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1月10~13日阿勒泰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低层,暖切变和锋面气旋暖区控制整个阿勒泰地区,再加上该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强度最大,对于水汽输送较为有利;850hPa低空处的冷切变和地面冷锋不断朝着阿勒泰地区移动,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再加上暖湿水汽沿着锋面上升凝结降落,是造成阿勒泰地区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在阿勒泰地区上空形成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的纬向垂直环流圈,环流圈的存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

  • 标签: 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阿勒泰
  • 简介:摘要利用洞庭湖区8个台站1960-2014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在对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标准整理出冰冻、干旱、高温、降水4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逐年发生次数,分析其变化特征,发现近55年来洞庭湖区极端冰冻事件呈显著减少趋势,极端干旱事件无明显变化,极端高温事件和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近55年极端冰冻事件下降趋势明显,极端干旱和高温事件变化无明显增多或减少的突变点,极端降水事件存在一个显著增多的突变点。

  • 标签: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洞庭湖区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班戈县2017年3月11-12日降雪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由500hPa高空槽、南支槽、“歪脖子”高压及700hpa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风速带,偏北气流、东风气流以及西南暖湿气流辐合,850hpa低层“冷垫”抬升和地面冷锋共同配置产生。500hPa高度场的西南气流给予对流层较弱辐合区及弱水汽输送。主要水汽输送源于700hPa下方区域偏南气流,并且700hPa处低涡及切变线导致对流层中低层强辐合场,高层辐散抽吸及低层辐合上升,促使较强上升运动产生,为此次降雪天气发生提供有利动力抬升条件。班戈县对流层湿度较大且湿层厚,上升运动强烈,达大雪量级。

  • 标签: 班戈县 降雪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气象防灾减灾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短时与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预报预警方面的应用,现今已得到了社会人群以及相关行业人士的认可与高度种重视。利用短时与临近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对灾害性天气的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保障气象检测的精准度与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短时及临近天气预报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优势,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 标签: 短时及临近天气预报 防灾减灾 优势
  • 简介:摘要烤烟是攀枝花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烤烟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危害。为了能够有效降低这些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根据攀枝花市人工响天气工作实际,首先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流程;接着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于烤烟生产的实践内容,并提出了一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攀枝花 烤烟生产 气象保障服务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高空形势、地面形势、水汽条件等角度针对2017年10月8—9日金昌市发生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今后此类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强降温 降水 天气形势 金昌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ECMWF及T639形式场及分析场资料分析2018年11月3-7日都兰县连续性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整体环流形式由两槽一脊逐渐转变为两高一低的环流形式,槽后冷空气向南入侵,加上随着系统发展都兰地区形成横向切变线,是造成这次降雪的主要原因。(2)水汽来源于阿拉伯海,从波斯湾向东北方向输送从西北路径进入青海海西地区。(3)降雪前到降雪期间,低层一直有正涡度输送,500hPa上持续的正涡度输送,加强了低层辐合上升运动,K指数也一直处在大值区当中,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4)强辐合中心、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流配置、深厚的上升运动区域,及对流不稳定能量较强,有利于产生暴雪天气过程。

  • 标签: 暴雪 环流形式 动力条件
  • 简介:摘要冬小麦是浚县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浚县种植作物的第一位。倒春寒是影响浚县冬小麦种植的一种灾害天气过程。本文利用逐日的天气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4月4-7日发生的倒春寒天气过程及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倒春寒是近20年来浚县影响最严重的、出现日期最晚、降温幅度最大、冬小麦抗寒性最弱的一次倒春寒过程。此次倒春寒天气发生时,冬小麦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幼穗药隔分化期,造成冬小麦穗分化受阻,甚至不能正常抽穗。

  • 标签: 倒春寒 冬小麦 穗分化
  • 简介:摘要2018年1月2~4日迪庆州出现了2017年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雪天气过程。现用micaps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式演变、物理量诊断分析等分析了500hPa高空形势及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涡度等物理量场特征。得出500hPa图上深冬季节典型的孟加拉湾南支槽建立,逐步加深东移,携带水汽影响云南大部分地区,极易导致迪庆州大雪天气的暴发;垂直速度的强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涡度的正值区与强降雪区表现为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首场大雪 南支槽 物理量特征
  • 简介:摘要新一代天气雷达可实时监测中小尺度风暴、暴雨、冰雹、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随着气象部门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强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完善,人们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结合柳州市气象局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实际,分析了影响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并给出了几点质量控制措施,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观测数据质量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应用江西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4日和5月18日上饶市两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相同处在于强对流发生前偏强的垂直风切变,高空云系少,地面辐射增温显著、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蓄、中低层上干下湿的水汽条件以及强垂直温度直减率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不同处在于“3.4”属于槽前暖平流强迫类,500hpa-700hpa强盛的引导风形成的动量下传有利于极端大风的出现,显著的中层干区,有利于DCAPE的增强,强盛的冷池密度对区域性大风的出现起重要作用,强对流风暴持续3到4个小时维持飑线形状往东北移动。而“5.18”过程属于斜压锋生类,东北冷涡后部的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偏东路径南下与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强的锋区和锋生,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南压的过程中与暖区内的对流回波逐渐结合后发展成飑线、发展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低仰角距离地面1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m.s-1)和中层径向辐合(MARC)等特征;风廓线雷达的100-1000米风速的变化为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40kg·m-2,且在同一位置维持3个体扫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

  • 标签: 飑线 雷暴大风 触发机制 雷达回波 NECP资料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采取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发生于新疆巴州2016年4月30日至5月1日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暴天气发生之前,500hPa亚欧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势呈“2槽1脊”型。西西伯利亚低槽的不断发展,地面冷锋的持续东移,冷空气爆发南下,为本次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提供十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南疆热低压呈强盛发展态势,温度以及气压梯度增强,构成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气压场形势,与较强的低空偏东急流相配合,为沙尘暴天气的出现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机制。

  • 标签: 沙尘暴 天气形势 物理量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及雷达特征分析等角度针对2017年6月29日与7月1日夜间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两次过程一次是中低层水汽条件较好、一次是中高层水汽条件较好,而850hPa水汽条件一般。所以在水汽条件一般的情况下,要注意各个层的水汽条件,925hPa、750hPa高度层水汽条件较好时也可能造成短时强降水;此两次过程降水带大值区、回波中心均集中在前旗中部沿大兴安岭山麓一带,地形抬升作用较为明显。

  • 标签: 降水 天气形势 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