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临床无症状,但放射性心肌核素扫描(ECT)检查显示有心肌缺血改变的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64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64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灵敏性73.5%,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71.7%,阴性预测值93.0%,准确性88.4%。结论64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无创、经济、灵敏、特异、安全等优点,可以作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厚度筛查中实施胎儿超声结构筛查对诊断胎儿异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产科孕检及分娩产妇500例,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厚度筛查中实施胎儿超声结构筛查。结果在NT厚度测量成功率方面,500例产妇中11例胎儿出现异常,占2.2%,正常胎儿489例,检测到NT厚度胎儿479例,占98.0%,21例胎儿检测到NT增厚,453例胎儿检测到鼻骨长度,占92.6%;在异常胎儿情况方面,11例胎儿中,孕期6例胎儿出现畸形,2例出现在孕11~13周,4例出现在孕13周后,2例产妇胎儿在宫内死亡,1例产妇染色体异常,2例产前检查未出现异常,新生儿期出现异常。结论孕11~13周产妇超声诊断,能够实现对部分解剖结构严重畸形胎儿有效诊断,尤其NT值超过3.6mm胎儿,存在有非常高畸形可能性。

  • 标签: 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筛查 胎儿超声结构筛查 诊断胎儿异常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成像联合三维重建在鼻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鼻部外伤,临床拟诊鼻骨骨折同时行DR、CT检查发现鼻骨骨折95例,CT机采用GE16螺旋CT各相同性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AW4.2工作站作三维重建,重建后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骨折线的走行、累及范围、骨折移位情况。结果95例患者中DR诊断鼻骨骨折85例。CT诊断骨折95例,其中单纯性骨折70例,粉碎型骨折20例,隐匿性骨折例5。MPR显示骨折95例,VR显示骨折90例。鼻骨孔显示率约88%(83/95)。结论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成像联合三维重建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鼻骨骨折及骨折类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计算机断层 各相同性扫描 鼻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局限于黏膜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效果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142例接受内镜切除的局限于黏膜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切除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非治愈性切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组中的肿瘤位置和大体分型显著高于治愈性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χ22=18.048;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局限于黏膜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EMR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和表面隆起凹陷型(OR1=3.340,OR2=1.371,P<0.05)。结论对于表面隆起凹陷型和位于右半结肠的局限于黏膜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经过EMR治疗不易治愈性切除。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一站式检查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中一次性注射造影剂和分两次注射造影剂检查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的方法优劣与价值。方法对100例疑似PE患者分两组行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血管成像技术。Ⅰ组5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适量的碘普罗胺,在平主动脉弓处的上腔静脉触发扫描肺动脉,在肺动脉扫描后延迟80S后从髂棘到下腔静脉入口处进行下腔静脉扫描,肺动脉扫描后延迟180S后从髂棘上10CM开始到踝关节扫描双下肢深静脉。Ⅱ组50例患者先注射40ml碘普罗胺行肺动脉扫描后,再根据体重注射适量的碘普罗胺85S后下腔静脉扫描,180秒后扫描双下肢深静脉。两组全部20例患双下肢深静脉、下腔静脉联合肺动脉CT血管成像全部图像拆薄到厚为1.mm,间距为1.mm,在工作站进行重建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维重建的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表面重建。结果除Ⅱ组中有4例肺静脉显影浓度超过肺动脉需要重做外,其余两种方法96例患者目标血管均显影良好。Ⅰ组肺动脉CT值大于200HU,存在肺动脉及肺静脉同时显影的情况但肺动脉均比静脉CT值高,不影响诊断及动脉血管图像重建。Ⅱ组肺动脉CT值大于165HU,其中6例肺静脉基本不显影,3例动静脉同时显影,但肺动脉均比静脉CT值高。两组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值大于120HU,其内血栓CT值小于70HU,目标血管与血栓的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站式行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联合成像技术的两种方法在目标血管显示上均能达到诊断要求,而一次性注射造影剂法比分两次注射更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作为疑似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 肺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非肌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复发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4例,其中2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吉西他滨灌注治疗(F组);26例首次TURBT后4~6周行二次电切治疗辅以吉西他滨灌注(S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复发的情况。结果F、S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4.3%和7.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和34.6%。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肌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不良反应无增加。

  • 标签: 膀胱癌 二次电切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采取64排128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4排128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64排128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出48例脑血管病狭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有24例为重度狭窄,14例为中度狭窄,还有10例为轻度狭窄,与临床确诊率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采取64排128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64排128层螺旋CT 头颈部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次氯酸钠冲洗方法(根管主动清洗、被动超声荡洗)对根管玷污的清除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需根管玷污清除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被动超声荡洗,观察组选择根管主动清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根管玷污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根管主动清洗方式为需行根管玷污清除的患者清除根管玷污,清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根管主动清洗 被动超声荡洗 根管玷污层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及局限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注入对比剂进行CTA检查。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64排CTA检查出颅内动脉瘤24例,误诊1例,符合率为92.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大,没有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P>0.05)。结论64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颅底骨骼伪影的影响,缩短图像处理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便于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数字减影CT技术 颅内动脉瘤 诊断 局限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得到其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入住我院的15例非肌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术后注射吡柔比星的方法治疗,对病人术后进行膀胱镜和尿常规检查。结果对病人进行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中出现血尿1例,尿道刺激1例。结论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能有效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等离子电切术 吡柔比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高龄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