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常山县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生殖系统感染的妊娠期女性患者,以及同期无生殖系统感染的健康孕妇100例。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测定其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重指数。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做细菌培养,观察患者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文化程度较低、有分娩史、流产史、年龄≥35岁、以往有生殖系统感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和贫血均为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高危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35岁、以往有生殖系统感染史、流产史、分娩史、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贫血和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患者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在细菌培养中,排除培养基污染情况,一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7.42%,数量最多,肺炎链球菌占2.25%数量最少,其余分别为6.74%的肺炎克雷伯菌,6.74%的粪肠球菌,4.49%的变形菌属和3.37%的屎肠球菌。结论: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在治疗发生生殖系统感染孕妇时应当顾及到胎儿的安全,并对孕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 标签: 女性 生殖系统感染 妊娠期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临床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且该90例患者均在早期进行过经腹部彩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两种早期彩超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7.78%,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67%,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χ2=14.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各种典型异位妊娠超声影像学表现(胚芽、盆腔积液、原始心血管搏动、附件包块、子宫内假孕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方面较传统经腹部彩超具有显著性优势,对于有效降低异位妊娠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异位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环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62%,远高于对照组的80.8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和宫腔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四环素治疗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和开窗两种术式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切除组和开窗组,每组各45例,在腹腔镜下分别行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开窗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T-HCG情况和术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T-HCG和术后3d血T-HCG的下降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周血T-HCG下降比率和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继发不孕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开窗术具有相同的治疗价值,而输卵管开窗术不能提高宫内妊娠率。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 壶腹部妊娠
  • 简介: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40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β-HCG、血孕酮及包块直径变化,并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β-HCG、血孕酮含量及包块直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β-HCG、血孕酮含量及包块直径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β-HCG(1252±87.62)IU/L、血孕酮(4.53±1.13)U/L及包块直径(1.52±0.22)cm明显低于对照组血β-HCG(1367.84±93.47)IU/L、血孕酮(7.12±1.06)U/L及包块直径(2.17±0.24)cm,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88.50%(17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1.50%(163/20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1.50%(43/2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45/200)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4,P=0.107)。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改善患者的血孕酮及血β-HCG含量,明显降低包块直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安全性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调查佛山顺德区孕妇妊娠期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治疗结果,为该区域孕妇妊娠期梅毒的防治提供参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佛山顺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产科作产检的12704例孕妇作梅毒筛查,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检查,对阳性病例作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聚(TPPA)试验,对确诊者作治疗干预,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12704例孕妇,筛查确诊为梅毒者58例,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为0.46%。妊娠期梅毒患者中流动人口55例,占94.83%;2009年妊娠期梅毒发生率最高,达0.76%,随后逐渐下降,2013年最低,为0.29%,2014年略有上升,占0.37%;47例作全程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患者,共8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17.02%,不同妊娠时间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其新生儿RPR阳性率低于中晚期开始的治疗梅毒孕妇,以晚期治疗新生儿RPR阳性率最高(P〈0.05);不同RPR滴度梅毒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滴度≤1∶2孕妇,新生儿RPR阳性率50.00%,明显低于RPR滴度≥1∶4梅毒孕妇的91.67%(P〈0.05)。结论:重视产前、孕前梅毒筛查,强调在妊娠早期对梅毒孕妇作干预治疗,可预防先天性梅毒,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梅毒 妊娠期 结局 筛查 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57例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应用三氯醋酸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14例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均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外阴及分泌物擦净。对照组仅用蘸有50%三氯醋酸的棉棒涂于患者患处。观察组采用三氯醋酸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治愈率为78.9%低于观察组的治愈率93.0%。在后期随访调查中,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04%、12.28%、7.02%、12.28%、7.02%;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3.5%、1.75%、0.00%、1.75%、0.00%。对照组的总复发率为52.63%,远高于观察组的复发率7.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未见明显影响妊娠进展新生儿HPV感染、新生儿畸形病例发生。结论:三氯醋酸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对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孕妇的妊娠进展能正常进行,不受影响,胎儿发育情况良好。

  • 标签: 尖锐湿疣 妊娠 三氯醋酸 重组人干扰素Α-2B
  • 简介:目的:对硝酸咪康唑与制霉素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在使用2%NaHCO_3溶液清洗外阴和阴道后采用硝酸咪康唑400mg置入阴道后穹窿,连续3晚;B组患者在使用2%NaHCO_3溶液清洗外阴和阴道后采用制霉素10万U置入阴道后穹窿,连续3晚。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和新生儿娩出后皮肤真菌携带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疗效、复发率和新生儿皮肤真菌携带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制霉素治疗组高于硝酸咪康唑治疗组(P〈0.05),但两组均未发现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的病例。结论:硝酸咪康唑和制霉素经阴道局部给药应用于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且疗效显著,对胎儿无明显影响,且可以降低胎儿感染几率,同时降低新生儿皮肤真菌携带率,用药方便,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硝酸咪康唑 制霉素 妊娠 念珠菌性阴道炎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3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65例患者口服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为对照组,65例患者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为观察组,治疗1周后随访1月,停药1周、1月时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1周、1月时复查,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白带异常率、BV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妊娠率低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及胎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C 乳酸杆菌制剂 妊娠期 细菌性阴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