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该研究结合现代科学的成就,就老子思想中体现的物理、事理、人理进行了阐述。"无为,弱者道之用"、"不出户,知天下"等是老子做事和观察事物的方法,是老子对事理的高度总结;"宽厚仁慈、清心寡欲、谦虚柔和"反映了老子对人理的认识高度。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哲学家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有关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事理的见解和立身做人的法则,对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老子 物理 事理 人理
  • 简介:“道可道,非常道”从具体哲学概念(“道”)的形成这个角度阐明“自然之道”首先必须通过言说来呈现,但作为“名”的“道”与自然实存的“常道”之间存在着张力。“名可名,非常名”则从一般意义上阐述了万物之“名”与自然物本身之间的张力。言说(人为)造成了“名”与自然本真之“实”的分离,于是在呈现本根之道的方式上有了自然之始与言说之始之异,在认知“道”的方式上有了虚静以观与名言以析之别。然而哲学必然通过言说,“道”首先是言说的产物,静观、玄鉴则是超越言说的另一种体道方式。为了在言说中阐明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作为哲学文本的《老子》大量使用了表意玄远、模糊晦涩的“名”来言说,试图以此超越“名”的辨析功能。在认知“道”的方法上,老子实际上向我们昭示:言默皆达,殊途同归。

  • 标签: 自然 言说
  • 简介:清华简《系年》第九章有一段文字,原整理者释文如下:壤(襄)而(夫)人骚(闻)之,乃倍(抱)需(灵)公以虐(号)于廷,曰:“死人可(何)辠(罪)?生人可(何)辠(古)(辜)?豫(舍)亓(其)君之子弗立,而邵(召)人于外,而安(焉)牺(将)寅(寘)此子也?”

  • 标签: 今本《老子》 万物 第九章
  • 简介: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三号墓中出土了字体不同的两种帛书《老子》,其中字体较古的《老子》甲本卷後抄有《五行》、《九主》、《明君》、《德圣》四种古佚书。由张政娘等先生组成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下文提到时简称为“原整理者”),对《五行》等四篇古佚书已作了最大程度的拼接和复原(《德圣》後半部分——自458行“者”字以下——残损严重,

  • 标签: 马王堆汉墓帛书 帛书《老子》 《五行》 整理 佚书 西汉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