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锰诱导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损伤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出生3天的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的耳蜗器官体外培养,将贮存浓度为100mM氯化锰用SFM稀释到终浓度为1mM,3mM,5mM后进行体外染毒处理耳蜗基底膜。应用鬼笔环肽染色特异性显示耳蜗毛细胞的静纤毛,同时用β-Tubulin对神经纤维进行染色,用TUNEL试剂盒;Cleavedcaspase-3抗体对耳蜗基底膜进行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耳蜗基底膜的毛细胞,神经纤维。结果耳蜗基底膜培养24小时,1mM氯化锰对耳蜗毛细胞及神经纤维损伤甚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规律,听神经纤维分布均匀,成束排列。最高浓度5mM氯化锰处理24小时后对神经纤维造成明显的损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逐渐增加,损伤愈加显著并呈浓度依赖性。2mM氯化锰处理,对耳蜗基底膜底转损伤较中转、顶转明显。不同浓度氯化锰处理24小时TUNEL染色阳性细胞随着氯化锰浓度的增加而增多;Cleavedcaspase-3染色阳性细胞亦随着氯化锰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结论通过大鼠耳蜗器官体外培养方法,发现氯化锰会造成毛细胞缺失,神经纤维变细变少,而这种损伤的机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 标签: 毛细胞 神经纤维 耳蜗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残余听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能够配合纯音测听的11例患者接受奥地利MED—ELSONATA标准电极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残余听力的变化。结果植入侧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率为72.7%;植入No.5、1、2、4kHz术后听力下降,术后残余听力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0.25、8kHz的残余听力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植入侧残余听力以4kHz损失最明显,不同频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入侧各个频率术后听力损失的变化范围较大,说明个体之间残余听力损失情况差别较大。结论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的残余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而部分有所保留;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不同且个体间差异较大。

  • 标签: 圆窗入路 人工耳蜗植入 残余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