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尿液检验的影响因素以及抗干扰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0例临床患者的尿液检验标本,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00例患者,将两组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标记,实验组患者的尿液标本通过化学分析仪进行检验,而对比组患者的尿液标本则通过手工方法进行检验,询问两组患者饮食、服药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尿液采集、运送保管等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患者的尿检结果,分析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并进行对策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尿检结果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检验手段对尿检结果的影响不大,而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分析可以看出,患者尿液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的等过程,对尿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影响较大,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检患者的尿液采集、保管以及运输,会对尿检的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应在患者进行采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以保证患者尿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医护人员则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准操作,以保证尿检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尿液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液检验质量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法:本研究时间围绕2020年7月开始,到2021年7月结束,1年时间,随机在我单位尿常规的检查样本中抽调1000份样本,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0份,首先分析影响样本质量的相关因素,然后予以处理措施,前者遵循常规检验流程,后者实施则予以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案。结果:污染、采集、标记、容器、送检、检验等都是导致检验误差的主要因素,再针对性予以管理措施后,研究组的误差率更低2.6%vs15.0%,送检时间也更及时,送检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尿常规检查中,检验质量容易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也是其中一种,而为了提升检验质量,应严格把控检验流程,方可减少误差,促进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检验 质量影响因素 改进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确定相关的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进行尿液检验患者90例,对样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接收样本时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方案。结果 对于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为采集时间不合理(24.44%)、样本污染(20.00%)、样本送检时间不合理(16.67%)。结论 尿液检验分析前出现的问题会导致样本质量下降,同时最后得到的结果准确度不佳,难以后续有效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所以,在样本送检前,要保证能规范科学地开展样本管理。

  • 标签: 尿液检验 质量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 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尿液样本的分析,医生可以获取许多有关患者健康状况和病理情况的重要信息。然而,在进行尿液检验之前,必须认识到一些因素可能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尿液检验分析 质量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 2019年 1月 1日至 2019年 12月 31日收治的 3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差异性,将上半年入院的 145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实施生化检验),下半年入院的 155例患者命名为常规组(实施尿液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中的准确性。结果:实验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明显比常规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要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尿液检验的应用价值,能够减少误诊、漏诊情况的出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常规尿液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4月来该院诊疗的106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尿液检测与生化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及检验时间。结果:常规尿液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70.67%、38.71%、61.32%、61.29%、32.26%。生化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33%、67.74%、88.68%、30.26%、2.67%。生化检验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尿液检验,漏诊率、误诊率显著低于常规尿液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化检验 尿液检验 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常规尿液检验、生化检验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74例病理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37例,应用生化检验)、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尿液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出率(97.30%,36/37)高于对照组(78.38%,29/37),P<0.05。结论 临床诊断糖尿病期间,选择使用生化检验手段的检出率较之于常规尿液检验更高,而且生化检验所观察的指标数量较多,实际操作简单便捷,各指标的变化均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因而诊断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尿液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沉渣结合尿常规检验方式在尿液检验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于我院施行诊治的患者随机选择 12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施行尿沉渣及尿常规检验,并将两种不同检验结果施行对比。结果:结果发现,施行尿沉渣检验患者的红细胞阳性率为 18.68%、白细胞阳性率为 16.34%、尿蛋白的阳性率为 15.34%,施行尿常规检验患者的红细胞阳性率为 20.05%、白细胞阳性率为 19.34%、尿蛋白的阳性率为 16.05%,两组数据相比,差异不体现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患者施行两种方式的结合,发现患者的尿蛋白综合阳性复合率为 15.34%、红细胞综合阳性复合率为 20.68%、白细胞的综合阳性符合率为 18.69%,且将 3组数据相比,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两种方式相结合在尿液检验中的实际效果明显,不仅有利于避免两种方式存在的误诊、漏诊现象,提高诊断效率,还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极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沉渣检验 尿蛋白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尿液检验。方法:随机分为采用常规尿液检验法进行检验的对照组(n=60)与采用生化检验方案检验的实验组(n=60),对比两组诊断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对糖尿病的诊断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诊断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生化检验能获得比常规尿液检验更高的检验准确率,生化检验检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相比尿糖在糖尿病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更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和推广。关键词:常规尿液检验;生化检验;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送检验科的185例尿液标本进行研究,并对不符合标准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85例尿液常规检验标本中,合格标本有172例,占92.97%(172/185),不符合标本占7.03%(13/185),其中采集时间不当、超出送检时间、标本发生污染、标签错误等均可对尿液检测标本造成影响。结论尿液常规检验标本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检验过程中应对检测流程进行严格掌控,以提高检查合格率与有效率。

  • 标签: 尿液常规 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尿液检验中采用试纸法与镜检法的效果及差异。 方法: 选取 2016 年度本院 100 例行尿常规送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 分别同时使用试纸法与镜检法对其尿样进行常规检查 , 通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 100 例尿样中,经分析可知,采用试纸法的阳性检出率为 49% ,阴性检出率为 51% ,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为 46% ,阴性检出率为 54% ,其阳性检出率略低于试纸法 , 但组间比较其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临床实践应用中,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各有其特点,行尿液检查结果差别较小,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 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尿液检验 试纸法 镜检法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尿液标本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凝集法检测,对照组给予显色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念珠菌检出阳性率要更高(P<0.05);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其它念珠菌,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凝集法检测念珠菌的价值更高,适于广泛推广。

  • 标签: 念珠菌 尿液检验 老年 白色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前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是 140例 2019年 6月 -2020年 6月期间进行尿常规检验的住院患者及其尿液标本,质量控制应用前收治的 70例为对照组,应用后收治的 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 观察组尿液标本合格率为 97.14%,高于对照组的 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检验结果合格率为 98.57%,高于对照组的 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前加强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标本合格率,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深入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尿液 尿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针对老年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对尿液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老年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80例。所有感染患者均自愿接受相关实验的调查,对所有尿路感染患者实施尿液检查,主要选择凝集法进行检查,设为A1组(实验组);同时选择同种疾病患者80例,设为A2组(对照组),选择显色法进行检查。结果在患者尿液样本检测率中,A1组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所检出的所有阳性样本中,主要细菌为白色念珠菌。还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一些其他念珠菌。结论针对老年念珠菌尿路感染的患者,在实施尿液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凝集法可以获得更高的阳性检出率,而且操作步骤简单,还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二重感染的情况,同时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老年 念珠菌 尿液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均接受尿沉渣检查与尿常规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查患者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等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均能比较好的检查患者的相关指标,而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的联合使用有利于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检验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试纸法与镜检法应用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1 2 月 到 201 8 年 1 2 月 来 我院 进行尿液检验 的 患者 80 例,患者在选取的时候完全是依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的。将这 80 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人。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对照组采用试纸法进行尿检,观察组采用镜检法进行尿检。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对比分析。 结果: 采用 试纸法白细胞阳性检出率 为 44.00 %,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32 . 33 %,镜检法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39 . 33 %,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27 . 00 %,两种方法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进行尿液检查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资料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漏诊、误诊。临床上进行尿液检验时,通常建议采用试纸法联合镜检法,从而减少尿液检验的误差,提高准确性。 关键词: 尿液检验;试纸法;镜检法 效果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关联性?方法96份尿液样本分别行尿常规检测和尿沉渣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相关指标(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检测结果?结果96份尿液样本均顺利完成尿沉渣、尿常规检测,其中尿常规与尿沉渣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阳性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阳性符合率均较高(分别为94.79%、97.92%、96.88%)?结论尿常规检验具有操作步骤少?快速准确等特点,显著降低实验室医生劳动成本,有利于确保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沉渣 尿常规 红细胞 白细胞 尿蛋白 阳性率 阴性率
  • 简介:  【摘 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主要科室涉及到儿科,妇科,产科并实施尿液样本的检查,在样本选取上每种检查方式各 90 例。具體而言可分为两种检查形式,一种形式为尿沉渣检查 + 尿常规检查,另一种则为尿常规单一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措施的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的检出结果,分析其准确性。结果:从检查结果中看,两组检查方式在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的阳性、阴性检出率上以尿沉渣组的检出率更为准确,即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检出率分别为 53.3%/42.2% 和 67.8% ,对照组则为 38.8% 、 32.2% 和 52.2%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尿沉渣的检查方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尿液检查项目的准确性,具有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更好地应用在检查项目中。   【关键词】尿沉渣 ; 尿常规 ; 尿液检验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experiment will analyz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urine sediment and urine routine in urine tes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 selected the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our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The main departments involved in pediatrics, gynecology, obstetric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ine sample inspection. Each inspection method was 90 cases. Specificall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inspection forms, one is urine sediment inspection + routine urine inspection, and the other is single routine urine inspection. Compar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red blood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and urine protein of the two inspection measures, and analyze their accuracy. Results: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ates of RBC, WBC and urinary prote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ore accurate in the urinary sediment group, i.e. the detection rates of various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53.3% / 42.2% and 67.8%,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8.8%, 32.2% and 52.2%,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urine sediment examina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urine examination,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an be better used in examina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