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DR影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就诊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甲、乙两组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检查,甲组采用DR影像技术检查,乙组则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检查时长和漏诊率。 结果: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共有132处骨折,甲组的检出率81.82%低于乙组95.45%,检查时长(33.97±4.29)分高于乙组(18.85±3.37)分,漏诊率18.18%高于乙组4.55%,在统计学上均有差异( P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DR影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FNH的诊断能力。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近7年病理证实的35例FNH患者CT资料,对FNH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资料35例FNH患者中,30例为典型FNH、5例为非典型FNH,总共44枚FNH病灶;3例为肝内多发病灶、32例为孤立结节,32枚孤立结节中有12枚存在中央瘢痕、多发病灶中未发现存在中央瘢痕;44枚病灶在CT动态增强动脉期37枚明显强化,延迟期12枚中央瘢痕有10枚明显强化。结论:FNH的CT动态增强具有特征性表现及央瘢痕在动态增强延迟期明显强化特征,对FNH的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肿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磁共振成像(MRI)的腰椎间盘图像,对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98例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部位行16排CT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通过对脊椎的矢状重建图像及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进行分析,探讨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的椎间盘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状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腰骶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

  • 标签: 矢状重建 脊椎 诊断 螺旋CT
  • 简介: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设备、新技术及治疗的飞速发展,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已成为本世纪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但由于扫描时间较长,检查室相对封闭,防护隔离设施较多,尤其核医学检查是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患者体内,由此引发了患者及周围人员对检查的紧张及恐惧感,从而影响检查进程和图像质量。因此,将医学人文融入以实践教学为重要内容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育于临床中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医学人文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影像学诊断,针对MRI与CT影像检查的准确率做出统计分析。方法:针对64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样本选自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患者,均实施MRI(观察组)与CT(对照组)影像检查,对比诊断价值。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额叶、基底节区以及丘脑的检出率较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检查用时上观察组也保持了优势,以(10.56±2.03)min短于对照组的(17.55±2.01)min,差异显著(P<0.05)。在病灶检出数量上,观察组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MRI影像检查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更准确,对医生病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MRI影像检查 CT影像检查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影像学诊断,针对MRI与CT影像检查的准确率做出统计分析。方法:针对64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样本选自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患者,均实施MRI(观察组)与CT(对照组)影像检查,对比诊断价值。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额叶、基底节区以及丘脑的检出率较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检查用时上观察组也保持了优势,以(10.56±2.03)min短于对照组的(17.55±2.01)min,差异显著(P<0.05)。在病灶检出数量上,观察组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MRI影像检查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更准确,对医生病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MRI影像检查 CT影像检查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临床与影像学复合型医学生培养模式及效果。方法:选择医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影像学培养模式,观察组采取与临床知识整合培养模式,对比两组医学生的考核成绩及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分值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深度学习 影像学 临床医学 培养模式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DR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胸腔镜下或开胸术治愈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42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将术图(病案记录)中破裂漏气的肺大疱部位与DR影像表现作一一比对。结果本组术中破裂漏气的肺大疱部位明确,位于左肺尖段21例、左肺舌段1例、左肺背段1例、右肺尖段18例、右肺背段1例;病灶肺大疱为数个聚集分布或成串分布,直径约0.5~5cm之间不等,表面覆盖脓苔。影像表现为破裂漏气病灶区域呈细结节样、粗糙线样、或不规则波浪线样密度增高影,即光滑纤细的发线样肺压缩边缘突然呈细结节样、粗糙线样、或不规则波浪线样改变,与手术记录符合率约83%(35/42例)。结论DR数字化X线摄影的胸正位图像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显示率为100%,仔细沿着肺压缩边缘观察发现局部细结节样、粗糙线样、或不规则波浪线样异常征象的部位,能估测破裂漏气的肺大疱病灶部位,为胸腔镜下或开胸术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手术入路信息。

  • 标签: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数字化X线摄影 大体病理 肺大疱破裂口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以及CT影像诊断方式,对疾病作出进一步分析,对比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确的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8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分别开展两种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则为以及CT影像诊断方式,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从诊断上看,观察组的诊断方式在颈椎曲度异常,颈椎间隙狭窄的检出率上更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从特异性分析上,对照组的诊断价值则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 CT影像和X线平面诊断颈椎病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可在临床中将两种方式联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用。

  • 标签: 颈椎病患者 X线平片 CT影像诊断 临床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征像,以此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 x线检查和 CT检查方式对患者的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进行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骶髂关节 x线检查结果表现为: I级改变 4例、 II级改变 8例、 III级改变 17例、 IV级改变 21例; CT检查结果表现为: II级改变 11例、 III级改变 17例、 IV级改变 22例;脊柱 x线检查结果:正常: 11例、早 /中 24例、晚期 15例; CT检查结果:正常: 6例、早 /中 28例、晚期 16例;髋关节 x线检查结果:正常: 30例、轻度 6例、中度 9例、重度 5例; CT检查结果:正常: 19例、轻度 12例、中度 11例、重度 8例。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首选检查方法为 x线检查和 CT影像学检查,这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价值。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X线检查 CT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 CT及 MRI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至我院诊治的 40例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进行研究,分别使用 CT及 MRI进行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点,并记录诊断准确性。 结果: 40例患者, CT影像、 MRI影像中均有明显的脂液平征, CT影像可见关节囊内各成分密度改变, MRI影像有明显的脂肪信号。 CT诊断确诊 38例, MRI诊断确诊 40例,两种检查方式均有极高准确性, MRI略高,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在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影像学检查时, CT及 MRI有各自的影像学特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均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 CT MRI 影像学特点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孕囊、卵巢小黄体囊肿的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探讨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60例异位妊娠孕囊患者纳入A组,同期60例卵巢小黄体囊肿患者纳入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A组孕囊小于B组囊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现探讨采CT检查技术在磨玻璃样结节的肺微浸润性腺癌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18例GGNs手术患者,对比两组病灶的实性成分大小、形态、边缘、胸膜凹陷征等。结果:MIA组病灶实性成分显著小于IAC组,在性质、形态、边界、分叶征、空泡以及毛刺征发生率方面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在胸膜凹陷征方面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组间不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CT通过多角度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检查,最终确定患者的病症,可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患者的诊断与鉴别,并实施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 标签: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CT检查技术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给予三维DSA和MRI或CT进行影像融合的应用。方法:共纳入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开始时间为2020年09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0月;采用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进行诊疗,并对其结果做详细分析。结果: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结果良好,病灶及病灶周围供血造影清晰。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治患者,采用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对病灶内部供血、周围组织供血状况检查结果明确。

  • 标签: 三维DSA MRI CT 影像融合技术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性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性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状况与超声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22例,将其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状况与超声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比较两者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22例患者共30个病灶,病理证实sHCC病灶25个。联合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序列诊断sHCC的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80.00%,诊断符合率为93.33%。超声诊断sHCC的灵敏度为68.00%,特异度为60.00%,诊断符合率为66.67%。联合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序列对sHCC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超声,联合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序列可明显提高sHCC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超声 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