min、 20 min PETCO2 /PPI及平均 PETCO2 /PPI值均高于非 ROSC 组( 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 ROSC组患者肾上腺素及碳酸氢钠用量高于 ROSC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中检测呼气末二氧化分压变化与脉搏灌注指数可以有效评估心肺复苏的质量以及预后,对临床具有极高指导意义。

  • 标签: [ ]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 脉搏灌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呼出气氮(FeNO)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EOS)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病例入选标准,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老年医院的60例老年ACO患者纳入ACO组,将同期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哮喘组,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纳入COPD组,将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检测并对比4组FeNO、EOS、CRP、PCT水平,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组FeNO水平与EOS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单纯哮喘组FeNO水平>ACO组>单纯COPD组>健康组,ACO组EOS、CRP、PCT水平>单纯COPD组>单纯哮喘组>健康组(F=970.235、103.74、76.648、57.042,P均=0.000);经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单纯哮喘组FeNO水平与EOS、CRP、PCT呈正相关(r=0.646、0.326、0.497,P=0.000、0.014、0.000);单纯COPD组FeNO水平与EOS、CRP、PCT呈正相关(r=0.398、0.613、0.432,P=0.009、0.000、0.001);ACO组FeNO水平与EOS、CRP、PCT呈正相关(r=0.654、0.573、0.516,P=0.000、0.000、0.000)。结论老年ACO患者FeNO水平呈高表达,且与外周血EOS及CRP、PCT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气道高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哮喘 一氧化氮 嗜酸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点阵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早期治疗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第人民医院整形美容门诊收治深Ⅱ度烧伤后瘢痕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在创面愈合后2~4周开始接受强脉冲光治疗,每4周1次,共3次。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接受超脉冲二氧化点阵激光治疗,每3个月1次,共3次。分别于患者治疗前、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3次超脉冲二氧化点阵激光治疗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SAS)和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进行疗效评估。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VSS评分为(5.02±1.78)分、OSAS评分为(27.45±2.16)分和PSAS评分为(26.90±2.5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98±2.33)分、(35.55±3.27)分、(35.20±4.87)分,t=9.598、12.047、11.551,P<0.05],3次点阵激光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VSS评分为(2.88±1.94)分、OSAS评分为(20.50±2.52)分和PSAS评分为(15.85±1.39)分,较治疗前(P<0.05)及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2周,开始超脉冲二氧化点阵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瘢痕,效果良好。

  • 标签: 二氧化碳 激光,气体 强脉冲光疗法 烧伤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氮合成酶(iNOS)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6例肝细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rg-1和iNOS的表达,采用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Arg-1和iNOS的阳性率分别为18.7%(23/123)和37.0%(54/14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0%(146/146)和93.8%(137/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2.521,P<0.01,χ2 = 104.276,P<0.01);两者表达存在定的正相关性(r = 0.331,P<0.01)。Arg-1低表达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Edmondson分级相关,iNOS低表达与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Arg-1(+)组>Arg-1(-)组以及Arg-1(+)iNOS(+)组>Arg-1(+)iNOS(-)组>Arg-1(-)iNOS(+)组>Arg-1(-)iNOS(-)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脉管癌栓与RFS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在HCC中Arg-1与iNOS表达存在正相关性,两者均可反映HCC的恶性程度,两者降低/缺失表达可能协同参与了HCC的发生与发展,联合检测Arg-1与iNOS对HCC的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可能具有定的意义。

  • 标签: 肝细胞癌 精氨酸酶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分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温CO2气腹对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30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1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温CO2气腹;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16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采用加温CO2气腹。比较2组入手术室后、麻醉前、建立CO2气腹前、关闭CO2气腹后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长、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入室时体温和建立CO2气腹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闭CO2气腹后对照组体温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干预组,分别为(1.24 ± 2.36)、(0.60 ±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892,P<0.01);2组手术时长、血氧饱和度<0.90的例数、胃肠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干预组为(291.08 ± 265.42)ml,对照组为(364.29 ± 309.28)ml;复苏所用时间干预组(27.04 ± 10.89)min,对照组(32.60 ± 12.17)min;引流管拔除时间干预组(8.69 ± 6.64)d,对照组(10.76 ± 6.2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32、7.294、2.789,P<0.05或0.01);胰瘘、胆瘘发生例数及住院时间干预组分别为20例、7例、(27.62 ± 17.30)d,对照组分别为31例、15例、(32.38 ± 12.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653、4.870,t值为6.284,P<0.05)。结论加温CO2气腹可减少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加温CO2气腹 达芬奇机器人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预后 低体温
  • 简介:摘 要 : 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获取生物学知识。 同时,实验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材中有的实验效果不明显、装置繁琐或实验操作的精度要求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删去。如果教师能对这类实验进行改进或优化,就能进步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以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中的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实验的改进方法进行介绍,期望对广大教师在实验改进方面有所帮助。

  • 标签: 生物实验 实验改进 思考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 P( cv-a) CO2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 2017.02~2020.08区间收治 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分为 2组(指导方案),对照组 32例以 Scv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观察组 32例以 ScvO2+P( cv-a) C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 28d内病死率( 18.75%)、肺水肿发生率( 6.25%)低于对照组,统计值对比无差异;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统计值 P<0.05。结论: P( cv-a) CO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机体复苏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死率、肺水肿发生率,亦可评价循环血流、组织灌注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中心静脉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组织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点阵二氧化激光治疗瘢痕中的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90例瘢痕患者,均采用点阵二氧化激光治疗。90例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护理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4/45),与对照组的33.33%(15/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3,P=0.004);试验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38.08±0.62)分,与对照组(26.22±1.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面对维度的评分比对照组高,而屈服、回避维度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点阵二氧化激光治疗瘢痕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并促使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改善。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瘢痕 不良反应 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梯度控制方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二氧化(CO2)气腹早期阶段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择期手术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压力梯度控制的方法建立CO2气腹,即将气腹压力设为5、9、12 mmHg(1 mmHg=0.133 kPa)逐渐上升3个梯度,并在到达相应的梯度后分别维持1 min直至12 mmHg;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将气腹压力直接设置为12 mmHg,开始充气直至到达预设压力。观察2组气腹前与气腹后15 min内的循环呼吸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CO2分压(PaCO2)的改变情况以及循环呼吸干预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气腹后15 min内SBP、DBP、MAP、HR、PETCO2、Ppeak、PaCO2最大值分别为(117.08 ± 13.07)mmHg、(77.08 ± 9.43)mmHg、(90.06 ± 10.33)mmHg、(69.04 ± 9.10)次/min、(36.00 ± 3.37)mmHg、(20.18 ± 2.74)cmH2O(1 cmH2O=0.098 kPa)、(40.65 ± 3.31)mmHg,对照组分别为(140.63 ± 18.34)mmHg、(91.90 ± 11.79)mmHg、(107.25 ± 12.85)mmHg、(77.67 ± 13.57)次/min、(38.31 ± 4.31)mmHg、(24.81 ± 4.26)cmH2O、(45.19 ± 4.49)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269~-2.945,均P<0.01)。试验组气腹前后SBP、DBP、MAP、HR、PETCO2、Ppeak、PaCO2波动幅度分别为(10.14 ± 6.34)mmHg、(8.98 ± 5.88)mmHg、(9.14 ± 5.44)mmHg、(5.80 ± 2.48)次/min、(3.27 ± 1.43)mmHg、(2.65 ± 1.54)cmH2O、(4.08 ± 1.74)mmHg,对照组分别为(33.65 ± 14.87)mmHg、(26.17 ± 9.73)mmHg、(28.04 ± 9.97)mmHg、(17.63 ± 9.77)次/min、(6.98 ± 2.89)mmHg、(7.44 ± 2.35)cmH2O、(9.52 ± 3.92)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841~-8.048,均P<0.01)。气腹后15 min内,试验组循环干预情况4.08%(2/49),低于对照组的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412,P<0.01),试验组呼吸干预情况0(0/49),低于对照组的10.4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压力梯度控制方案建立CO2气腹,有利于减少早期气腹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好地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相对稳定,有效降低循环呼吸波动后的麻醉相关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安全。

  • 标签: 腹腔镜 气腹 妇科腹腔镜手术 呼吸循环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辅以超短波及二氧化(CO2)激光干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汤剂辅以超短波及CO2激光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超短波及CO2激光干预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每次100 ml,2次/d,同时辅以超短波治疗及CO2激光治疗,1次/d,疗程4周;对照组仅给予超短波治疗及CO2激光治疗,1次/d,疗程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2.63±0.76)低于对照组(3.53±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1.7%,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辅以超短波及CO2激光综合干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镇痛效果均优于单纯应用超短波及CO2激光干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汤剂 膝骨性关节炎 超短波 CO2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ETCO2)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被动抬腿(PLR)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行机械通气需液体复苏的患者33例,先后进行PLR试验和补液试验,记录心排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及ETCO2等指标。以补液试验后CO增加≥10%为有反应组,CO增加<10%为无反应组,记录两组临床资料、试验前后CO、SV及ETCO2变化趋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PLR及补液前后颅内压(ICP)变化。结果33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16例,无反应组17例。PLR后、补液后有反应组MAP变化值、CO变化值、SV变化值、ETCO2变化值、CO变化率、ETCO2变化率均高于无反应组(均P<0.05)。PLR后ETCO2变化率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0.047(95%CI:0.824~1.000)。PLR前后、补液前后两组患者IC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LR后ETCO2变化率可作为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且安全可行。

  • 标签: 呼气末二氧化碳 被动抬腿试验 容量反应性 自发性脑出血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动静脉二氧化分压差与乳酸清除率以及 APACHEⅡ 评分的相关性,以期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于我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30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根据脓毒症指南要求进行液体复苏,监测复苏( 0h )的血乳酸、复苏后 6 h 患 者的动静脉二氧化分压差(P( v-a) CO2 )、血乳酸,统计患者 24h 的 APACHEⅡ 评分, 根据6h 动静脉 二氧化分压差以及6h 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 A 组 (P( v-a) CO2≥6mmHg )、 B 组 (P( v-a) CO2<6mmHg )、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 10% )以及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 10% )。通过分别比较 A 、 B 组乳酸清除率、 APACHEⅡ 评分的差异以及比较高低乳酸清除率组 P( v-a) CO2 、 APACHEⅡ 评分以及病死率的差异,以期探索 P( v-a) CO2 与乳酸清除率以及 APACHEⅡ 评分的相关性,进而达到为脓毒症及休克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指导的目的。结果: 1 ) A 组的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 B 组( P < 0.05 ), B 组 APACHEⅡ 评分以及病死率显著高于 A 组( P < 0.05 ) ;

  • 标签: 感染性休克;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核因子κB和诱导型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水平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探讨HB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医院收治的6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并选取同期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每组的PBMC,并使用核因子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吖啶橙/嗅化乙啶染色观察PBMC形态特点;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TC干预前后各组PBMC中核因子κB、iNOS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的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为(3 153±744)/μL,CHB组为(3 072±763)/μL,原发性肝癌组为(2 473±627)/μ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2 683±677)/μ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8,P<0.01)。PDTC干预前后CHB组、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的核因子κB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7±0.29比0.99±0.17、1.23±0.25比0.84±0.15、1.22±0.22比0.73±0.11;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9±0.23比0.81±0.16、0.96±0.21比0.48±0.12、0.84±0.18比0.45±0.13;干预后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质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4.62、5.81、4.19、5.37、3.72,均P<0.01)。PDTC干预前后此3组的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0.18比0.93±0.14、1.04±0.21比0.88±0.17、1.02±0.21比0.77±0.07;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1±0.23比0.67±0.13、0.89±0.17比0.46±0.10、0.73±0.14比0.54±0.1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2、4.29、5.72、4.08、2.87、2.75,均P<0.01)。结论不同阶段HBV感染者免疫状态存在差异,核因子κB/iNOS/氮信号通路可能参与HBV相关疾病的免疫调控,且HBV持续感染与PBMC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 标签: 乙型肝炎 核因子κB抑制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外放置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与CO2人工气胸用于婴幼儿单肺通气的通气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婴幼儿28例,年龄6~36个月,ASA分级Ⅰ、Ⅱ级。两组患儿在全身麻醉诱导后行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或单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术中根据需要行单肺通气。根据患侧肺萎陷方法不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4例):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和CO2人工气胸组(C组)。观察记录患儿插管前(T1)、插管后(T2)、单肺通气开始时(T3)、单肺通气结束时(T4)、拔管时(T5)MAP、心率、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 Paw)变化及术中重要时间点血气分析中PaO2、PaCO2情况。记录、肺萎陷程度、单肺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低氧情况(SpO2低于90%)。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T2、T4、T5时MAP及T4、T5时Paw高于C组(P<0.05),T3时点的Paw低于C组(P<0.05)。A组肺萎陷即刻评分、肺萎陷20 min评分高于C组(P <0.05)。两组患儿心率、PaCO2、PaO2、单肺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低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有1例导管移位导致低氧,C组有2例患儿由于长时间胸腔压力过大导致低氧发生,均未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结论气管导管外放置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相比CO2人工气胸应用于婴幼儿单肺通气时,患侧肺萎陷效果更佳,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 标签: 婴幼儿 单肺通气 人工气胸 纤维支气管镜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33和呼出气氮(FeNO)水平的变化,探讨RSV致毛细支气管炎向反复喘息转化的潜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3例(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反复喘息患儿32例(反复喘息组)和定期体检婴儿30例(健康对照组)。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反复喘息组患儿分别于入院48 h内、对照组于首次体检时(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入选后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IL-33,采用多重呼吸技术检测FeNO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法分析FeNO水平与IL-33、IL-1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反复喘息组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和入选后3个月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89 ± 1.54)和(14.86 ± 5.54)ng/L比(7.26 ± 3.25)ng/L、(13.74 ± 4.16)和(15.45 ± 5.75)ng/L比(7.28 ± 3.56)ng/L、(11.38 ± 6.21)和(14.86 ± 5.28)ng/L比(7.18 ± 3.41)ng/L],而且反复喘息组明显高于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反复喘息组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和入选后3个月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68 ± 5.25)和(13.14 ± 5.01)ng/L比(3.69 ± 1.61)ng/L、(15.68 ± 4.16)和(15.11 ± 5.24)ng/L比(3.28 ± 1.56)ng/L、(13.87 ± 6.21)和(14.11 ± 5.14)ng/L比(3.18 ± 1.41)ng/L],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入选时IL-33水平明显高于反复喘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喘息组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和入选后3个月FeNO水平明显高于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和 健康对照组[(13.14 ± 4.47)ppb比(1.89 ± 1.54)和(7.26 ± 4.25)ppb、(14.75 ± 5.15)ppb比(7.74 ± 4.16)和(7.28 ± 4.12)ppb、(13.68 ± 5.62)ppb比(11.38 ± 6.21)和(7.18 ± 3.41)ppb],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入选时FeNO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入选后3个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和入选后3个月FeNO水平与入选后2、3个月IL-18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与IL-33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反复喘息组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和入选后3个月FeNO水平与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和入选后3个月IL-18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与IL-33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健康对照组FeNO水平与IL-18和IL-33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18和IL-33可能参与了RSV致毛细支气管炎和反复喘息的发病机制,并且IL-18和IL-33水平与FeNO水平有相关性,其潜在的机制需要进步研究。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支气管炎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呼出气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