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男女不育不孕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457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457名为观察组,选取353名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及其353名配偶为对照组,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生殖道标本中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记录统计女性临床表现,采用CASA计算机辅助系统分析入选男性精子活力。结果:观察组女性解脲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为50.0%,男性解脲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为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6%及13.5%(P〈0.05);观察组男性向前运动精子、总活力及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加、腹痛及腰骶痛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对男、女不育不孕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应加强解脲支原体病原菌及药物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降低不孕不育率。

  • 标签: 解脲支原体感染 男女不育不孕 敏感抗生素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早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9例符合早泄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独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Ⅰ)、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组(对照组Ⅱ)和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组(试验组),每组23例,治疗4周,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量表(CIPE-5)评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ELT和CIPE-5评分,比较三组的积分变化、有效率、药物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1例患者因腹痛、恶心不能耐受,退出试验。三组均可达到延缓IELT、降低CIPE-5评分的目的。联合治疗组相比较其他两组效果更明显(P〈0.05),有效率方面比较,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早泄比单独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佳,且能达到减少帕罗西汀用量及药物反应的效果。

  • 标签: 帕罗西汀 中频穴位电刺激 早泄
  • 简介:目的:探讨耻骨下区V—Y成形阴茎延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耻骨下区V—Y成形阴茎延长术治疗阴茎短小症85例。结果:术后阴茎自然显露长度可延长3~6cm,随访2~3个月,阴茎无明显回缩,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表满意;术后阴茎根部稍下移,自觉勃起角度降低,但仍〉90度;2例出现皮下脂肪液化,阴茎出现部分回缩;3例出现阴茎根部切口裂开;部分患者术后包皮水肿1~2个月后逐渐消褪。结论:耻骨下区V—Y成形阴茎延长术治疗阴茎短小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阴茎短小 V—Y成形/阴茎延长术
  • 简介:表皮通透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和阻止体内物质丢失的一道重要屏障。随着机体衰老,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能力降低、脂质合成减少,而表皮pH升高,最终导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恢复速度减慢。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降低,不仅加快皮肤和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增多,还会增大皮肤感染风险。皮肤炎症因子持续表达增高可引起慢性皮肤瘙痒等,同时可诱发和加重系统性炎症,参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改善老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将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某些老年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老年 衰老 透皮失水 屏障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人,235处白斑)及对照组(75人,247处白斑)。对照组予卤米松每日2次外涂;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火针每2周治疗1次。均连续治疗6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观察组内火针对于不同部位、类型、皮损面积、病程白癜风皮损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为84.68%,对照组有效率为60.32%,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X2=36.03,P〈0.01);②火针对于面部白斑临床疗效最佳,对于手足部白斑疗效最差。病程愈短、皮损面积愈小,临床疗效愈佳。结论: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较好。皮损部位、类型、面积、病程等因素均对火针的临床疗效有影响。

  • 标签: 火针 白癜风
  • 简介:目的:报道1例花斑癣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外阴部鲍温病,并对患者两处皮损的临床特点、病因及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将腰背部及外阴部皮损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提取DNA后,使用凯普HPV37型基因分型试剂盒以及PCR扩增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两者试验结果未能体现两处皮损相关性,推测外阴皮损不是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发展而来,为单独起病。患者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采用ALA-光动力治疗外阴皮损,三次光疗后皮损变化不明显,予以局部肿物完整切除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采用维A酸治疗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皮损,治疗4个月后四肢疣状增生样皮损较前稍许变平,色素脱失斑片部分融合、边界较前模糊。结论:此病例伴发的鲍温病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无相关性;T淋巴细胞等因素可能在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发病机制中占有作用。

  • 标签: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人乳头瘤病毒 鲍温病
  • 简介:目的:进一步认识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类型及特点,以早期发现及诊断糖尿病,减少漏诊。方法:对我院门诊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皮肤病变调查,对其中162例合并皮肤病变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皮肤病变者占64.8%,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居首位,各种皮肤病变中位居前三的为甲真菌病38.9%,湿疹19.7%,瘙痒症14.8%。42.5%患者合并多种皮肤病变。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合并皮肤病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做到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皮肤病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尖锐湿疣(CA)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生殖器、肛周增生性损害的性传播疾病(STD)。目前对其治疗以局部理化及药物治疗(如:液氮冷冻、CO2激光、0.5%鬼臼毒素酊、50%三氯醋酸、5%咪喹莫特霜)为主。自2004年2月~2006年9月,我所(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尖锐湿疣 临床观察 人类乳头瘤病毒 50%三氯醋酸 5%咪喹莫特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检索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已公开发表有关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Handbook5.1.0中的工具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应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项研究包括589例病例被纳入,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无论单独使用针刺或针药合用均能有效提高患者IIEF-5评分,但临床有效率因组间差异过大无法合并。结论:目前证据虽然提示针刺具有较好疗效,但纳入研究缺乏严谨设计及较为客观指标,结论需要谨慎地对待。

  • 标签: 针刺 勃起功能障碍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TCT)异常的孕妇,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4—35周、1年内未进行过TCT的孕妇,先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并签字同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TCT筛查的孕妇10857例,TCT结果异常978例,发生率为9.008%,TCT异常者中195例行阴道镜检查,镜下图像符合率93.0%(181/195),阴道镜拟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119例,CINⅡ24例,CINⅢ或宫颈鳞状细胞癌(SCC)52例。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宫颈炎及CINI121例、CINⅡ28例、CINm33例、宫颈细胞癌(SCCI)13例。3例孕妇因宫颈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行创面缝合止血,未发生其他与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1年内未进行TCT筛查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拟诊CINI及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孕妇,建议行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皮肤病,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治疗方法也较多.我们运用汤头天然矿泉结合光疗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矿泉浴 光疗 治疗 寻常性银屑病 皮质类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为治则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性ED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均用西药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右归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IIEF-5)评分变化,比较疗效。结果:两组组内分别比较,治疗第2、4、8周末IIEF-5评分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评分有所提高(P〈0.05),而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37/38),对照组为63.2%(24/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为治则的中药右归胶囊治疗糖尿病性ED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右归胶囊 糖尿病 勃起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穿琥宁注射液与迪银片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迪银片,治疗组用黄芪联合穿琥宁注射液,对照组用黄芪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和治疗后疗效。结果同组治疗前后相比PASI评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治疗前PASI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PASI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7.42%,对照组70.9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穿琥宁注射液与迪银片中西药综合治疗对寻常性银屑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银屑病 黄芪注射液 穿琥宁注射液 迪银片
  • 简介: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果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2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先给予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2次,2周后行果酸治疗,每2周1次,共2次。对照组27例,仅给予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2次。在治疗结束后2、4、8周进行疗效判断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治疗后2、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LA-PDT联合果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疗法 果酸
  • 简介:目的:临床观察阴虚体质患者行ICSI助孕技术的妊娠结局,探讨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诊疗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66例不育男性行ICSI助孕技术患者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虚体质不育患者的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平和体质正常受精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平和体质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阴虚体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个数、胚胎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虚体质不育人群男性生育能力与行ICSI助孕技术相关指标较平和体质不育人群低下。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体质 ICSI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对门诊确诊的184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方法:治疗组方用中药清热解毒,利湿养阴,扶正固本汤,结合西医抗病毒药和免疫增强剂;对照组每天静脉给予抗病毒药和肌注、口服免疫调节药。两组均连续用药6天。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规定治疗时间内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生殖器疱疹 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祛疣洗剂及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各30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祛疣洗剂治疗前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的Ki-67表达及表皮bax、bcl-2的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3.33%、93.33%,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7.67%、80.0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25%、42.86%,差异有显著性(P=0.031)。祛疣洗剂治疗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bax、bcl-2在祛疣洗剂治疗前后表皮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TUNEL检测的细胞凋亡指数在治疗后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的。

  • 标签: 祛疣洗剂 尖锐湿疣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清精解尤汤治疗精液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精液UU感染病例100份,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自拟清精解尤汤治疗,1个月为1疗程;B组依据药敏结果选择高敏药治疗,21天为1疗程。各组1疗程结束后复查精液UU及精液分析,对照两组的有效率及其对精子质量的影响。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6%,B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精子质量的改善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清精解尤汤对精液UU感染疗效确切,并能明显改善精子质量,提高孕育率。

  • 标签: 男性不育 解脲支原体 清精解尤汤
  • 简介:慢性湿疹是一组以皮肤浸润肥厚及不同程度苔藓化为特征的异质性免疫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发病率高。临床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易出现皮肤萎缩、快速耐受及皲裂加重的现象,并且也容易反复。我们自2011年2月—2011年12月应用吡硫翁锌气雾剂(商品名:适今可)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吡硫嗡锌 气雾剂 湿疹 慢性 治疗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照1组仅用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对照2组仅用中药熏蒸治疗,中药熏蒸隔日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50mg,3次/d,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1、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73.33%,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45和4.32,均P〈0.05)。结论中药熏蒸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治疗玫瑰糠疹总有效率优于单一药物或中药熏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玫瑰糠疹 中药熏蒸 复方甘草酸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