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满意度。方法对照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等;实验组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舒适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模式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6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53.7岁。致压物按性质分类包括软性胸椎间盘突出5例、钙化或骨化型胸椎间盘突出7例、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型突出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胸脊髓病症状,其中7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采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扩大成型及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影像学的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疼痛症状及脊髓功能恢复状况。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神经学功能评估采用Nurick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胸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更换手术方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胸椎MRI及CT检查均显示脊髓减压充分,无致压物残留。所有患者术后背痛、神经根性疼痛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术后1年mJOA恢复率为50%~87.5%,平均72.0%。有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肋间神经痛,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型、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位于脊髓腹侧的软性及硬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 标签: 胸椎间盘突出症 全内镜 胸椎间盘摘除术 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孔成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NM)辅助下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5例C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应用多模式NM辅助下PECD治疗(NM组),26例单纯应用PECD治疗(PEC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等指标。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8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NM组和PECD组颈部疼痛VAS分别为(2.1±1.2)、(2.0±1.1)分,上肢VAS分别为(2.4±1.2)、(2.2±0.8)分;末次随访时两组颈部VAS分别为(0.8±0.5)、(0.7±0.5)分,上肢VAS分别为(0.8±0.7)、(0.8±0.5)分,均较术前[颈部:(6.0±1.0)、(5.9±1.0)分,上肢:(7.1±0.9)、(7.4±0.9)分]明显降低(t=12.670~27.305,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7~0.917,均P>0.05)。术后1个月NM组和PECD组JOA评分分别为(12.7±0.8)分、(12.6±0.8)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6±0.7)分、(14.4±0.8)分,均较术前[(11.1±1.0)分、(10.9±0.8)分]明显升高(t=-11.074、-14.829、-9.603、-13.086,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42、0.003,均P>0.05)。NM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EC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5、-0.922,均P>0.05),但住院时间、并发症均显著减少(t=-2.815,χ2=4.755,均P<0.05)。结论多模式NM辅助下PECD治疗CSR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电生理 颈椎内镜 钥匙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引起腰腿疼痛麻木中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7月在椎间盘科住院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活血,改善骨质代谢药物对症治疗并中医辨证施护;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上配合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观察比较2组患者疼痛麻木缓解时间、服务满意度、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麻木缓解时间、服务满意度、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并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引起腰腿疼痛麻木中应用效果好,患者满意度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穴位注射 穴位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辨证施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在此时间段内本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临床治疗,实验组予以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经相同治疗时间后,实验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时,应用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治疗,疗效确切,治疗时不良反应小,有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象为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L5~S1),共102例。对于高髂嵴患者采用"横突定位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PETD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7.6±21.0)min,术中透视(29.1±11.7)次,术后卧床时间(4.6±1.1)h,住院时间(3.6±0.5)d。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和术后3个月ODI评分均较术前减少(均P<0.01)。疗效评价:优89例(87.3%),良8例(7.8%),中4例(3.9%),差1例(1.0%)。结论PETD为治疗L5~S1 LDH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高髂嵴、横突肥大的患者,横突定位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椎间孔成型方法。

  • 标签: 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髂嵴 椎间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