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各族群间交流、交往的需要。草原丝绸之路是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清代,因为在蒙古地区编旗设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清廷在内蒙地区设立了五路驿站,这些驿路经过周密的设计,恰好通过内蒙49个扎萨克旗和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等总管旗,像一个大血管贯穿全身,不但增强了清廷的统治力,促进了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族群的交流、交往、交融。

  • 标签: 盟旗制度 五路驿站 草原丝绸之路
  • 简介:博物馆这个文化和社会现象的产物,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很多的变迁与变化.从搜集宝藏的帝王密室到公众文化教育和文化消费的公共设施,在我国通常称之为文化事业单位.

  • 标签: 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 博物馆 内蒙古 TASK 文化事业单位
  • 简介: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成立40余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其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起步”(1953-1977年)、“发展”(1978-现在)两个阶段。(一)蒙古语文研究所的起步阶段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在起步阶段,除了进行基础建设、直接配合“内蒙语文工作委员会”的业务工作外,在蒙古语名词术语、词汇研究,汉语借词研究,词典编纂,蒙古文字研究,现代蒙古语规范,方言调查,基础方言与标准音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间,出版工具书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论著有:1.孙竹的《现代蒙古语规范问题》(1963年4月3日《内蒙日报》汉文版)一文,研究了我国现代蒙古语“基础方言与共同语问

  • 标签: 蒙古语族语言 蒙古语言文字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蒙古语言文学 研究综述 现代蒙古语
  • 简介:辛亥革命对于内蒙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演变历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新型民族关系建构这一动态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辛亥革命对内蒙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历史面向。一方面,内蒙地区的同盟会革命活动及归绥等地的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引起了内蒙与内地关系之重新整合与再建过程,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一员。总起来说,它是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区域整合历史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是值得认真分析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内蒙古地区 民族关系
  • 简介: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辟论述,从“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政治高度,将先进文化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此,内蒙的文物工作者要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南,努力为

  • 标签: 执政之基 “三个代表” 江泽民同志 重要思想 力量之源 前进方向
  • 简介:清廷在晋蒙沿边设有许多皇粮庄田,其中以驻马口皇庄最为著名。本文多利用第一手资料,对驻马口皇庄形成的背景、设庄的时间、庄头和壮丁及佃户、面积与范围、粮租银赋、奖罚制度、革除庄头、领催任职、庄头来源、官收丈放、满汉关系和满汉文化交融等史实,首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沿边 凉城县 内蒙古 满族 旗地 清代
  • 简介:正呼和乌素墓地位于内蒙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呼和乌素乡泉脑村东的一处山坡上,北距旗政府所在地土贵乌拉镇10公里。该墓地南靠山梁,北临呼和乌素河,地势南高北低。1995年9月,内蒙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11座,该墓地头向多为北向,墓葬均为单人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墓葬内随葬品极少,一般置于头前或头龛之内,多

  • 标签: 骨胶原 稳定同位素比 汉代 饮食结构 人骨 西汉中期
  • 简介:根据田广金(1997)的研究内蒙中南部包括,北部为阴山山脉、南部为长城地带、西部为鄂尔多斯和包头连线、东部为张家口和锡林哈特连线,这一范围内以黄河和蛮汗山为界可划分为西、中、东三部分,且每部分均具有各自的地理特征。西部为鄂尔多斯高原、中部为黄河平原、东部为岱海黄旗海湖为中心的丘陵地带,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和岱海黄旗海湖周边地区(图一)。

  • 标签: 聚落遗址分布 聚落形态 居住单位 平等社会 阶层社会
  • 简介:内蒙占博物院前身为内蒙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博物馆,也是全区唯一的省区级综合性博物馆。2007年,内蒙博物院作为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重点献礼工程于7月31日对外开放运营,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新的展馆建筑面积67万余平米,是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来生态变迁与草原文叫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同时也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 标签: 百科全书 生态变迁 中国北方 文明程度 内蒙古 博物院
  • 简介:随着《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实施,由内蒙东部地区与东北三省构成的新东北经济区区际联系不断增多,双方对功能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需求日益增强。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区际运输通道空间结构现状及客、货流未来发展特点,遵循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原则,提出建设6条运输通道与15个二级运输枢纽为骨架,3条运输干线为辅助的网格状区际综合运输通道空间结构,并指出在改善铁路、公路运输方式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油气及煤化工产品的管道运输,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标签: 东北三省 蒙东五盟市 综合运输通道 空间结构
  • 简介:2017年7月5日,一个让中国考古界悲伤的日子,一代考古大师张忠培先生阖然长逝。这一天的上午,电话、微信、网站都在转载先生去世的消息,同时各类怀念先生学术、为人的文章不断发出并大量转载。一时间,我们都沉浸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他的去世让每个考古人不舍并充满遗憾。

  • 标签: 文物考古工作 张忠培 大师 内蒙古 草原 去世
  • 简介:本文以对内蒙自治区一个蒙古族聚居的半农半牧村落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蒙古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访谈和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土地数量、户主教育水平、劳动力人口和生产性投资等因素对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家庭经济多元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蒙古族 农村家庭 经济状况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
  • 简介:文史研究馆是建国初在毛主席倡议、周总理亲自关怀指导下筹建的,是一个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机构、聚才敬士之所。馆员大都是博学多才的文史耆宿。各馆首任馆长更是出类拔萃,名闻遐迩。本刊从今年首期起,将在"翰林风采"专栏中,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文字,让读者领略各馆"首任馆长"之风采,感悟一代名士之人生。

  • 标签: 文史研究 内蒙古 自治区 馆长 蒙古族 绥远省
  • 简介:一、引言人类在地球生物中是一个特殊的类群,其特殊性就在于他能制造和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特殊的生存方式.通过对埋藏于地下的古人类生产与生存活动所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及其空间分布关系的发掘与研究,探讨人类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方式、所占有的食物和生活资源的种类及获得的方法和途径,其活动区域的大小及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与其它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①.而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古人类的适应生存方式大不相同,因此东、西方于更新世时代在文化和人类适应生存方式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别,对这种东西方旧石器文化之间、区域文化传统的成因和传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 标签: 旧石器时代 东西方文化 碰撞与融合 内蒙古 生存方式 古人类
  • 简介:哲学 宗教对蒙古族神话故事的哲学思考 孟和宝音 《内蒙社会科学》第1期 10-21页论成吉思汗的哲学思想 朋·乌恩 《内蒙社会科学》第4期 35-43页论成吉思汗重用人才的政治思想 扎拉嘎 《内蒙大学报》第1期 12-17页成吉思汗土地思想浅析 扎拉嘎 《内蒙社会科学》第2期 4-10页忽必烈汗经济思想 麦拉苏 巴根 《内蒙社会科学》第4期 35-43页蒙古族近代哲学的若干概念范畴 何·金山 《内蒙社会科学》第3期 33-36页怎样判断蒙古族是否有哲学———从《蒙古族哲学史》一书谈起 贺希格陶克陶 《内蒙大学报》第4

  • 标签: 论文资料 蒙古学 内蒙古社会 成吉思汗 内蒙古师大学报 2000年
  • 简介:蒙古秘史》研究《蒙古秘史》在蒙古族道德思想史上的特殊地位-蒙古族道德思想形成与发展探析那·斯仁《内蒙大学学报》第3期74-86页论《蒙古秘史》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阿拉坦珠拉《内蒙社会科学》第6期67-72页论《蒙古秘史》中诃额仑额克与成吉思汗的团结思想铁柱《内蒙大学报》第1期97-111页关于《蒙古秘史》原文始用文字问题-回鹘蒙古文异写体词语实证布仁巴图《内蒙大学学报》第3期1-7页《蒙古秘史》中亲戚名称考孟和宝音《蒙古语文》第4期34-38页《蒙古秘史》中与"okin"有关婚姻文化的几个词语探源图孟吉日嘎拉《蒙古语文》第12期31-38页卫拉特方言的某些特点与《蒙古秘史》中的一些词的

  • 标签: 蒙古语文 蒙古语言文学 论文资料 内蒙古社会 蒙古学 内蒙古师大学报
  • 简介:1994年国内蒙文期刊蒙古学论文资料索引蒙古秘史《蒙古秘史》在文化遗产中的实际意义钦达木尼《内蒙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20页《蒙古秘史》的叙时结构赛吉拉夫《蒙古学研究》第2期55-67页论《蒙古秘史》某些内容的结构化特征杭盖《蒙古学研究》第3期6...

  • 标签: 《蒙古秘史》 内蒙古师范大学 蒙古语言文学 论文资料 蒙古学研究 内蒙古社会
  • 简介: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作为蒙古学领域内最年轻的学科,如果说20年前它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今天已成为充满朝气的青年,回顾20年来所走过的“攀岩”式的路程,每一位为此项事业付出过努力的人都会百感交集……研究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的动议,最初是由蒙和巴图同志在1963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第四次扩大会议上提出的。他认为:要在蒙古族广大干部群众中宣传和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科学文化,必须深入了解该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开展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他的提议先后得到了华北局宣传部、内蒙自治区党委及宣传部的肯定和支持,并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开展此项研究,

  • 标签: 蒙古族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蒙古萨满教 社会思想史 20年回顾 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