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水稻褐鞘病是南方稻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16%,感病品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为了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调查分析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90年10月水稻黄熟期、当病情稳定后,在上高县李家村对该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

  • 标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黄熟期 南方稻区 李家村 调查分析方法
  • 简介:研究保润剂对丝状梗丝造碎的影响,对添加烟用保润剂(山梨醇、丙二醇、癸酸乙酯)的丝状梗丝,在模拟造碎后的尺寸分布及造碎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超过总量85%的丝状梗丝尺寸分布在2.5mm以下,其中1~2mm梗丝占总量的65%~75%,该部分梗丝造碎后易产生大量尺寸小于1mm的碎梗丝;(2)丙二醇的添加量大于3%时,添加量梗丝的造碎率呈正相关关系;癸酸乙酯的添加量小于1.5%时,添加量造碎率呈负相关关系;山梨醇对梗丝降碎效果不明显。

  • 标签: 丝状梗丝 保润剂 造碎率
  • 简介:由茎枯病菌(PhomaasponaqiSacc)侵染芦笋幼茎、嫩梢而造成的危害,在全国各芦笋产地都有了报道。在防治技术上,以清除病残株,集中一段时间留母茎结合化学药剂保护法,在生产上进行应用,起到有效的防病作用,并得到暂时控制病害之目的的。原则上,病害防治提倡预防为主,即在

  • 标签: 茎枯病 病害防治 子器 菌丝体生长 PHOMA 幼茎
  • 简介:选用5种不同的植物源杀虫剂3%苦参碱水剂,0.2%苦皮藤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鱼藤酮乳油对烟蚜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苦参碱水剂和0.2%苦皮藤素乳油对烟蚜防效皆达到90%以上,药效期可持续20d。因此,3%苦参碱水剂和0.2%苦皮藤素乳油这两种植物源杀虫剂可作为无公害烟叶和有机烟叶生产中防治烟蚜的推荐药剂。

  • 标签: 烟草 烟蚜 植物源杀虫剂 药效试验
  • 简介:芽孢杆菌是肠道中正常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为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通过对肠道的黏附和对致病菌的拮抗,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从芽孢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方式和肠道菌群研究方法来系统地阐述芽孢杆菌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 标签: 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 调节方式 研究方法
  • 简介: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简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的分类,概括5种蛋白质组学技术,综合分析极端微生物、放线菌、病原菌以及群体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极端微生物 放线菌 病原菌 群体微生物
  • 简介:以国内外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为基础,从化感物质的作用原理、优势化感品系的筛选和评价以及化感物质的获取等多角度对水稻化感的作用进行阐述,同时对水稻化感作用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有关建议。

  • 标签: 水稻 化感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
  • 简介:将木霉(Trichodermaspp.)菌株Tr14、Tr25、Tr85分别制成含2×10^8g^-1孢子的单菌株、双菌株(Tr14+Tr25;Tr14+Tr85;Tr25+Tr85)或三菌株(Tr14+Tr25+Tr85,TM3)复合可湿性粉剂(WP),用于防治草莓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fra-gariae)的室内药效生测试验。结果表明:经TM3WP200倍,30%精甲?噁霉灵WP1500倍以及Tr14+Tr85双菌株复合WP处理的草莓苗,在发病率(IOD,%)和防治效果(ERDC,%)上,无显著差异,但它们(IDO/ERDC)都显著地低于(P≤0.05)或高于(P≤0.05)经单菌株200倍、其他双菌株复合WP200倍、以及空白对照处理的草莓苗。继续将TM3WP分别用于2016、2017年上海、北京、福建和重庆的两年四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经TM3WP100、200倍、以及30%精甲?噁霉灵1500倍处理的草莓苗,其两年四地的IOD值和ERDC值,都显著地低于(P≤0.05)或高于(P≤0.05)经TM3WP400倍、枯草芽孢杆菌1000倍、以及空白对照处理的草莓苗。

  • 标签: 木霉菌 草莓枯萎病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
  • 简介:国内外经验证明,培育抗虫品种是控制褐稻虱发生为害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为此,我们自1979年以来,开展了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鉴定工作。在抗性鉴定方法上,一直沿用国际水稻所的“苗期集团筛选法”。几年来实践证明、这种鉴定方法能可靠地将高抗和抗的品种筛选出来,但不少中

  • 标签: 褐稻虱 国际水稻所 抗性鉴定 虫量 叶龄 田间表现
  • 简介:针对内生真菌的生物防治,重点阐述了中草药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植物抗线虫基因的发现以及植物防御系统激发的最新研究。植物源提取物作为潜在的线虫杀虫剂,为生物源农药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于今后线虫杀虫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就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根结线虫 线虫杀虫剂 sa途径 ja途径
  • 简介:对危害樟树害虫黑脉厚须螟Propachysnigrivena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观察。此虫在湖南浏阳一年发生2代。以老热幼虫在地表枯枝落叶层内或是表土层越冬,到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幼虫共有四龄,除取食樟叶外,目前还未发现危害其它植物。

  • 标签: 黑脉厚须螟 生物学特性 枯枝落叶层 湖南浏阳 樟树叶 下唇须
  • 简介: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湿地松上松褐天牛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地松上松褐天牛幼虫、成虫分布型都为聚集分布。松褐天牛蛀入孔、羽化孔分布树高有关,在(5.1±2-3)m的树干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最多,羽化数量最多的部位在(5.3±2.3)m。

  • 标签: 松褐天牛 湿地松 分布
  • 简介:80年代中期以来,乐平县三化螟明显回升,发生量、分布面、危害程度均居全省之首.为了找出回升原因,深求防治对策,根据1990年铅山县病虫分析会与会者提议,由省植保植检站牵头,江西农大植保系、景德镇市和乐平县植保站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于1990年4月22~24日,7月21~22日、10

  • 标签: 乐平 县植保站 有效虫源 植保植检站 晚稻品种 姜家村
  • 简介:通过对佳木斯地区园林绿化树种杏树主要虫害杏毛球坚蚧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进行采样调查,初步掌握杏毛球坚蚧的发生特点,结合其天敌昆虫黑缘红瓢虫的生物防治情况,提出针对防治杏毛球坚蚧的具体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杏毛球坚蚧这种杏树重要害虫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杏毛球坚蚧 发生规律 防治 杏树
  • 简介:1997年~1998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和江西省彭泽县棉区,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一代棉铃虫寄主植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一代棉铃虫的寄主在我省主要有大豆、棉花、蕃茄、烟草、辣椒等;发育历期以大豆饲养的发育最快,其次为棉花(泗棉三号),抗虫棉、辣椒、蕃茄饲养的发育慢;其存活率也是以大豆、泗棉三号最高,抗虫棉、辣椒、蕃茄极低;选定的五种寄主植物,一代棉铃虫成虫产卵选择依次为大豆、玉米、棉花、烟草、辣椒;饲养过程中前期用寄主叶片,后期用果实作饲料比全期用叶片饲养,棉铃虫发育快、存活率高。

  • 标签: 棉铃虫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存活率 产卵选择性
  • 简介:一、品种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由于叶鞘组织厚,茎髓腔空隙大,营养条件足,稻螟的虫口数量,在各地一时猛增。然而在实践工作中,杂交水稻的螟害损失,不仅低干同期的常规水稻。而且不同的更多还原

  • 标签: 常规水稻 虫口数量 剑叶 虫口密度 杂交组合 杂交晚稻
  • 简介:杂交稻推广种植以来,危害杂交稻的螟虫发生频繁,而产量却持续上升,除杂交水稻分蘖力强、群体多、茎粗叶茂,对螟虫具有一定的耐害性和补偿能力以外,笔者通过1983、1987年考察后认为,杂交稻这种补偿能力剑叶面积的大小关系尤为密切,现整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剑叶 分蘖力 常规稻 耐害性 补偿能力 叶茂
  • 简介: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得到9株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了9株木霉菌对4种柑橘产后病害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利用ITS及rpb2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木霉菌株。结果发现:(1)9株木霉对柑橘青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峙培养7d的抑制率均达到100%;9株木霉对其它3种柑橘产后病害的抑制率不同,其中菌株T2对柑橘黑腐病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584%;菌株T3和T8对柑橘酸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菌株T3、T5和T6对柑橘绿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2)共鉴定木霉菌3种,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6株(T1、T3、T5、T7、T8和T9),为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viride)2株(T2和T4);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ens)1株(T6)。

  • 标签: 生物防治 木霉菌 拮抗 柑橘采后病害
  • 简介: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浓度水平分别为5%、10%、15%、20%和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进行干旱胁迫,研究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种子的发芽进程、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轻度胁迫时(5%)均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萌发指标开始下降,且胁迫程度越大,降幅越大。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胁迫的增大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和CAT酶活性在15%浓度PEG处理时达最高值,而POD酶活性在10%浓度时最高;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则呈逐渐递增趋势。

  • 标签: 芸豆 水分胁迫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保护酶 丙二醛
  • 简介:从土壤中筛选的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b,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32℃pH7的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mm。该培养条件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防治白莲腐败病的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镰刀菌 生防菌 培养条件 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