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择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28层CT检查,且予以平扫、双期增强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CT平扫特征、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情况,并对观测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腮腺淋巴瘤男性发病率、发病年龄、吸烟室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灶最大径、浅叶和深叶分布比例、边缘清晰比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跨叶分布比例、肿瘤不均匀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期增强扫描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动脉期CT值高于平扫、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平扫CT值低于动脉期、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通过平扫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特征,还可根据不同期CT值的倾向性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价值比较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128层CT 双期增强扫描 病灶CT值 倾向性变化 腮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 60例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的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病理诊断确诊,均对其进行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 60例患者诊断中腺癌、鳞癌、鳞腺混合癌以及小细胞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诊断中腺癌、鳞癌、鳞腺混合癌以及小细胞癌经动态 CT扫描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影像检查结果明确患者肺部以及纵膈淋巴组织的病变情况,以便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 标签: 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技术 右肺上叶肺癌 纵膈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CT平扫,研究组采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组的病理检查结果和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的CT平扫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检出结果具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利于降低失误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广泛用于临床推广中。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应用胸部CT诊断的价值及征象。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观察扫描检出率、胸部CT表现及诊断灵敏度。结果:20例患者经胸部CT扫描检出18例,检出率为90.00%;20例患者片状、斑片状实变影14例(70.00%),其中伴空洞影3例(15.00%),出现肺气囊2例(10.00%),出现肺纹理模糊伴毛玻璃样影3例(15.00%);胸部CT诊断灵敏度为90.00%。结论:

  • 标签: 胸部CT正常扫描 胸部高分辨率扫描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性改变以及间接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4年间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轴位图像、冠状位图像特点及增强扫描图像特点,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增强图像及后处理图像明确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及眼上静脉均同时强化,患侧海绵窦、眼上静脉增宽,1例眼外肌增粗。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的运用可以准确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原因,及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 标签: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T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部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扫描方法,因其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几乎能达到显示与人体相似的形态学改变.非对称扫描是双螺旋CT所独有的,是将X线扇形束以不相等的阴影宽度同时投射在两个探测器通道上的特殊扫描模式,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可以完成薄层和厚层两组扫描,即10mm层厚轴位扫描和1mm层厚的薄层扫描.本文通过对我院39例同时行HRCT和非对称扫描患者的图像进行比较,探讨标准的HRCT和非对称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非对称扫描能否代替标准肺部螺旋扫描及HRCT.

  • 标签: 双螺旋CT 非对称扫描 高分辨率扫描 肺部 CT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再诊断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通过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的CT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管评分、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剂量长度的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共85枚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共20枚,恶性结节共65枚。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图像噪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低剂量CT扫描,获得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低于常规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后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分叶征、空泡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结节的纯膜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的扫描比例,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通过低剂量CT扫描,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临床征象明显,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横切扫描比旁正中纵切扫描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定位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肥胖患者(肥胖指数BMI≥30),随机分为两组(n=30),即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组(p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h组).仪器采用美国泰圣公司生产的Terason2000+型超声诊断仪,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初步确定目标椎间隙,h组通过超声横切扫描定位椎间隙;p组通过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椎间隙.两组定位椎间隙后均做好标记,并通过探头角度模拟进针的角度.然后沿着模拟进针的角度分别行正中入路(h组)和旁正中入路(p组)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开始穿刺至导管固定完毕)、穿刺成功率、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例数(置入耗时超过30s)、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60例肥胖患者中,h组超声定位时间和穿刺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P〈0.05);h组硬膜外置管困难例数和穿刺次数均少于p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腰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超声横切扫描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硬膜外穿刺准备时间短,穿刺节约时间,试穿次数减少,硬膜外置管容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 标签: 超声 横切扫描 旁正中纵切扫描 肥胖 硬膜外 定位
  • 简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定量检测痕量分析中均一、稳定、重复性好的活性基底膜至关重要。薄膜组装技术制备的纳米薄膜高度有序、厚度均一、可控,可增强分析物分子的拉曼信号,提高SERS的特异性和灵敏度。SERS技术制样简单、不受溶剂水的干扰,可以实现在分子水平上无损、灵敏、定量的检测痕量分析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不同领域。该文对SERS增强基底的薄膜组装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物和癌症检测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增强基底 薄膜组装技术 癌症检测
  • 作者: 邓国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邓国荣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会每年定期体检,及时诊断身体疾病。在做体检时或是疾病检查时可能会涉及到胸部检查。胸部检查多采用CT扫描的方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剂量胸部CT扫描已经被广泛用于身体检查项目中。低剂量胸部CT扫描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精华,以一种具有先进技术的检查方式,有时候身体不舒服时,采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疾病,且对辐射也比较少。那么,低剂量胸部CT扫描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讨和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和老伴都是“50后”,体检检查发现骨密度降低,请问有何锻炼的方法可以增强骨密度?山东常先生答:跳跃能增加人体骨密度,是一项很好的健骨运动。闲暇时,不妨学习兔子蹦,有强筋骨之效。跳跃之前,最好先做做热身运动,将腿部关节活动开,从而避免损伤。热身时,双手撑住固定物(如墙面),挺胸收腹站立,向前抬左腿或前后摆动左腿,坚持1分钟后,再换右腿做1分钟。要注意,抬腿的动作要柔和,幅度不宜过大,保持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国内。

  • 标签: 骨密度降低 锻炼 体检检查 健骨运动 热身运动 关节活动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学科的自身发展,要求护士不断转变观念,增强护士人文修养。我院妇科通过提高护士人文素养,关注人文关怀,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护理 人文修养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增强药房审核调配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7月至2023年10月间200份药房药剂调配处方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予以增强药房审核调配措施,分为对照组(未实施)和观察组(实施药房审核调配措施),各100份,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药房药剂调配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房药剂调配差错原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强药房审核调配措施,可减少药房调配工作失误。

  • 标签: 药房审核调配 差错发生率 差错原因
  • 简介:心脏造影、血管造影、输卵管造影……如今人们对造影检查的方式已经不陌生,近年来CT增强检查也已成为一种需要提前注入增强造影剂到体内的常规方法。我们都知道影像检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辐射,那CT增强检查所使用的造影剂对人体的伤害是不是更大?如何尽快将其排出体外?如何将各种副作用降到最低?重庆市肿瘤医院影像科主任毛明伟为大家一一解释。检查前详尽告知以往病史用药史“对比剂(又称造影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中为了增加某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或腔道的形态、轮廓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的某些特殊物质。”

  • 标签: 身体伤害 增强CT CT增强检查 增强造影剂 影像检查 输卵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