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剖腹产孕妇施以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实行腰联合麻醉后,对其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实行剖腹产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两组均使用1.5mL的1%盐酸罗哌卡因(恒洛)+1.5mL脑脊液配置成0.5%盐酸罗哌卡因,A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mL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B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3mL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对比两组肌松满意庋、麻醉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等麻醉质量情况,并对比两组麻醉前、胎儿娩出时与操作完成时无创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肌松满意度、麻醉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无创血压(BP)、MAP、HR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及操作完成时,A组BP、MAP均高于B组,H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腹产产妇使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实行腰联合麻醉,可有效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小剂量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质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除术对T1期非肌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检结果均为T1期NMIBC。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应用吡柔比星(3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实验组18例4周后行了二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对照组18例未接受二次电切。术后膀胱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18例行了二次电切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留者7例(38.9%),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2例(11.1%)。随访期间二次电切组肿瘤复发率为33.3%(6/18),对照组为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期NMIBC行二次电切可切除初次电切的残余肿瘤,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腰麻醉患者采取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9—2018年9月到我院接受的104例腰麻醉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将其按照护理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分别为52例患者。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给予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常规组和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评分。结果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50例(96.15%)明显高于常规组42例(80.77%),两组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对照均具有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腰麻醉患者给予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十分有效。

  • 标签: 手术室针对性护理 心理护理 腰硬麻醉患者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4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手术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5.83(23/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进食时间、术后达到全量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成功率高,明显改善围手术期状况,不良反应低。

  • 标签: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腔镜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64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诊断,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结果分析,诊断标准包括CBF、CBV、MTT,以DSA作为金诊断标准,对诊断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高,诊断优势显著。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64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诊断,其效果明显,说明诊断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64层螺旋CT 头颈CTA 脑CT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128螺旋CTA三联检查在围手术期骨折患者心血管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拟行骨折外科手术、术前经心内科会诊怀疑存在冠心病并进行64排128螺旋CTA三联检查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诊断结果。结果20例患者中共有冠状动脉狭窄者10例,包括主动脉夹层1例、肺动脉栓塞1例和无明显异常8例。根据64排128螺旋CTA三联检查进行心血管病评估,其中放弃手术者2例,进行择期手术者4例。轻度和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手术实施计划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采用64排128螺旋CTA三联检查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减少。

  • 标签: 骨折 围手术期 64排128层螺旋CTA三联检查 心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吉西他滨三个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发非肌浸润性膀胱癌,均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行膀胱灌注化疗,35例行丝裂霉素灌注,40例行吡柔比星灌注,32例行吉西他滨灌注。分析三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丝裂霉素组11例复发(31.4%),吡柔比星组10例复发(25%),吉西他滨组5例复发(15.6%),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丝裂霉素组10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4例出现血尿,2例患者出现皮疹。吡柔比星组患者1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5例出现血尿,无患者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吉西他滨组6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血尿,1例患者出现皮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初发非肌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短期复发率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方式对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 电切术 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