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杉木—籽西瓜(红瓜子)经营模式,就是在未郁闭的杉木林地上套种籽西瓜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经过近10年的试验研究和培训推广,生产经营面积在2000公顷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长期的生产应用中体现出了模式的优越性。生产上的适应性从生物学特性看,籽西瓜耐旱性强,忌积水,粗种,粗生,适于旱坡地发展;籽西

  • 标签: 籽西瓜 杉木林地 经营模式 红瓜 广西贺县 种籽
  • 简介:林地是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林地的科学使用是促进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亮点的重要手段.永康市按照"依法、合理、节约、有偿"的原则对林地的征占用工作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管理模式的摸索,其成功经验对我国林地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林地管理 模式 永康市 森林资源保护 政策 现场审核
  • 简介:本刊记者从省直林区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上半年林区经济运作良好,这主要表现在:1、各项林业生产任务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作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完成工程造林4万亩,占年计划的89%;中幼林抚育16.4万亩,占年计划的38%;生产木材12.7万立方米,占年计

  • 标签: 上半年 主要表现 工程造林 基本实现 年计划 林区经济
  • 简介:对福建省福安市的15种绿竹经营方式进行动态经济分析,并通过多目标决策和聚类分析,划分绿竹的经营等级.将15种绿竹经营方式划分为四级,一级集约经营6种,产值高,效益好,内部收益率为117.07%~124.19%,二级一般经营4种,产值较好,效益一般,内部收益率为103.15%~122.29%,三级粗放经营4种,产值低,效益差,内部收益率为64.88%~117.78%,四级低效经营1种,产值一般,效益最差,内部收益率仅为54.72%,旨在为绿竹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 标签: 绿竹 经营 等级划分 经济分析 多目标决策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该文对未观测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界定,并将其分为非法的林业经济、未申报的林业经济和未统计的林业经济三类,并进一步分析未观测林业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其中既有一般未观测经济活动产生的共性原因,也有林业行业特点所决定的特性原因。主要包括:林业法律政策的约束性和滞后性,林业的行业特点加大了林业执法与监管的难度和林业经济统计的难度,部分林业行业管理制度的严苛条件直接导致了统计瞒报、林产品市场差价。

  • 标签: 林业 未观测经济 地下经济
  • 简介: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在运用传统的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同时,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环境管理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经济手段,如收费、补贴、税收等改变人们的相关环境费用和效益,使外部环境成本内在化,以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 标签: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经济策略
  • 简介:背景:森林管理者必须处理固有的随机生态和经济过程。树木的未来成长是不确定的,所以他们的价值是不确定的。低冲击、高频率或罕见的森林增长的灾难性冲击的随机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塑造树种和森林景观的组合。此外,木材价格的波动影响很大的森林收入。方法: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模型提供了一种严谨和实用的方法,优化管理策略,给出了这些风险的来源。结果:例子说明这样的管理方针与组合生态和经济目标问题,包括树种和大小,景观多样性,古老的保存,和碳封存。结论:研究结果说明MDP方法处理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的能力。他们认识到,未来是最好的看在概率方面。考虑到这些可能性,MDPS领带最佳自适应行为严格的决策时间的森林和木材价格的状态。该方法是理论上严谨,高效,实用的现场实施。

  • 标签: 生态管理 经济生态 风险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森林景观 森林资源管理
  • 简介:兴安县是全国毛竹生产基地县之一,发展历史悠久。近几年来,县林业局为发展毛竹生产,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使山区脱贫致富,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毛竹生产采取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扩种三大有效措施,使兴安县的毛竹生产有了新的突破。全县现有毛竹26.7万亩,总蓄竹量3220万根,年采伐量200万根,产值达2000万元。既满足了市场供应,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 标签: 山区经济 兴安县 病虫害防治 低产林改造 毛竹低产林 生态环境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公园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北京市从78年的22个公园,发展到97年的132个公园。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园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园的各项经费支出逐年增长,财政补贴又相对减少。以北京市园林局十大公园为例,经费支出1994年为2.2亿元,到1998年上升到4.5亿元,五年增长了一倍多,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而财政拨款1994年为0.9亿元,到1998年为1.5亿元,五年增长了60%,平均

  • 标签: 提高经济效益 公园建设 公园管理 环境效益 三个效益 经费支出
  • 简介:1林业产业改革应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而不能成为另一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主体和调控机制的不同。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为独立的经济法人,以市场为主要调控机制,国家调控手段是税收与金融等软性手段。计划经济行为主体是国有企业,以国家计划、生产配额为主要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而言,其原则是谁投资谁受益。因此,林业投资主体的确认是林业经济市场化的前提。

  • 标签: 林业经济 经济转型 市场经济规律 调控机制 计划经济 行为主体
  • 简介:乌桕(Sapiumsebiferum)是最早被我国先民所熟识和利用的经济树种之一,历代典籍中以乌桕为题的诗文屡见不鲜.探讨了乌桕的名称来源及种植历史,梳理了历代有关乌桕的诗文,总结了其代表的植物文化,简述了近现代关于乌桕的活性成分分析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 标签: 乌桕 种植历史 植物文化 活性成分
  • 简介:今年9月上旬,省政协组织我省林业、农业、环保、生态及经济管理等有关方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到省直关帝山、管涔山林区就我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森林培育和永续利用,特别是国有林区在山西生态环境建设上的主体作用和更有效地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确保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之后.省政协又于11月中旬召开了“山西省国有林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各位专家就调研成果作了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论证。专家们指出:一,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我省林业基础薄弱.在现有4700万亩林地中.灌木林地和四旁树折合面积占53%,森林覆盖率还很低,林业生态体系脆弱。现有的森林.按山系、流域分市比较均匀,对维持全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只有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提高林分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生态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如果森林保护不好.现有的维持全省生态平衡的森林体系就会遭到破坏,到那时,我省的水旱灾害将更加频繁,河流枯竭,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将更加严重,农业及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态基础就会消失。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幅度下降,对全社会形成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

  • 标签: 国有林区 山西生态环境 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地位 主体作用
  • 简介:教学计划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该文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建校以来历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的总结与分析,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

  • 标签: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优化培养模式
  • 简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国家建设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是林业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举措。充分开发林业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 

  • 标签: 林业结构 产业发展 森林旅游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梧州地区的乡村林场自1958年创办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壮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目前全地区有乡村林场1004个,其中乡(镇)办87个,村办684个,联办233个。有专业人员8073人,其中技术人员106人。经营面积223249.1公顷,其中有林面积206502.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15860292立方米,成为梧州地区林业“三大支柱”之一。1988年以来,每年全地区乡村林场木材生产(包括中龄林抚育间伐)、多种经营及林副产品收入

  • 标签: 乡村林场 活立木蓄积量 有林 木材生产 林副产品 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