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合成一种新型的脂环族三官能团环氧化1,1-双(2,3环氧环己基氧甲基)-3,4-环氧环己烷(Ⅱ)及其母体1,1-双(2-环己烯基氧甲基)-3-环己烯。它的化学结构己被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氢核磁共振所验证。当使用1,3,5-三乙基六氢-均-三嗪作促进剂,4-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时,Ⅱ可以很容易被固化。固化的物理性质用热机械分析、热解质量分析法及动态机械分析来检测。在同样固化条件下,将Ⅱ与巳商业化的二环氧化ERL-4221作比较。Ⅱ的固化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198℃),较高的交联密度(2.08×10^-3mol/cm^3)及较低的热膨胀系数(6.2×10^5/℃),Ⅱ在现代微电子应用中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封装材料。

  • 标签: 脂环族环氧树脂 热性能 电子封装 机械性能 热固性 液态三官能团
  • 简介:金融风暴袭击全球,中国的有机硅下游部分产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主营有机硅业务的跨国公司也因其产品的量大面广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不仅业绩下降,而且有的不得不宣布裁员。如美国迈图新材料公司在2008年裁了250名员工后,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再裁员100名,还要削减高管薪酬的10%。德国瓦克公司预测2009年销售额难超2008年,电子材料、有机硅及聚合这3个部的发展将变得艰难。道康宁也宣布要在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800人,为了张家港硅氧烷项目的建设,于2009年4月初在上海签署了向中国和日本银行贷款的协议。

  • 标签: 有机硅行业 下游产品 中国 生产工艺 开发 单体
  • 简介:近年来,基于PermapolP3.1(Permapol是PRC-DeSoto公司注册的商品牌号)技术研制开发的航空密封胶已取得很大进展。这类产品具有优良的固化特性和粘结性,在少量或不使用溶剂的情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加工特性。

  • 标签: 密封胶 环氧树脂 航空 聚合物 应用 技术研制
  • 简介:合成聚苹果酸苄基酯(PMLABz)和聚苹果酸(PMLA),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两种不同类型的聚合胶束,通过合成PMLABz、PMLA、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I(P1)和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Ⅱ(P2),动态透析法制备P1、P2胶束,并进行表征、筛选。为了进一步增强胶柬的细胞内摄作用和特定肿瘤细胞靶向性,用靶向分子叶酸修饰胶柬。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出药物载体PMLABz、PMLA及共聚P1、P2。P1是接枝共聚,能够自组装成平均直径100nm星型胶束(载药量:11.2%,粒径:97.2±4.6nm,zeta电位:-18.5mV);P2是嵌段共聚.能够自组装成平均直径75nm的平头型胶束(载药量:20.5%,粒径:76.4±3.8nm,zeta电位:-16.4mv):P1、P2胶柬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因此,P1、P2胶束是一种潜在的自组装给药体系。

  • 标签: 聚苹果酸 喜树碱 聚合物胶束 自组装给药系统
  • 简介:综述了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介绍了耐高温新型聚酰亚胺、低介电常数新型聚酰亚胺、纳米颗粒改性聚酰亚胺、抗紫外辐射、抗原子氧的聚酰亚胺。重点论述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详细介绍了抗紫外辐射、抗原子氧的新型含氟、含苯基氧膦的聚酰亚胺及共聚酰亚胺的合成和性能。

  • 标签: 聚合物 设计 性能 应用 聚酰亚胺 合成方法
  • 简介:以Ti(OBu)4和内蒙古杭锦2^#土为主要原料,Sr(NO3)2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Sr元素掺杂改性的TiO2/杭锦2^#土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紫外光照射下,以亚甲基蓝水溶液为光降解体系,考察了Sr的掺杂量和热处理温度对光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r的掺杂量为0.5%,焙烧温度为500℃条件下制得复合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TiO2/杭锦2^#土。该复合催化剂的优点是易于从分散体系中分离和可循环使用。

  • 标签: TiO2/杭锦2^#土 锶掺杂 光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 简介:综合论述了连续纤维增强钛铝金属间化合基复合材料的进展情况,介绍了复合材料在发动机等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优势,总结归纳了基体的特性、常用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问题和制备技术。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纤维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 界面 力学性能 制备
  • 简介:日前,由哈尔滨商业大学梁金钟教授承担的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微生物发酵法玉米生产高分子聚合(γ—PGA)的中试研究”在哈尔滨通过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邓子新院士认为,该项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以玉米为原料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高分子聚合的发酵工艺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高分子聚合物 哈尔滨商业大学 合成 科技攻关项目 专家鉴定
  • 简介:据报道,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一种同时氧化和碱化的新策略,一步法实现了二维金属碳化纳米片向超薄钛酸钠或钛酸钾纳米带的转变,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储钠和储钾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一纳米》上。

  • 标签: 金属碳化物 纳米片 二维 衍生物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美国化学会
  • 简介: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存在下,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Fe3O4网状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Fe3O4纳米粒子在聚苯胺(PAn)中的含量获得了电磁性能可调的纳米复合,采用FT—IR、XRD、SEM、TEM、电导和磁性能测试对复合进行了表征,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获得了试样在2—18GHz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经计算获得微波反射损耗曲线,发现当样品中Fe3O4的含量为15.8wt%时,在9.0GHz处具有最大的反射损耗-17.1dB,损耗起.过-10dB的频宽为1GHz。

  • 标签: 聚苯胺 四氧化三铁 网状磁性纳米复合物 电磁参数 微波吸收
  • 简介: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了表面含酯基的磁性聚合微球,利用醇解反应赋予微球表面丰富的羟基,进一步在微球表面偶联氨基硫脲,制备了螯合磁性聚合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比较均匀,在常温下具有超顺磁性。此外,微球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吸附容量顺序为Hg^2+〉Zn^2+〉Pb^2+〉Cd^2+,而且微球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 标签: 螯合 磁性 聚合物微球 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 简介:以川西微晶白云母为主要原料,铝粉为还原剂,采用铝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α-Al2O3/β-SiAlON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相变化及配铝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0℃和1450℃,所有样品的主要产物均为α-Al2O3和β-SiAlON相,但铝粉用量为35%(质量分数,下同)的样品经1350℃铝热还原氮化后的产物中含β-SiAlON相较多;当铝粉用量和加热温度分别为45%和1550℃时,反应产物中不含α-Al2O3和β-SiAlON相,却出现了AlON、AlON和Si3Al7O3N9相。

  • 标签: 微晶白云母 铝热还原氮化 相变 Β-SIALON
  • 简介:具有上转换功能的纯相Yb3+/Er3+共掺杂β-NaYF4上转换微米管通过水热法在180%下反应24小时得到。为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并提高降解有机的光催化效率,尝试将Ti02与NaYF4进行复合,形成Ti02/NaYF4复合材料来对Ti02纳米颗粒进行改性。我们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复合方法,并对其在太阳光下进行光催化降解罗丹明水溶液的效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Ti02纳米颗粒紧密复合在NaYF微米管表面的复合材料具有相对其他两种合成方法更佳的催化活性,并且比无复合的纯Ti02纳米颗粒的催化效率提高了两倍。催化效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在两相进行复合时,在复合界面形成了异质结,该异质结有利于太阳光的吸收和催化效率的提高。

  • 标签: 上转换微米管 TiO2/NaYF4复合材料 光催化 异质结
  • 简介:四氧化四银(Tetrasilvertetxoxide,Ag4O4)是一种具有活跃电子、反磁性和半导电性的分子晶体,可与表面裸露的蛋白质-N基(-NH,-NH2)和-S基(S-S,-SH)发生热力学吸附并触发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微生物蛋白质构象而起到抑菌效果,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了开发基于纳米高价银氧化的生物医用材料,采用软化学方法制得Ag4O4,并利用扫描电镜、纳米粒度与电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和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抑菌圈法和液体光电比浊法对其抗茵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四氧化四银性质完全符合预期,抗茵性能优良,为进一步研制抗菌性能良好的医用材料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纳米无机材料 多价银氧化物 四氧化四银 抗菌 软化学
  • 简介:利用异烟酰肼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邻香草醛)合成了一种新的Schiff碱-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异烟酰腙(L),并制备其Cu(Ⅱ)、Cd(Ⅱ)、Zn(Ⅱ)的配合。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该Schiff碱及其配合进行了表征,得到了Schiff碱及其配合的推测组成,并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锌和镉的配合与配体相比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

  • 标签: 异烟酰腙 SCHIFF碱 配合物 荧光
  • 简介:采用自制的BA-MMA-AA三元共聚和四异丙氧基钛(TPT)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包覆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TEM、粒径分布、接触角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纳米Si3N4粉体的表面包覆了有机,并与其发生了化学作用,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i3N4粉体的团聚;处理过的Si3N4粉体粒径明显减小,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显著增加,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改善了纳米Si3N4粉体在聚合基体中的分散。

  • 标签: 纳米氮化硅粉体 三元共聚物 表面包覆处理剂 分散性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