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n-3系PUFA,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沉积,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基因表达,而其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转录因子与DNA亲和力和转录因子核内丰度。尤其是PUFA抑制了类固醇空单元结合蛋白-1(SREBP-1)核内丰度和表达,降低了核因子Y(NF-Y)、Sp1和肝核因子-4(MNF-4)与DNA亲和力。

  • 标签: 多不饱和脂肪酸 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α受体 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1 转录
  • 简介:2009BioprocessInternationalChina大会于9月7日~8日在北京全茂威斯汀大饭店隆重召开。会议旨在交流当今国际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关心技术和能力,讨论了涵盖生物药物工程工艺价值链各个环节,通过了解最新技术研发成果和经验.与国际企业分享细胞培养和配方、细胞株工程和开发、蛋白配方及制造过程中一次性使用/可抛弃产品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 标签: 一次性使用 设备发展 生物实验 应用 生物技术 制药企业
  • 简介:最近报道称某些肉类蛋白质对你来说并不好,德州农工大学生态农业研究学院科学家发现,食用充足优质蛋白质对人类生长、发育和健康是至关重要

  • 标签: 优质蛋白 FOOD 生长 人类 健康 发育
  • 简介:[目的]建立具有潮霉素B(hygromycinB)抗性3T3细胞系,用于转染目的基因(pTRE2-human-Ins)ES阳性细胞克隆筛选饲养层。[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含有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hyg)质粒pHyg导入NIH3T3细胞中,利用潮霉素B药物选择特性,对转染细胞进行压力筛选,并对其进行PCR和southernblot鉴定。[结果]经300ug/ml潮霉素B压力筛选后,获得了抗性细胞克隆。抗性NIH3T3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与正常NIH3T3细胞没有差异,特异性核苷酸引物检测抗性细胞基因组DNA,可以扩增出相应核苷酸片段,South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潮霉素基因片段已整合入潮霉素抗性NIH3T3细胞。[结论]本实验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成功地培育了潮霉素B抗性NIH3T3细胞,为进行目的基因(pTRE2-human-Ins)转染ES细胞阳性细胞克隆筛选打下了基础。

  • 标签: NIHNIH3T3细胞 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 转染 潮霉素B抗性 ES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品管圈方法,降低中心药房片剂盘点金额误差率,以提高帐物相符率.方法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通过搜集2015年1月到2015年2月中心药房片剂盘点数据,分析造成片剂盘点误差原因,拟定相关对策,并进行对策实施与检讨,最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中心药房片剂盘点误差率由改善前0.70%降低到改善后0.12%.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发现和解决药房工作中存在问题是可行且有效.

  • 标签: 品管圈 中心药房 盘点 金额误差率
  • 简介:对四个单位保种S180细胞经KM小鼠腹腔传代,体外培养加秋水仙碱,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染色体数目:腹水传代S180细胞.用70%乙醇固定,流式细胞仪测DNA含量。结果如下:本学部(本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药物所),武汉大学保种中心(武汉大学)和北京市肿瘤所(肿瘤所)保种S180细胞株,其染色体均数分别为628±22.8,69.1±21.2,39.9±8.26,58.7±9.75条。四单位S180细胞株染色体数做方差分析表明,除肿瘤所与本部外,其它两单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直方图分析显示主流染色体范围分别为56~60,61~65,41~45,61~65条。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表明肿瘤所S180DNA含量最多,武汉大学保种S180细胞DNA含量最少。这些结果均证明四个单位S180细胞株在一些方面已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S180细胞 肿瘤 DNA含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 腹腔 染色体数
  • 简介:针对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对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欠缺问题,基于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内容、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训基地等层面入手,提出一系列实操性强、可行性高改革措施,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精品课程 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构建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加入可增强免疫应答效应细胞因子CD40L基因,检测其可否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与结果:参照GenBank中汉滩病毒M基因和小鼠CD40L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M和CD40L基因片段,将其与pCI—neo载体相连,测序证实该载体构建成功后,将此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CHO—K1中,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发现M基因和CD40L基因可以同时表达于CHO-K1细胞中。结论:构建了带有CD40L基因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重组质粒并获得表达,为深入研究汉滩病毒感染后包膜糖蛋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规律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汉滩病毒 包膜糖蛋白 CD40L
  • 简介:高秆隐性恢复系(eR系)同原恢复系(R系)相比,分蘖力下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颈、叶片长、倒一节间和倒二节间都显著增长,使得eR系在制种时不必施用赤霉素.利用eR系组配e-杂交稻同其不含eui基因原杂交稻相比,只有一个eui隐性单基因差异,使e-杂交稻株叶形态和构成产量因素同原杂交稻十分相似,且具有千粒重增大以及植株速生、快长、早熟等特点,使利用eR系组配e-杂交稻具有一定增产潜力.

  • 标签: 水稻 高秆隐性恢复系 特征特性 育种 生物学特性 E-杂交稻
  • 简介: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panax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和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抑菌活性。

  • 标签: 五味子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 简介: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表达猪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F(pAPOBEC3F,简称pA3F)PK15细胞系。方法:以实验室前期构建pBPLV-flag-pA3F质粒为模板,PCR扩增pA3F基因,克隆到pLenti-Puro-3Flag载体构建成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Western印迹鉴定其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将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与包装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成Lenti-pA3F慢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Lenti-pA3F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并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pA3F细胞单克隆株,最终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单克隆株中pA3F表达。结果:菌落PCR和序列测定表明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构建正确,Western印迹显示该质粒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pA3F蛋白;包装了Lenti-pA3F慢病毒,滴度为1.32×10^8TU/mL,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后可检测到pA3F蛋白表达;经Western印迹鉴定,筛选得到单克隆细胞可稳定表达pA3F蛋白。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pA3FPK15细胞单克隆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在pA3F作用下免疫逃逸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猪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F 慢病毒载体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 简介:以采自不同污染区3个种共18个地衣样本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铅、镉含量,评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铅是其中两个样点中重要沉积物,在各地衣样品中有不同程度积累,离子积累浓度与污染源相对位置具有直接关系.根据累积浓度不同,可以推测当地空气质量.

  • 标签: 地衣 累积效应 重金属 大气监测
  • 简介:[背景]青檀绵叶蚜是近几年在山东枣庄市发现危害青檀新物种,该蚜虫对青檀造成了一定危害.[方法]2013年对山东和安徽青檀分布地实地调查确定青檀绵叶蚜分布情况,并结合我国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青檀绵叶蚜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青檀绵叶蚜潜在高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山东,江苏和北京有零星分布;中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低风险区集中在山西、四川、江西、辽宁、湖北、湖南和浙江等地区.[结论与意义]青檀绵叶蚜潜在分布区集中在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青檀分布地区预防青檀绵叶蚜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檀绵叶蚜 MAXENT AUC 潜在地理分布
  • 简介:目的评价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体外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结果微量液体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3种药物MIC50均为0.06μg/mL,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MIC范围均为0.015~0.125μg/mL,卡泊芬净为0.015~0.25μg/mL;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MIC值均为0.063μg/mL。琼脂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和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3种药物MIC值均为0.063μg/mL。结论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治疗氟康唑耐药念珠菌感染临床价值。

  • 标签: 棘白菌素 念珠菌 最小抑制浓度
  • 简介:目的对吉林省扶余县35例儿童孢子丝菌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基因测定,了解该地区孢子丝菌病致病菌菌株基因是否发生变异而致致病力增强及发病率增高。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4月30日来自扶余县就诊于我科并确诊为孢子丝菌病患儿35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中选取8株菌,对其核糖体保守区及内转录间隔区(ITS)、非转录间隔区(NTS)区进行基因测定,了解基因水平上异同。结果8株孢子丝菌菌株中5株NTS区可见较大范围碱基缺失。结论吉林省扶余县孢子丝菌菌株可能由于NTS区碱基较大范围缺失而致致病力增强,导致该地区短时间内发病率增高。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NTS 致病力
  • 简介:目的:探索蔗糖酯类超声造影剂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造影效果。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蔗糖酯类造影剂,将F68和SE-5按一定质量比称取配置微泡包膜材料,以微泡浓度为指标进行制备优化,将F68和SE-5按1:1质量比称取,将其配置成乳状液置入声振仪,以不同超声功率(200W、400W、600W及800W),不同声振时间(30s、60s、90s、120s、150s、180s、210s、240s、270s及300s)进行声振处理。将F68和SE-5分别按6:1、5:1、4:1、3:1、2:1、1:1、2:1、3:1及4:1质量比称取制成乳状液,选择最佳声振功率与声振时间,筛选最佳溶液配比。选用优化条件下制备微泡,观察兔肝脏造影效果。结果:蔗糖酯类造影剂最佳制备条件为:泊洛沙姆188(PluronicF68)和蔗糖酯-5(SE-5)配比为2:1,声振仪功率为600W,声振持续时间为240s。注射造影剂后兔肝脏超声造影图像清晰,回声强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蔗糖酯类微泡浓度及直径均符合超声造影要求,具有良好显影效果。

  • 标签: 蔗糖酯 泊洛沙姆 六氟化硫 微泡 超声造影剂
  • 简介:目的: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首先利用课题组发表专利合成帕米膦酸修饰Brij78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然后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法,利用修饰帕米膦酸基团与壳聚糖分子链中质子化氨基交联反应原理,通过一系列实验条件探索,确定了最佳实验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动态光散射(DLS)粒径仪测定了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S-Pa-Brij78-SLNs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最佳条件为:pH=6.0,壳聚糖浓度分别为0.1%,0.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0min,在该条件下,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Brij78-SLNs)粒径分别为97.9±6.6nm和182.4±62.2nm,表面电位分别为(+5.21±1.4mV);(+7.94±0.80mV),装载姜黄素时,载药量为10%,包封率在90%以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清晰可见壳聚糖包裹电晕。结论:本文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合成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化法,经过最佳实验条件探索,通过一步法成功制备了稳定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Brij78-SLNs)。

  • 标签: 壳聚糖 微乳化 固体脂质纳米粒 药物载体
  • 简介:本文以中季稻区稻田主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捕食天敌蜘蛛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害虫—天敌—农药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害虫管理系统工程原理,处理害虫、捕食天敌与农药三者之间关系。建立了稻纵叶螟—蜘蛛—甲胺磷和稻飞虱—蜘蛛—甲胺磷两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绘制了它们优化反馈控制策略图,利用微机对系统进行最优监控。使用时输入当前田间害虫与天敌数量,就可对系统作出即时预测和最优决策。该策略确立控制害虫最优性能指标,是使害虫对农作物为害所造成损失与防治费用之和最小,并且使害虫和天敌数量处于系统平衡状态。文中比较分析了该策略与基于经济阈值常规害虫管理策略,指出了新策略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对天敌数量进行控制和管理作用及其意义。

  • 标签: 中季稻 优化管理 农药系统
  • 简介: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高抗甚至免疫。粳稻品种8411与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获得了2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国际广致病菌系P6新种质SH5和SH76,遗传分析鉴定出新种质含有1个抗P6小种显性基因。本研究以高感白叶枯病水稻品种IR24及携带不同抗性基因16个材料为参照,对分蘖期、孕穗期SH5和SH76分别接种11个白叶枯病小种,抗性分析表明SH5和SH76抗谱广,与IRBB21(Xa21)抗谱一致,与IRBB5(xa5)、IRBB7(Xa7)和Asominori(Xa17)较相近。用Xa21分子标记pTA248和XA21检测,确定SH5和SH76不携带Xa21基因,前期研究结果证实新种质中不含xa5和Xa7;与Asominori杂交试验表明其抗性基因与Xa17基因不等位。这些结果表明SH5和SH76中存在1个抗P6小种新基因。

  • 标签: 疣粒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