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低血糖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高现场快速血糖测定的重要性及院前急救的能力。方法对院前急救中的50例疑似低血糖症的患者进行快速血糖测定,证实血糖均低于2.5mmol/L,立即予以50%GS40-60ml静推,继而以10%GS500ml持续静滴治疗。结果低血糖昏迷病人经院前明确诊断、及时处理疗效显著。患者神志清楚、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42例,总有效率84.0%。无效7例,占14.0%。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从接到有效呼救到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平均15min。在救护车到达前采取自救措施的5例,占10.0%.结论通过快速诊断和积极救治可提高救治率,有效的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病人对低血糖的识别能力,采取正确自救措施。

  • 标签: 低血糖症 院前急救 快速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75例,依照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治疗后,75患者显效46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7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为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诱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饮食因素、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及运动因素,依照患者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治疗了5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监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采用50%的葡萄糖溶液60ml静脉注射治疗,再使用5%或10%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结果本组有50例患者治疗后恢复意识,未出现反弹,意识恢复时间为15~100min,平均时间为(53.6±8.9)min。2例患者出现反复的低血糖昏迷,经治疗后在住院第2d最终清醒。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危害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恰当的观察、监测和治疗,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低血糖昏迷 治疗 预防 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12月社区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在同一时期纳入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展开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的检测。结果研究组血糖、血压、血脂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均高于正常群体,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抵抗,属于主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血糖 血脂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误诊的病因。方法总结并分析58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误诊资料。结果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19例,冠心病13例,老年性痴呆7例,病毒性脑炎6例,癔病4例,急性酒精中毒7例,肝性脑病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经对症治疗,55例病情恢复,3例死亡。结论误诊与老年人存在器官老化及退行性病变有关。

  • 标签: 老年患者 糖尿病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处理方法效果及预防。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发生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4例的临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4例临床患者经及时的治疗,病情好转,均恢复病前状态。结论急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反跳性高血糖,预防低血糖发作就是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最佳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处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情况下血脂与胰高血糖素(GLC)的关系。方法175例受试者,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尿病前期(IGR)组和2型糖尿病(D2M)组3组。测定血脂及空腹、糖负荷后0.5h、1h、2h时点胰高血糖素。并计算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AUCglc)。结果IGR组Tc、TG高于NGT组,LDL-C及HDL-C低于N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M组HDL-C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2M组与NGT组比较,空腹胰高血糖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2M组与NGT组比较、D2M组与IGR组比较,糖负荷后0.5h、1h、2h胰高血糖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NGT组血脂与各时点胰高血糖素及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无相关性。IGR组HDL-C与糖负荷后1h胰高血糖素呈负相关(r=-0.307P<0.05);D2M组TC与糖负荷后0.5h胰高血糖素呈正相关(r=0.235P<0.05)。HDL-C与各时点胰高血糖素、AUCglc呈负相关(r=-0.268、-0.391、-0.350、-0.360、-0.395P<0.05)。结论血脂水平对评估胰高血糖素水平有重要意义,可为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同步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血脂 不同糖耐量 胰高血糖素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对早产儿出生24小时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97例入院前未经输注葡萄糖的早产儿,记录早产儿入院即时血糖情况,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及出生时有无窒息对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出现高血糖的影响。结果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血糖监测以高血糖为主(高血糖39人,低血糖16人),高血糖者中(血糖大于7mmol.L-1)以APGAR评分小于8的人为主(占67.74%),胎龄越小,高血糖的发生率越高(χ2=6.213,P=0.045<0.05),体重越小,高血糖的发生率越大(rs=-1.00,P=0.000<0.01)。结论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更易表现高血糖,APGAR评分越低,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小者越容易出现高血糖

  • 标签: 早产生后24小时内高血糖
  • 简介:摘要随着当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同时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类疾病,需要同时服用降糖药和心血管类药物来控制和治疗疾病。然而,部分的心血管类药物会导致人体血糖水平变化,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引发诸多问题,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 标签: 心血管药物 糖尿病 钙离子拮抗剂
  • 简介:摘要本文对无创血糖探测技术中的旋光法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无创血糖 旋光法 房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快速血糖仪及常规生化仪实施临床血糖检验的不同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17年1月—8月期间收治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由同一组医护人员操作,分别予以快速血糖仪及常规生化仪临床血糖检验。对比结果。结果两种血糖仪单次检验血糖值及多次检验血糖值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血糖仪检验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血糖、血浆葡萄糖以及血清葡萄糖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快速血糖仪实施血糖检验,操作更加方便,价格更加低廉,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血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单纯肺结核(TB)、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合并肺结核(TB+T2DM)患者各30例,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观察肺结核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结果TB组糖耐量异常,有轻度高胰岛素血症,2h后达高峰,有高峰后移现象。TB+T2DM组局域较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试验后1~2h有高峰平台,高峰后移现象低于TB组。结论糖尿病会增加结核病的发病率,两症结合传染性较强,治疗不当易形成慢性传染源。临床及时对肺结核患者监测胰岛素水平变化,有利于及早预防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为临床及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血糖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有2型糖尿病低血糖病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有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对其进行规范治疗和合理饮食控制的方法,并且依托于良好的预后护理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规范化的2型糖尿病低血糖病症的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血糖也逐渐恢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率。结论对患有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合理饮食,以及精细地预后护理治疗,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低血糖 诊断 治疗预后 观察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得以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的护理干预后的FBG、P2hBG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对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糖尿病 生活质量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n=100例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痊愈70例(70%),显效20例(20%),有效10例(1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痊愈20例(30%),显效30例(30%),有效35例(35%),无效15例(15%),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效果非常好,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可以将这种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访分析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份在我院治疗的30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进行随访,于1岁~2岁之间行智力发展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展指数(PDI)检测,对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发育评估对照组MDI为95±15,PDI为100±15;实验组1MDI为94±14,PDI为97±15;实验组2MDI为67±16,PDI为72±15;实验组3MDI为58±14,PDI为60±15;实验组4MDI为58±12,PDI为55±10(见表3)。实验组1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2、3、4结果与对照组直接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2与实验组3、4结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MRI检测对照组出现检测异常的0人(0%);实验组1出MRI检测异常的0人(0%);实验组2出现MRI检测异常的5人(50%);实验组3、4MRI检测均出现异常人数7人(70%)。结论研究证实了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其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并无有效治疗方法,重在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目前临床工作中,需要对高危新生儿进行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及治疗,尽量减轻低血糖程度,缩短低血糖持续时间,稳定血糖,以减少神经系统损害。

  • 标签: 新生儿低血糖 MDI PDI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识别此类高危儿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分娩单胎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娩糖尿病母亲婴儿1107例,133例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2.0%。导致IDM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分别为母亲妊娠期体重过快(OR1.801,95%CI1.447-1.901),出生体重≧4000克(OR1.312,95%CI1.117-2.013),新生儿窒息(OR2.31295%CI1.007-3.184)。结论IDM是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人群;对于存在母亲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快,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重度窒息因素的IDM,更加需要重视血糖监测和低血糖的预防。

  • 标签: 糖尿病母亲儿 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