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西西褶皱-冲断带西部的叠瓦状地层单元起源于新特提斯南部大陆边缘,自新近纪至今,受非洲板块和欧洲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产生了形变。在挠曲外地槽和外围串接盆地中沉积的同造山期新近系-更新统地层记录了该褶皱-冲断带的演化历史。有资料证实,自托尔顿期至今,逆冲断层带前缘逐渐向南推移,进入前陆带。在褶皱-冲断带的西部,这种推进作用表现尤其明显。在褶皱-冲断带的东部,第四纪走向滑移断层带活动产生了不对移的花状构造和其它干扰构造。文中展示了两条穿过西西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区域横剖面。这两条构造横剖面向下一直延续到海西期基底的顶部,它们综合了我们的野外勘察结果和以前采集的测井、电磁测量以及地震测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晚中新世-更新世期间、向前陆推进的冲断层带与更新统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构造圈闭。这些构造圈闭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 标签: 意大利南部 西西里西部 逆总断层系统 形变 时间 模式
  • 简介:摘要:坦桑尼亚是我国“一带一路”非洲路线上的重要国家,同时也是我国境外建设的传统市场,由于当地市场工程建设配套资源日渐成熟,使得常规竞标项目技术含量低,竞争压力大,经营利润少等情况。出于市场持续健康经营的战略考量,我公司在继续保证常规项目投标竞争力的同时,努力跟踪开拓一批与当地民生联系紧密,技术含量较高且经营效益好的大型项目。以此提高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品牌形象,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元化开发当地市场。

  • 标签: 坦桑尼亚 斜拉桥 投标策略研究
  • 简介: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湖泊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乌兰乌拉湖37a来湖泊面积变化及其与自然要素(气温、降水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湖泊补给的构成角度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自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范围总体上有所扩张,期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1976年乌兰乌拉湖的面积为555.97km2,1994年其面积为496.50km2,这期间湖泊在逐年萎缩,递减幅度为3.12km2/a;从1998年开始,湖泊面积开始迅速扩大,1998年湖泊面积为499.83km2,到2012年湖泊面积达655.25km2,扩张速率为10.36km2/a。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南部河流入湖口处。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流域的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1998年以来,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扩张的原因有二: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冻融水量增加。在湖泊主要年补给水量构成中,湖面年降水量、流域年降水径流量、冻融水年补给量分别约占23.3%、43.7%和33.0%。

  • 标签: 乌兰乌拉湖 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湖水补给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 简介:运用专家打分法评价了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然后选用空间差异指标分析了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旅游资源单体总量大,资源质量优势明显;百色、崇左、南宁、柳州的起步发展优势突出,百色、南宁、来宾、柳州、梧州的后发潜力较大。区域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天象与气候、地文景观、人文活动是主体类型。某等级或者某类旅游资源的结构不平衡,直接影响区域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的结构。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相对较集中,呈东西两面少,中间区域多的不均衡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交通布局、居住点等地理因素影响。

  • 标签: 旅游资源 评价 空间特征 西江经济带
  • 简介:利用1960~2011年广西西北部16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NOAA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广西西北部地区以往盛夏干旱年的中高纬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水汽输送特征,重点探讨了2011年盛夏(7~8月)广西西北部特大干旱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是1960年以来广西西北部盛夏降水最少的年份。广西西北部2011年盛夏大气环流与以往盛夏干旱年明显不同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弱偏东,脊线位置明显偏北,中高纬环流平直,乌拉尔山地区和东北亚区域没有明显阻塞高压形势,冷空气活动比常年弱;印缅槽活动较常年偏弱,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明显偏弱,广西西北部上空存在有弱的水汽通量辐散,垂直运动和对流活动均较常年偏弱,这些环流特征均不利于产生降水,造成2011年盛夏广西西北部地区出现特大干旱。

  • 标签: 广西西北部 特大干旱 大气环流异常
  • 简介:摘要:酒店的成本管理关系到酒店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问题。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众多酒店在运营过程中成本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在型经济形势下,经济型酒店如何应对运营中出现的成本管理问题已实现酒店的长久目标,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基于此,笔者就以西安汉庭酒店为例分析当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概况、现状以及成本管理中的问题,然后依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经济型酒店 西安汉庭酒店 现状
  • 简介:提出了西西伯利亚北部三个冻土地带〈-5列萨列、乌连戈伊和纳德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多年冻岩年平均温度动态的研究结果。列出了有关气候参数的数据。确定,最近30年中在这3个冻土地带观测到多年冻岩年平均温度的上升。沼泽地形的温度上升幅度最小,泥炭沼泽地形的温度上升幅度最大。在年平均气温上升1℃时评价了岩石年平均温度变化的范围,在冻原区为0.1~0.25℃,在森林冻原区和北部原始森林区为o.1~0.8℃。

  • 标签: 冻土区 多年冻岩 西西伯利亚 多年冻岩年平均温度 气候
  • 简介:受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州立大学大气物候地理科学系邀请,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李荣平博士在杰克逊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1日)的工作访问,主要工作内容为陆-气通量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合作研究。访问期间参观了杰克逊州立大学湖泊通量站,参与了通量站野外作业,并每周与国外同行进行业务交流。

  • 标签: 密西西比州 州立大学 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美国 数据分析处理 中国气象局
  • 简介:钻孔岩屑分析技术在时间上早于现代碳酸盐岩岩相分析、层序地层学、地震反射法勘探和先期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这些较新的方法导致作为资料主要来源的钻孔岩屑在进行高分辨率地下岩石分析中的重要性减弱。完全固结的古生代钻孔岩屑的双目镜分析能够依靠电缆测井建立井中详细的垂直岩相层序。因而,相分析能用于建立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和等时切片。这种方法在弗吉尼亚西部阿巴拉契亚盆地密西西比系碳酸盐岩中已进行过试验。对每个层段岩屑样品的冲洗粗粒部分(1-2mm)进行了分析、按照Dunham的岩石类型进行分类、确定相对丰度并绘制出每口井的岩性百分比与深度关系图。考虑到钻井滞后的情况,对数字电缆测井和岩屑百分比的钻井记录进行了调整(一般为3m左右),岩性柱是根据综合资料产生的,同时还进行了层序拾取。使用伽马射线标准层进行了剖面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横剖面。生成的时间切片图显示出了单个层序的厚度和体系域内的主要岩相分布。这种方法形成了以岩石为基础的高分辨率储层格架,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控制储层分布和叠加的因素。

  • 标签: Greenbrier群 岩屑 层序地层分析 时间切片 体系域 露头
  • 简介:西西伯利亚盆地中部上侏罗统巴热诺夫(Bazhenov)层为一典型的海相黑色页岩单元,含有大量的Ⅱ型干酪根,具有很高的生油潜力。在西西伯利亚盆地中,90%的石油来源于这些页岩。在这些页岩中存在非常规自生自储式油藏。储层发育带一般较小,并沿断层面分布。石油的初次运移主要沿邻近断裂带的裂缝网络进行。Bazhenov层中的石油的聚集作用发生于第三纪,该层中石油的生成和排出作用导致形成超压。在位于盆地中部的Surgut和Nyalinsk区域性大背斜之间的研究区内,断裂和破裂作用发生于始新世到第四纪。断裂作用导致Bazhenov层中有机质的热成熟度局部增加。Bazhenov层中自生自储式油藏勘探风险主要与用地震勘探方法确定的区域断层或横断层有关。

  • 标签: 盆地 上侏罗统 黑色页岩 西西伯利亚 断裂作用 生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