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护理中的常见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应用十分广泛[1]。静脉输液治疗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现有静脉输液的针头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钢针,另一种是浅静脉留置针。目前的静脉输液器存在问题:临床应用带普通钢针输液器治疗时,护士在滴壶内液体滴完,广泛采用拔针按压再处理输液器及穿刺针的操作步骤,根据工作经验发现,容易污染,甚至导致针刺伤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风险。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本院设计了一种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带针尖防护装置的静脉输液器,,在拔出穿刺钢针的同时滑动保护套包住针柄下方,实现包住输液钢针,可直接处置输液皮条,避免钢针刺伤的交叉感染风险。

  • 标签: [] 针尖 防护 静脉输液器 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科护理学案例融入式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2019级全日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共有500名,并采取抽签的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观察组应用内科护理学案例融入式教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教学结果。结果:观察组学生在接受教学后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有明显的提升,并且由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护理学案例融入式课程思政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同程度很高,在后期将进一步丰富内科护理学教学。

  • 标签: 内科护理学 案例融入式 课程思政设计 实践
  • 简介:在临床科室中,为了达到治疗效果,预防切口感染,使患者早日康复,遵医嘱会有2~3种药物同时使用,或者是联合使用,例如内服用药或注射用药,常常是几种药物混合在一起,通过同一个途径给药。不同的药物混合在一起,由于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不同,可以出现变色、沉淀或者形成凝块,使药物失去药效,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

  • 标签: 药物配伍禁忌 临床科室 设计 温馨 药物混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介绍实用新型专利一次性无菌可调节用治疗针的使用原理和制作方法,探讨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无菌可调节用治疗针制作过程由治疗针筒、针筒上端槽内回弹按钮、针筒内推助杆、推助杆限位挡块安装的治疗针,及限位挡块和针头之间活动复位弹簧组成。适用于眼科专科有创治疗操作。 结果 使用一次性无菌可调节用治疗针进行治疗操作时,手动按压推助杆,针头可调节伸出进行操作;停止操作时,按压手持部针筒侧口处回弹按钮,针头可调节回缩停止操作。经临床应用160例次,证明治疗针可调节伸出,可调节回缩,使用方便,针头回缩可有效预防治疗操作过程间歇期暴露针头的针头污染,符合无菌原则,回缩后的针头能防止操作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操作安全性高,能有效预防针刺伤。 结论 一次性无菌可调节用治疗针的使用,操作安全性高,能有效预防针刺伤,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得到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好评,可广泛应用于其他护理操作,值得在市场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无菌可调节用治疗针 护理用具 应用
  • 简介:摘 要:我国近些年来的社会医疗需求始终是旺盛的,而且是供不应求的。医院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医疗服务的实施。为了进一步缓解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现象,大部分医院已引进或开发了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但是系统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其能否切实辅助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医院的管理和运行增添助力,则要归因于其设计是否合理。为此,文章从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角度出发,探讨了其管理的要素、设计需求,并就其具体的设计与应用做了延伸思考。

  • 标签: 医院 信息网络系统 设计 安全
  • 简介: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降糖药物种类很多,依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分为5类,在服用方法和服用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服用时间上如有的需餐前30min或15min服用,而有的必须在餐时服用,还有的可在餐后服用等,这些都会增加患者记忆的压力,是导致患者服药错误的因素之一。在临床中经常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多种方式的组合,一例患者可能会服用2种以上的降糖药,服用时间各不相同,更增加了服药错误的机会。在糖尿病患者中,

  • 标签: 临床应用 糖尿病 服药盒 服用时间 设计 药物作用机制
  • 简介:总结高危手术患者术中难免压疮知情同意书的设计及使用体会。高危手术患者术中难免压疮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术前评估、术中预防措施、术后压疮跟踪等。同意书使用1年后,难免压疮发生率由使用前1年的5.4%降至I.2%;压疮引发的医疗纠纷由使用前1年的10起降至3起。

  • 标签: 手术患者 压疮 知情同意书
  • 简介:总结目前护生规范化培训在护患沟通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护生对学习无兴趣、沟通教学为新生事物以致培训教师缺乏足够教学经验、基地教学机构考评体系不完善等,针对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制订护患沟通课程方案,以达到全面提升护生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能力的目的。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护患沟通 课程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级学生209人为实验组,2005级学生228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比较2组的操作考核和期末成绩,并收集实验组学生对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操作考核和期末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8.61%的学生赞成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并认为其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各项目得分均在3分以上).结论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沟通和合作等综合能力.

  • 标签: 实验 护理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医护理学课程中设立和实施专题研讨课(seminar)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专业56名本科生,在中医护理学课程的部分内容中开展专题研讨课,采用自设问卷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83.02%的学生赞成研讨课教学法,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能提高沟通能力(83.02%),促进自己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81.13%)和应用能力(81.13%),提高团队合作精神(81.13%)和对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81.13%),提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77.36%),以及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75.47%).结论专题研讨课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中医护理知识的综合能力,充分的课前准备和高素质的师资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中医护理学 研讨课 教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苍术消毒合剂煮蒸法进行空气消毒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细菌杀灭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消毒剂量、煮蒸时间、蒸发速度和浸泡时间对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燃烧法进行比较。结果消毒剂量对细菌杀灭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最佳消毒工艺为:消毒剂量4.2g/m3,浸泡时间90min,煮蒸时间60min,蒸发速度2500ml/h.煮蒸法的细菌杀灭率明显优于燃烧法(p〈0.05)。结论优选得到的煮蒸法消毒工艺细菌杀灭率明显优于燃烧法,操作简便可控,消毒后空气舒适清新,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苍术消毒合剂 煮蒸法 细菌杀灭率
  • 简介: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讲述自己对具体授课题目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对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这一章节的课程设计原则、课程目标、说课设计、教学实施进行总结,并与同行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 标签: 教育 护理 青霉素类 过敏反应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临床观察表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通过Meta分析统计出irAEs的症状及出现时间,设计irAEs临床观察表,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该表进行论证,最后得到适用于临床护士对患者的有效观察量表,并使用,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该量表一方面使护士更全面地掌握对irAEs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帮助护士更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评估及管理,帮助患者早期发现irAEs。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表
  • 简介:目的探讨实践情景结合多媒体监控教学在职业形象设计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三维互动"的课堂研究模式.结果85.7%的学生对实践情景结合多媒体监控教学法表示满意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实践情景结合多媒体监控教学模式为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学生 护理 模型 教育 多媒体 课程
  • 简介:目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临床路径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后,患者的喉头水肿程度、腹胀程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血气分析检查次数、ICU停留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ICU期间费用等方面均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实施ICU临床护理路径,使术后早期拔气管插管方案有效实施,从而减轻了患者喉头水肿、腹胀程度,使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提前,降低了ICU停留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是一套兼具品质与成本效益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临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护理路径表 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