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待属于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用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中华医学会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杂志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影响神经元凋亡,发挥保护受损神经元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原代神经元至成熟,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组)、对照组(Control组)和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组)。先进行UTI组和对照组预处理72h,再进行氧糖剥夺损伤3h、6h,最后恢复正常培养液培养2h后取材。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的空间表达情况;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NLRP3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检测试剂盒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氧糖剥夺6h后UTI组的NLR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氧糖剥夺3h后UTI组的NLRP3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UTI预处理调控NLRP3的表达,可能是减轻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显著的保护受损神经细胞的作用。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 乌司他丁 缺氧缺血性损伤 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例溴隐亭治疗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肿瘤均广。泛侵犯颅底,在溴隐亭治疗后1个月内发生脑脊液漏。1例经停药及脑室外引流处理后脑脊液漏停止.另一例经停药、经蝶手术修复漏口及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后脑脊液漏停止。在脑脊液漏好转2周后均继续予以较小剂量溴隐亭治疗,随诊3年和9个月无脑脊液漏复发,血泌乳素水平渐下降,肿瘤渐缩小。结论溴隐亭治疗合并颅底破坏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时有并发脑脊液漏的可能。停药、手术修复漏口及肺脊液外引流是治疗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继续小剂量溴隐亭治疗可使肿瘤缓慢缩小并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

  • 标签: 溴隐亭 脑脊液漏 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开颅剪开硬脑膜过程中动脉瘤发生再次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的6例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为剪开硬脑膜时发生术中破裂。分析临床特征、术中动脉瘤破裂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原因是当完全剪开硬脑膜后颅内压迅速降低至大气压力,使得动脉瘤的穿壁压力突然增高,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6例病例由强力吸引器控制出血,并迅速阻断颈内动脉近端,然后夹闭动脉瘤。随访6例,时间12~31个月,术后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痴呆、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1例,神志恢复清楚伴运动性失语1例,健康存活1例。结论开颅剪开硬脑膜过程中动脉瘤再次破裂是罕见且非常危险的术中情况,充分准备及正确应对可有效处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夹闭术 硬脑膜
  • 简介: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后处理对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逆转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Sham组、SAH0组、SAH1组、SAH2组、SAH3组.Sham组假穿刺,其他4组行枕大池穿刺注血的方法造模.Sham组和SAH0组造模24h后静脉单次注入生理盐水0.1mL/kg,SAH1组、SAH2组、SAH3组分别静脉单次注入EPO500IU/kg、1000IU/kg、2000IU/kg.所有动物存造模完成后48h处死,使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分析并比较不同组问基底动脉管腔面积、基底动脉收缩系数以及海马CAI区神经元密度.结果基底动脉形态学观察结果可见Sham组血管管壁无增厚、无增生或坏死:SAH0组、SAH1组血管壁明显增厚,结构紊乱,中膜明显变厚,平滑肌排列紊乱;SAH3组血管内弹力膜皱折,SAH2组血管改变介于SAH1和SAH3组之间.基底动脉管腔面积SAH2组[(0.10±0.01)mm2]、SAH3组[(0.16±0.02)mm2]较SAH0组[(0.07±0.02)mm2]明显增大,基底动脉收缩系数SAH2组(1.22±0.06)、SAH3组(1.15±0.03)较SAH0组(1.31±0.09)明显减小,海马神经元密度SAH3组[(126.8±5.7)个/mml较SAH0组[(99.3±9.6)个/mm]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H后24h,单次静脉注射EPO不仅可以逆转家兔基底动脉痉挛,还可以减轻其脑神经细胞损伤.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对腹腔引流管口渗液处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术后患者对腹腔引流管口渗液处理的满意度"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分析出影响患者对引流管口渗液处理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渗液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及护士的服务态度,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患者对腹腔引流管口渗液处理的满意度由实施的86.67%升至93.85%(P〈0.05),护士的腹腔引流管专业知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P〈0.001),圈员综合素质得分优于活动(P〈0.05)。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规范了腹腔引流管口渗液的处理方法,提升了患者对腹腔引流管口渗液处理的满意度,提高了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及质量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腹腔引流管 渗液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上静脉的处理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0日,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200例患者中,术中切断岩上静脉主干2例,其中小脑水肿1例,脑干梗死1例;术中切断岩上静脉分支17例,其中小脑出血1例;术中完全保护岩上静脉181例。根据责任血管情况,单纯动脉压迫138例,单纯静脉压迫4例,动脉合并岩上静脉压迫58例。结论根据岩上静脉和三叉神经的解剖关系,对岩上静脉术中予以不同的处理,尽可能保留岩上静脉,尤其对岩上静脉蛛网膜双层结构的充分锐性分离,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岩上静脉
  • 简介:目的:本指南旨在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综合性推荐意见。方法:通过Medline正式检索截止2006年8月的相关文献,并将撰写委员会已知相关问题的其他论文作为补充,用证据表合并资料。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证据水平分级标准对每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由5位同行评议专家和卒中委员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对指南草案进行发表审阅。预期本指南在3年内完全更新。结果:本文陈述了脑出血的诊断、动脉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处理、脑出血内科并发症的治疗以及复发性脑出血的预防等方面的循证指南。对重组Ⅶ因子延缓早期出血的近期试验进行了讨论。对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的各种外科手术方法提出了推荐意见。最后,对脑出血患者的撤销治疗和临终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AHA科学声明 脑出血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