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下肢静脉溃疡应用湿性愈合结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右下肢肿胀伴反复溃疡形成2年余”,于2016年6月12日至伤口门诊就诊。患者右下肢红肿,中、下段3处皮肤溃疡,面积分别为5cm×7cm、2cm×4cm、5cm×3cm,足背部1处破溃,面积1.5cm×1.5cm。右下肢静脉彩超示右侧股总静脉中度反流,右侧腘静脉轻度反流,右侧下肢动脉管壁钙化。病理诊断瘀滞性溃疡,未见肿瘤性增生。就诊当日,经患者同意后,应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高压氧为其治疗伤口。结果第2个疗程结束后病人自述右下肢沉重感明显减轻,皮肤色素变浅,溃疡面清创后可见新生肉芽组织再生,于2016年9月18日溃疡全部愈合,4个月后回访未复发。结论湿性愈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后安全有效,改善组织的微循环,皮肤色素沉着变浅,提高了创面的愈合,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

  • 标签: 下肢静脉溃疡 湿性愈合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危重症静脉留置管患者应用两种换药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危重症静脉留置管患者中,选取1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8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换药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盖一块四层无菌纱布方法,对比两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5%,而对照组感染率为27.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症静脉置管患者,采取加盖无菌纱布改良的换药方法,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换药方法 危重症深静脉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口服结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对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5例,应用丁苯酞口服结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35例,常规使用静静滴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口服结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对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或研究。

  • 标签: 丁苯酞口服 奥扎格雷静脉滴注 脑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血液透析静脉雏护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维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2次,对照纽按照传统方法以75%乙醇消毒2次、碘酊消毒2次,两组消毒方法一致,范围一致。连续维护4周,比较两组所需消毒时间、耗材成本及导管相关感染率。结果两组均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所需操作时问更短、消耗成本更低,敷贴粘附效果更好(P<o.05,P<0.01)。结论2%葡萄糖酸氯己定用于血液透析静脉置管维护,效果好,且省时方便。

  • 标签: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 葡萄糖酸氯已定 乙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置管合并血栓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5月-2017年9月84例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并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防范性护理组则给予防范性护理。比较两组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血栓静脉炎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疼痛程度。结果防范性护理组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防范性护理组术后并发血栓静脉炎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疼痛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防范性护理组焦虑心理、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置管给予防范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减少血栓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和焦虑,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PICC置管 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中的效果评价及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需行血液透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接受血液透析过程中采用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时间比较,研究组(13.60±1.70)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1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给予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 效果评价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所有临床科室送检的4281例次静脉导管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4281例次静脉导管标本中,754例次的标本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7.6%,其中检出多种病原菌占10.2%。共检出835株病原菌,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及真菌分别占37.0%、44.8%和18.2%。烧伤病房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普外科、心胸外科及ICU。5种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8.0%)、表皮葡萄球菌(13.4%)、金黄色葡萄球菌(12.0%)、铜绿假单胞菌(9.7%)及白念珠菌(7.5%)。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极高。第一次送检的阳性标本主要为G+菌,而第二次及以后阳性标本的病原学从G+菌为主逐渐转为以G-菌为主。结论:静脉导管病原菌分布较以前有所改变,目前以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极高,预防导管定植、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亟需普及。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耐药性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微量泵泵入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笔者单位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使用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依据患者使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入两组,即行微量泵泵入的40例研究组患者、行外周静脉注射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效果与不良反应率的对比。并对影响溶栓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溶栓成功率为92.5%,对照组的溶栓成功率为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有①血压;②附壁血栓是否存在;③血栓形成时间。结论尿激酶微量泵泵入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有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治疗效果容易因血压、血栓形成时间以及附壁血栓是否存在等因素而受到影响。

  • 标签: 尿激酶微量泵泵入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患者中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法进行干预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导管治疗出现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CRBSI、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及外周血培养阳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检验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运用于静脉导管治疗发生的相关感染患者中能有效的改善感染症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感染时间,临床运用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感染 规范化护理流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胸外科手术术后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出90例心胸外科手术病患,视护理服务的差异把他们列为护理组I和护理组II,两组都是45例,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II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护理组I的并发症诱发率是17.8%,护理组II是6.7%,护理组II低于护理组I,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I的护理满意度是88.9%,护理组II是97.8%,护理组II高于护理I,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胸外科手术术后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降低并发症诱发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心胸外科 手术 深静脉置管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中海贫血的孕妇静脉平均红细胞体积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8例地贫孕妇,分为三组其中α地贫组23例,β轻型地贫22例,β中间型地贫23例。测定其静脉中MCV,RDW含量,并与健康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α地贫孕妇组和中间型地贫的孕妇组MCV,RDW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妇的血常规检查结果MCV下降,RDW上升,并应排除缺铁性贫血,作血红蛋白分析。MCV,RDW值的测定,简单、方便、快速,可作为诊断地贫初筛方法之一。

  • 标签: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地中海贫血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8例,根据患者之后采用的护理康复情况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共有38例患者。观察组共50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的康复率、致残率以及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egl-Mev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率、致残率以及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egl-Mevyer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且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 康复护理 致残率 康复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经腋静脉、贵要静脉和颞浅静脉PICC置管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新生儿121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成3组,腋静脉组(n=29)患儿经腋静脉进行PICC置管,贵要静脉组(n=35)患儿经贵要静脉进行PICC置管,颞浅静脉组(n=57)患儿经颞浅静脉进行PICC置管,比较3组置管方式的临床情况。结果腋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55%,贵要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43%,颞浅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98%,3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患儿穿刺时间短于贵要静脉组、颞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并发症率20.69%,贵要静脉组并发症率28.57%,颞浅静脉组并发症率10.53%,颞浅静脉组患儿并发症率低于腋静脉组、贵要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腋静脉三种方式各具优劣,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安全、适宜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腋静脉 贵要静脉 颞浅静脉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探讨对象,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将所有纳入研究讨论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脑血栓患者。对照组脑血栓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脑血栓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护理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是90.00%,比对照组高27.50%,两组脑血栓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患者 康复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顺行穿刺方式,试验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患者的浅静脉进行有效保护。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逆行静脉穿刺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脑血栓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降低脑血栓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6月~2017年的6月我科所诊治的47例脑血栓病患,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施护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情感、服务、环境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血栓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的效率,促进治疗安全性与患者的恢复效率提高,也让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更加满意。

  • 标签: 脑血栓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给临床护理提高理论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年1月份至2017年6月份医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细节组,每组患者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细节组采用细节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CSS评分低,MBI评分高,住院时间短,溶栓延误时间时间少;急性溶栓成功率高,出院后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到脑血栓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溶栓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细节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