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需求护理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名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落实需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同时随访患者出院15天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天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以及出院15天后的生活质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实施需求护理,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需求护理 喉癌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同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观察这些患者在采取社区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前后的血压值变化,及其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采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后,120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接受家庭医生模式管理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较好地掌握高血压知识人数、遵医嘱服药人数、坚持血压监测人数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强其遵医行为。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 高血压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代中医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近代中医教学模式的特点,总结当时中医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其发展规律,为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教学模式 转型 师承教育 学校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产后访视是社区护士为婴儿及产妇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重要方式,使产妇及婴儿出院后能够得到延续性的全面护理服务。运用社区护理模式全面、整体的评估产妇、婴儿、照顾者及家庭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和处理,通过对家属的育婴指导改变家人的传统育婴方法,提高家庭对婴儿的照顾能力,增强产妇与家人、护士之间的沟通,减轻产妇产后的心理压力,使产妇及婴儿安全愉快的度过产褥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骨科患者临床护理模式。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4.3%(33/35)、满意率为97.1%(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74.3%(2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骨科 多发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团队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期间我处收取的120例急诊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和应用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应用组给予团队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组满意度高达96.67%远远高于对照组83.33%;而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护理工作运用团队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对改善护患关系和促进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急诊室 管理模式 团队
  • 简介:摘要个案管理是为有着多种需求却无法有效利用资源的服务对象提供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烧伤患者遭遇突发的灾害事故后通常会产生不同于其他病种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烧伤患者的特殊需要及与个案管理适用性的关联,认为个案管理服务在烧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能够有效协助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顺利重返社会。

  • 标签: 个案管理 烧伤康复 重返社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为初产妇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组产妇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下降,两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产妇分娩结局,缓解了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胎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初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为探索ICU机械通气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模式,以Kolcaba的舒适护理理念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为核心,优化常规护理内容,针对主要不良体验进行护理干预。通过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进行分析,该措施在改善患者“人际需要支持”、“治疗与病情信息”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的社区护理管理新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建档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入组,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常规疾病管理,观察组采用小组管理为主的糖尿病的社区护理管理模式,持续6个月,对比疾病管理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无用药不依从行为、定期监测血糖、定期运动、糖尿病饮食落实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管理为主的糖尿病的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升2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护理 疾病管理
  • 简介:目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误解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疗养康复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5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疗养康复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够大大的提升护理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疗养康复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临床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应用和分析作出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符合选拔标准的二乙医院ICU护士16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例,对对照组护士进行传统的规范化培训,而实验组护士则对其进行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结果通过对两组护士进行ICU专科护理的考核发现,两组护士在进行相关培训后,其理论知识成绩、临床技能成绩均有上升,但是,实验组护士成绩上升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ICU护士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ICU 专科护士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采用ST+V模式与S/T模式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比对。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患者,且两组患者均已确诊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疾病,均已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对照组患者采用S/T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T+V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RR水平、HR水平、Pa02水平、PaCO2水平以及血PH值,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RR水平、HR水平、PaCO2水平经治疗有明显的下降(P<0.01),Pa02水平及PH值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1),但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使用ST+V模式比使用S/T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ST+V模式 S/T模式 治疗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效果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之中应用针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探究针刺+电子生物反馈应用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治疗时间前后顺序分组纳入,单一组50例患者进行单一针刺治疗,联合组50例则进行针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患者BI评分、FMA评分以及NBD评分展开分析。结果治疗四周之后,联合组患者BI评分、FMA评分以及NBD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针刺+电子生物反馈,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病 针刺 治疗 电子生物反馈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