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病理教学中选取86名2000年入学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和“传统讲授法”两种教学法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三次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PBL教学法完全能够应用于病理学教学,而且优于传统讲授法。它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它要要求教师必须扩大知识面,既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进展,又要加强外国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因此,PBL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教学相长的好方法。

  • 标签: PBL教学法 传统讲授法 病理学教学 实验性研究 医学教育
  • 简介:笔者根据近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恰当的、有启发性的布置作业,不仅能给学生产生学习的压力惑,还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通过作业作为载体促进师生交流。合理布置作业,使之更有效地发挥和巩固,延伸其知识、培养发展能力以及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

  • 标签: 作业 布置 批阅 技巧
  • 简介:1病例报告男,42岁.2004-02初无诱因左下肢反复出现红斑及结节红斑,伴有疼痛及部分出现溃破感染,间断发热,为低热,T37~38℃.无皮肤出血点及瘙痒.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当地医院做皮损活检,组织病理改变符合Sweet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皮损好转,留下色素沉着斑.停用激素后易复发.2005-05中旬再发伴畏寒高热,左球结膜下出血,大便呈黑色.在外院查得WBC132×109/L,PLT9×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幼稚细胞,而转至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38.5℃,神志清楚,贫血貌,左侧球结膜下可见出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蚕豆大小,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质中,无压痛,边界清,可活动,无融合,表面光滑.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二横指,质中,无压痛,边缘钝,边面光滑,左下肢可见一5cm×5cm的红肿感染灶,可见色素沉着及皮损,有炎渗出.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 标签: 白血病 混合细胞/诊断 Sweet综合征/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时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复制(与)慢性苯中毒引起(骨髓再生障碍病理过程相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对照组(A组)32只小鼠,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于小鼠背侧皮下单纯注射玉米油2ml/kg,每周三次,按注射次数不同分为A1组(15次)、A2组(18次)、A3组(21次)、A4组(24次)四个不同的注射次数组;实验组(B组)32只小鼠,同样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注射用等量玉米油稀释的2ml/kg苯,方法同对照组,分别为B1、B2、B3、B4组。采用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以及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并将注射次数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苯+玉米油”注射15次时,WBC、MRV已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或P<0.05);注射18次时,IRF和PLT也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注射21次时,RET%轻度下降(P<0.05),IRF已极度下降(P<0.001),其他参数也都呈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01);注射24次时,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01)。结论:慢性苯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时IRF和MRV降低比其他红系指标早,IRF和MRV的检测作为了解骨髓红系受抑制状态的新型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网织红细胞 实验性苯中毒 再生障碍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指数 网织红细胞体积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福建沿海海水中致病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海水经增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02份海水共分离出弧菌科细菌3属17种159株,其中弧菌属142结果显示,157株致病弧菌对亚胺增南、耐替米星、左氧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四环素、氯霉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为90.45%—97.45%,对头孢唑啉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为25.48%—27.39%。结论此项研究对海水中弧菌所致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 沿海 致病性弧菌 调查 抗生素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启动子514C/T基因多态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PCR-RFLP),对112名三酰甘油(TG)正常水平者和103例高TG者的HL启动子514C/T基因多态进行研究.结果:HL启动子514TT等位基因频率在高TG组为0.4563,比正常TG组0.3348高,但差异无显著.在总研究组中TT型的年龄、TG浓度明显高于CC型和CT型,而载脂蛋白A1(ApoA1)则明显降低(P0<.05).按性别分层后发现TT型女性和男性的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非TT型同性(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浓度则分别低于非TT型的同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ApoB、TT型是高TG危险因子,而ApoA1、HDL-C则是保护因子.结论:HL启动子514C/T多态与高TG血症的发生相关,并可影响血浆脂类的代谢,可能是高TG所致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脂酶 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对血清Apo—B在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方法:对775名健康体检者血脂项目总胆固醇(TCHO)、三酯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和Apo—B及血糖、血压、吸烟史、年龄和性别等进行评估,分析这些项目对被检者患心血管疾病及冠心病的危险。并分析同一地区不同人群的血脂差异。结果:Apo—B对被检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关良好,与其它能提示心血管疾病的血脂项目相关。结果还提示同一地区不同人群中男性的血脂差异较大,女性相对较小。结论:Apo—B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用于评价患冠心病的危险,是一个良好的心血管疾病筛选指标。另外,应对部分人群的血脂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监护,定期检查血脂。

  • 标签: 血浆载脂蛋白-B 心血管疾病 血脂 冠心病
  •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SIJ)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而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早期常累及下肢大关节尤其是髋关节.幼年发病的AS髋关节受累或以髋关节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机会更高,随着髋关节滑膜炎的发展可出现整个髋关节严重破坏而致畸、致残.股骨头无菌坏死也是一种成年人较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常见诱因有外伤、酗酒、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好发年龄20~40岁,病理机制不清.临床上AS髋关节破坏易误诊为股骨头无菌坏死.为鉴别AS髋关节破坏与股骨头无菌坏死,将1998年1月至2003年11月我院门诊AS髋关节破坏误诊为股骨头无菌坏死和单纯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各10例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滑膜炎 糖皮质激素 CT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遗传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家系基因与表型的特点.方法:一个遗传FⅦ缺乏家系19名成员的FⅦ及其他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检测和用PCR及DNA序列检测FⅦ基因缺陷,初步探讨遗传FⅦ缺乏的血液凝固变化.结果:在这一家系中,FⅦ缺乏伴FⅫ:C下降或FX:C增高的,在临床上无明显出血现象;FⅦ缺乏症与其基因10827核苷酸C→T突变有关.结论:遗传FⅦ缺乏发生临床出血除与FⅦ:C水平有关外,还可能与FⅫ:C和FX:C变化引起的凝血和纤溶活性改变有关.

  • 标签: 先天性因子Ⅶ缺乏 血液凝固
  • 简介:目的:检测两个中国汉族人遗传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中的FⅫ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FⅫ:C.,并以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Ⅻ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DNA测序仪检测FⅫ的基因突变.结果:在两个家系中共发现3种杂合型基因突变,即Gly526Asp、7142insertC和Glv542Ser.结论:上述3种FⅫ基因突变是导致中国人遗传FⅫ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且均为国际首次发现.

  • 标签: 凝血因子Ⅻ- PCR 突变 家系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抗磷脂抗体等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患者视网膜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对164例SLE患者作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指标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和抗ds-DNA抗体等.结果:164例SLE患者中26例(16%)检查到有视网膜血管病,其中19例(73%)检测到抗磷脂抗体(17例ACL和2例LA).结论:SLE患者易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抗磷脂抗体的存在可能与其有较高的相关.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抗体 视网膜血管病 抗心磷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 抗核抗体
  • 简介:近年来微量蛋白尿成为倍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有报道显示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冠心病的发生率[1].2003-04~2004-04,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情况,对其内在关系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探讨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超声诊断 微量蛋白尿 血管内皮依赖性
  • 简介:在小儿泌尿外科的临床中,常会遇到下列棘手问题:对经体检、B超、CT、MRI等检查都未发现睾丸的双侧隐睾患儿是否需手术探查以与无睾的鉴别;对外阴模棱两可的两畸形患儿是否需手术探查以明确何种性腺的存在;如睾丸存在,应如何检测此类儿童的睾丸功能等.随着医学发展,血清苗勒抑制物(Müllerianinhibitingsubstance,MIS)浓度测定将成为一项新型的诊断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 标签: 血清苗勒抑制物 浓度测定 隐睾症 两性畸形 小儿 睾酮
  • 简介:目的:对1例遗传血小板无力症(GT)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通过血小板计数、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出血时间测定、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进行表型诊断;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αⅡb和β3的含量;PCR法扩增先证者基因组DNAαⅡb和β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采用末端标记双脱氧法进行直接基因测序,对发现的突变位点采用AS-PCR法扩增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和正常人相对应的片段.结果:先证者血小板计数正常、血涂片血小板分散不聚集,出血时间明显延长,凝血象正常,对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等多种诱聚剂反应低下,而对瑞斯托霉素的反应基本正常;先证者血小板表面未检测到αⅡb,β3阳性血小板仅占8%,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先证者在αⅡb基因外显子4存在C470A纯合突变,导致αⅡb氨基酸序列Pro126His(P126H)替换.父母为近亲婚配,均为该位点的杂合突变.AS-PCR排除了该突变为基因多态的可能.结论:整合素αⅡb基因外显子4C470A(P126H)纯合错义突变是导致该患者GT的分子机制,是国际上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整合素αⅡb基因错义突变.

  • 标签: 血小板无力症 整合素αⅡbβ3 流式细胞术 突变 核酸测序
  • 简介:目的了解拉萨地区非淋菌尿道炎的感染状况,弄清本地区该病病原体类别。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临床疑为非淋菌尿道炎患者378例检测了衣原体和支原体。结果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47.1%(178例/378例),解脲支原体阳性率26.2%(99例/378例),两者合并感染阳性率3.2%(12例/378例),不同民族、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阳性患者多集中21—30岁和31—40岁两年龄段,特别是31—40岁年龄段是发病的高峰段,分别占60.68%和53.54%(P<0.01)。结论提示对妇科和男性科中有不洁性交史的患者,在做淋球菌检查的同时应做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查,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检验 拉萨地区 非淋菌性尿道炎 衣原体 支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