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乳腺癌患者分为C1组(观察组30例)与C2组(对照组30例)。C2组常规护理;C1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临床焦虑感、恐惧感以及抑郁感的缓解情况。结果在对两组乳腺癌患者进行护理前,实施SAS评分、VAS评分以及SDS评分,组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P>0.05);完成护理后,在上述三项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乳腺癌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在对其实施伤口护理的过程中,配合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内心的消极心理,有效凸显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 伤口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降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常见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进行分组,将入组患者分成每组例数均为4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加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与观察组的8.33%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时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明显控制,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从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分析从抗凝剂的选择、合适的采血量、合适的采血部位、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等方面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果针对引起检测误差的原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论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完成透析、病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39例完成透析,对照组33例完成透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儿抚触护理对改善早产儿黄疸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我院出生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婴儿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胆红素水平,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出生3d时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之后试验组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婴儿抚触护理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胆红素水平,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婴儿抚触护理 早产儿黄疸 并发症 影响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226株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26株受试菌对氟胞嘧啶100%敏感,MIC90为≤0.125-0.5μg/ml;168株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90分别为32μg/ml、1μg/ml和1μg/ml,敏感率分别为90.5%(S88.1%+SDD2.4%)、92.3%(S87.5%+SDD4.8%)和91.7%;31株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6.8%(S93.6%+SDD3.2%)、93.5%(S83.9%+SDD9.6%)和100%;16株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1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1.8%(S18.2%+SDD63.6%)和72.8%(S36.4%+SDD36.4%),而对两性霉素B100%敏感。在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中有3.2%~27.2%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 标签: 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体外敏感性 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检验及检验常见菌耐药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该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60例,将其病原菌进行检测,并对常见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所选取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有14株革兰氏阳性菌,3株真菌,4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且泌尿系统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为低度耐药性,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及头孢唑啉药物呈中等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呈高度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药物较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及红霉素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对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对病原菌变化及耐药性进行了解,从而有效减少耐药株产生及抗生素滥用情况。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 检验 常见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收集的样本,将样本中分离出来的99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革兰染色,鉴定以及纸片扩散试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是93.9%,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92.1%,奇异变形菌的抗菌敏感性为91.7%。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比较优秀,在体外抗菌使用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效果,对因革兰阴性菌导致的感染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 革兰阴杆菌 抗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探究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8例普外科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见性风险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基础评分对比有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实施预见性风险护理,能够从护理常见危险因素角度出发,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降低普外科的护理风险,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普外科护理 危险因素 护理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见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中毒性脑病患者划入观察组,中毒性脊髓病患者划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均接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3例出现了弥漫性脑水肿为主,8例出现全脑症状以及颅内高压,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呕吐、躁动,有3例出现精神萎靡与意识障碍,7例患者合并抽搐、双瞳缩小、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缓以及眼球张力上升等症状,5例出现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3例出现脑疝、脑局灶性损害。对照组患者18例脊髓侧索损伤,16例表现出双侧下肢锥体束征,6例痉挛性截瘫,3例尿潴留、尿失禁。结论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治疗要从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激素治疗等方面入手,同时强化护理配合,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神经毒害。

  • 标签: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和有效防范措施。方法以本院中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间通过院前急救救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急救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常见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苯那敏联合地塞米松在救治急诊常见过敏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1例急诊救治过敏性休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救治,研究组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救治。结果研究组神志恢复时间(19.15±5.88)min、血压恢复时间(17.55±1.80)min、呼吸频率恢复时间(15.35±4.40)min、心率恢复时间(15.65±2.28)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救治过敏性休克应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的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马来酸氯苯那敏 急诊救治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总结有效预防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恶性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记录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总结预防策略。结果80例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其中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为2.50%,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5.00%,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25%,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导管滑出发生率为2.50%。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因素有多种,临床应该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置管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乳腺癌患者分为C1组(观察组30例)与C2组(对照组30例)。C2组常规护理;C1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临床焦虑感、恐惧感以及抑郁感的缓解情况。结果在对两组乳腺癌患者进行护理前,实施SAS评分、VAS评分以及SDS评分,组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P>0.05);完成护理后,在上述三项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乳腺癌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在对其实施伤口护理的过程中,配合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内心的消极心理,有效凸显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 伤口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常遇问题及应对技巧。方法选择急性胆囊炎患者15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分析手术操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总结应对技巧。结果本次所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0例患者中,手术成功完成146例,占97.3%,中转开腹4例,占2.7%。伤口感染、胆漏、胆总管残余结石、创面出血、胆管损伤各1例,无胃肠道损伤、腹腔内大出血、术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122例术后5d出院,23例术后1周出院,1例术后2周出院,中转开腹的4例患者平均(5.6±2.3)d出院。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有较高安全性和可行性,但需对手术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应对技巧,以全面保障手术效果,增强医护质量。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常见问题 手术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检验及检验常见菌耐药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以无菌方式进行检验标本采集,之后将所采集标本在实验室无菌培养,展开药敏试验,对比分析患者病原菌情况。结果在感染菌种分布方面,本次药敏实验,检查出泌尿系统感染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性杆菌、不动杆菌、粘质沙雷氏菌、枸椽酸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棒状杆菌、膀胱炎棒状杆菌、真菌等菌种,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4例,占67.5%,革兰氏阳性杆菌23例,占28.75%,真菌3例,占3.75%;在耐药性方面,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氨苄西林药物有着非常高的耐药性,在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等药物方面耐药性一般,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药物方面耐药性较低,革兰式阳性杆菌在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耐药性,在万古霉素药物方面有着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上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展开治疗之前,需要先进行药敏实验,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对病菌抗药性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耐药菌株出现的可能,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地提高。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检验 常见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术中放置鼻胃管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8小时开始经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针对留置胃管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常见胃肠道不适症状,包括鼻咽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不适症状均得到有效处理,无并发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d,平均住院费用31079.6元。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胃管鼻空肠营养管 胃肠道不适症状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