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SPECT骨显像特征与X线、CT影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ECT组(29例)、X线组(29例)和CT组(2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SPEC、X线、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SPE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6.55%、0和3.45%。X线片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9.31%、10.34%和10.34%。CT影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9.66%、6.90%和3.4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中,SPECT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根据SPECT骨显像特征,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SPECT骨显像特征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分别将钡餐造影与CT检查应用于食管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54例,分别给予钡餐造影与CT影响检查,分析比较其诊断结果,以判断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钡餐造影早期阳性率显著高于CT造影,两组早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晚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钡餐造影对癌变部位、类型及范围具有较为直观的识别,CT可全面且准确地显彰癌肿的范围、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及周围浸润程度。结论钡餐造影应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明显较CT检查高(P<0.05);CT检查有助于确定食管癌分期及手术方案的制定,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势,在食管癌的诊断中联合运用钡餐造影及CT检查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钡餐造影 CT检查 食管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者进行CT与传统X线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率为98.04%,明显高于X线诊断率82.35%(P<0.05)。51例患者中,重度肺气肿占60.78%,中度肺气肿占39.22%。51例患者CT表现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变细、小叶间质增厚。51例患者治疗1年后,20例患者的肺气肿征象无明显变化,蜂窝范围变大7例,小叶间质隔显著增厚18例,小叶内间质进一步增厚4例。结论CT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慢阻肺 肺间质纤维化 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彩色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参照组采用X线钼靶进行检查,研究1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研究2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1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研究1组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研究1组患者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更高,P<0.05;研究2组和研究1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以及彩色超声均对乳腺癌患者可进行较好的检测,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彩色超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X线钼靶 彩色超声 乳腺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纳入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进行中医体质型与中医辨证型,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多见,中医症候以血热风盛证多见,血热风盛证患者中阴虚质为易感体质,血瘀肌肤证患者中瘀血质为易感体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气虚质为易感体质。结论在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盛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要治疗法则外还应该佐以滋阴之品;对血瘀肌肤证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为主;对血虚风燥证的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以上治疗方法将有望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诊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诊中,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诊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18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评分法得分对胸痛门诊患者进行分级检诊;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前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2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级检诊的错误率和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级检诊的错误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级检诊的错误率9.36%;观察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54%,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诊后,降低了分级检诊的错误率,缩短了等候就诊的时间,降低了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院内的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门诊 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 分级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碘海醇与泛影葡胺用于普通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图像质量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在我院进行普通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的对比剂为泛影葡胺的有80例,记为A组,使用碘海醇的有70例,记为B组。对比不同组别图像质量、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A组图像质量甲级与乙级总和占比、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普通X线静脉肾盂造影中使用泛影葡胺可提升图像,使用碘海醇可减少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对比剂类型。

  • 标签: 碘海醇 泛影葡胺 普通X线 静脉肾盂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单一诊断价值和聯合诊断价值,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检查可知,12例为腰间盘L3~4,46例为腰间盘L4~5,28例为腰间盘L5~S1;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CT诊断为极外侧型、椎间孔型、旁侧型以及中央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88.9%、96.6%、100.0%;X线检查可知,7例为腰间盘L3~4,19例为腰间盘L4~5,11例为腰间盘L5~S1;与术后结果比较,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CT检查为96.5%,X线平片检查为43.0%,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排螺旋CT X线平片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PrimerExpress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在人IL-2RαmRNA的第2和第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提取总RNA,加入已优化的一步法FQ—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并与pUCm—T载体连接。制备好的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经测序分析确定为特异性片段后,用T7RNA聚合酶转录为cRNA,作为FQ—RT—PCR系列浓度标准品。评价FQ—RT—PCR检测IL-2RαmRNA的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和探针稳定性等。定量测定HLA—B27阳性活动组与阴性非活动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Rα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探讨与炎症活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cRNA标准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107cells/ml,其批内CV8.4%,批间CV9.6%;扩增产物克隆的双向测序结果经BLAST比较、分析,证实为IL-2RαmRNA特异性片段。对各30例HLA—B27阳性与阴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测定表明:与正常人对照组结果比较,HLA—B27阳性组与HLA—B27阴性组IL-2RαmRNA和sIL-2R都有明显增加(P<0.01)。IL-2RαmRNA对炎症活动评价的灵敏度为96.7%。结论:FQ—RT—PCR具有灵敏、特异、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IL-2RαmRNA与sIL-2R比较更能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为免疫药物的疗效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信息。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IL-2RΑ 强直性脊柱炎 TaqMan mRNA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变部位、肺癌的病例型、肺癌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作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0例纳为观察组,再将同期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0例纳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作对比分析,包括其病例特点及其他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值(58.36±5.09)岁高于对照组(40.90±3.32)岁,吸烟率80.0%高于对照组43.3%,肺结核病史率63.3%高于对照组36.7%,P<0.05。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盗汗、胸痛以及咯血、胸闷或者憋气、声音嘶哑与体质量降低等方面不良症状,其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但两组患者咳嗽及咳痰、发热等情况发生率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肺结核呈多方面高相似度,临床诊断时需深度鉴别,避免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保证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病理分型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银屑病的诊断及纳入标准,将纳入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进行中医体质型与中医辨证型,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多见,中医症候以血热风盛证多见,血热风盛证患者中阴虚质为易感体质,血瘀肌肤证患者中瘀血质为易感体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气虚质为易感体质。结论在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盛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要治疗法则外还应该佐以滋阴之品;对血瘀肌肤证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为主;对血虚风燥证的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以上治疗方法将有望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应用X线、CT及MRI检查,观察与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MRI、CT于Ⅰ级和Ⅱ级检出率比X线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X线,CT,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RI在组织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需要充分利用,尽快明确诊断,并为疾病提供适当的治疗。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 骶髂关节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片与CT扫描在飞行员腰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腰间盘突出症的男性飞行员42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所有飞行员在接受治疗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对比X线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的准确性。结果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为47.62%,CT扫描检查的准确率为90.4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飞行员出现腰间盘突出症后,对其实施CT扫描检查,能够有效对其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飞行员 X线片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慢慢阻肺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CT、传统X线诊断。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1%(82/90)、86.67%(78/9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经CT、X线诊断,均可达到诊断效果,但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以防止滥用CT检查诊断,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并对身体健康构成不良的影响。

  • 标签: 慢阻肺 肺间质纤维化 CT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钢板接骨术与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老年Neer四部骨折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肱骨头置换术,实验组患者实施微创钢板接骨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Neer四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术进行治疗,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帮助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肱骨头置换术比较适合治疗粉碎性以及比较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 标签: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肱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Neer四部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接收的体检者1500例进行研究,均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并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结果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大的关联,且加强对其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胃部疾病筛查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护士预检诊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门诊于2016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定活动主题,并拟定计划、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影响因素拟定对策,并根据计划实施,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护士预检诊的准确率和护士的综合水平。结果与活动前比较,活动后护士预检诊准确率明显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自信心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门诊护士预检诊的准确率,提高分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门诊 预检分诊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X线片与CT影像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诊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将患者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T影像的方式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检查后,诊断结果与TLISS评分系统(Thethoracolumbarinjuryseverityscore)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诊断中,采用X线片与CT影像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均可以有效的进行初筛工作,两种检查方式各有特点,在临床中也都可以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诊断中,并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X线片 CT影像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股骨颈骨折型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均进行相应的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并进行Garden的标准型。结果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股骨颈骨折Ⅰ型有21例,Ⅱ型有17例,Ⅲ型有11例,Ⅳ型11例,根据Garden的标准型进行分析,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股骨颈骨折型的诊断率为96.7%。结论在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可全面、清晰、直观的将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情况显示出来,对股骨颈骨折型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于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 股骨颈骨折分型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钼靶X线与高频B超联合应用的作用。方法对接受钼靶X线、高频B超诊断的乳腺病变患者共108例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病理检查结果记为“金标准”,分析钼靶X线、高频B超、钼靶X线联合高频B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作用和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共有32例乳腺恶性病变,恶性检出率为(32/108),共有76例乳腺良性病变;钼靶X线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2.11%、88.89%、81.25%、73.36%,高频B超分别为89.47%、87.96%、77.14%、73.85%,钼靶X线联合高频B超分别为98.68%、93.52%、96.30%、79.93%,联合诊断方法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单独诊断,且联合诊断方法的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与单独诊断相近。结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钼靶X线联合高频B超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较高,建议联合使用2种方法以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丰富的信息。

  • 标签: 钼靶X线 高频B超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恶性病变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