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哈河是青海湖的主要的水源之一,流域面积135.23×104hm^2。由于上游地区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流域植被引起退化,为此,提出了恢复和治理治河流域植被的对策与措施。

  • 标签: 布哈河 流域 综合治理
  • 简介:氏田鼠是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主要害鼠之一,其种群数量庞大,分布集中,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980-2013年,氏田鼠鼠害发生及环境气候条件的长期观测发现,氏田鼠种群数量在自身自然消长和环境降水量、气温等因子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变化,平均周期6-8年;种群增长时具有爆发性,种群衰退时具有快速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种群数量与环境中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并受水热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增减是生物与环境综合效应的结果。通过分析氏田鼠种群波动一般性规律,为今后草原鼠害的预测、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布氏田鼠 鼠害 发生特点
  • 简介:青海省铁卜草原改良试验站位于青海湖西岸,东临青海湖,西与海西州天峻县毗邻,站址在共和县石乃亥乡境内,为三州三县三乡(镇)地域交界之地,海拔3270m。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冬寒夏凉、干旱少雨、季风大等气候特征,在青藏高原具有高寒草地生态环境典型的代表性.

  • 标签: 草原改良 青海省 试验站 草地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 大陆性气候
  • 简介:干淖尔地区为治理退化湖盆所施行的生物引种和机械沙障等措施进行了效果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引种的7种草本植物中,碱蓬是唯一能够在此类盐碱湖盆成功建植的草本植物。在移栽的5种木本植物中,白刺有较高的存活率。高、低立式沙障和防风抑沙网都表现出较好的治理效果,沙障保护区内的植被盖度和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未设置沙障的对照区。沙障设置的方向对保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低矮的卧式沙障和草方格沙障的治理效果则不理想。

  • 标签: 查干淖尔 干涸湖盆 引种 沙障 生态效果评价
  • 简介:通过调查,哈河两岸灌木丛虫害为明亮长脚金龟子和灰斑古毒蛾(OrgyiaericaeGermar)

  • 标签: 布哈河灌木丛 虫害 调查
  • 简介:2014年1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主席巴特尔陪同下,来到蒙草抗旱公司位于和林格尔县的研发中心和北方干旱区种质资源库,深入研发中心组培室、生产苗床、户外明地、

  • 标签: 草原 研发中心 种质资源库 和林格尔县 党委书记 自治区
  • 简介:简要介绍了优质高产饲草作物—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来源、生态习性、优良性状、适口性、利用方法、适植范围及在栽培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在我省的种植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 简介 栽培意见
  • 简介:通过对铁卜地区气象因子与蝗虫发生量的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量与4~5月份的地温极为相关,其相关系数Y地温=0.951

  • 标签: 蝗虫 发生量 地温 相关
  • 简介:利用干哈达苏木1960-2016年气温、降水量以及天然草地产草量的资料来分析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对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干哈达苏木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气温增高了1.5℃,每10年递增0.25℃左右。1964-2016年降水量下降了159.6mm,每10年下降30.7mm。气温、降水量与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关系为:随着气温的增加,产草量逐渐减少,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不显著(P〉0.05)。气温的R~2=0.9357较降水量的R~2=0.4334更接近于1,即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更为密切。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草地 产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