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及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施行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及功能重建术治疗的喉癌患者21例,肿瘤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11例,Ⅲ期6例,结合术后气管套管放置天数、胃管拔除时间以及发音情况评价喉功能恢复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于术后14-28天拔除气管套管,平均18.6天,拔管率100%,术后10-19天拔除鼻饲管,平均15.3天,全部病例术后恢复了喉的三大功能。术后6月-3年随访,20例患者存活,1例死于肺转移及脑转移。结论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是一种较易掌握、效果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该术式能在根治喉癌的同时更加有效地保全喉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喉癌 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术 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胃穿孔治疗中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中选取20例,将其分为两组,胃大部分切除术为对照组治疗方式,单纯修补术为观察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时间均短,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中毒性休克为0%、十二指肠残端瘘为0%,术后感染为10%,低于对照组的10%、30%、10%、10%,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配合护理对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恢复影响。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肿瘤患者50例为观察者,并按照随机奇数偶数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分组后对常规组的25例患者施以临床一般护理,对实验组的25例患者施以围手术期配合护理,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概括总结。结果实验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皆要比常规组低(P<0.05),检验所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围术期配合护理方法用于对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当中,对其术后良好恢复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手术配合 围术期护理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以及单纯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一组患者33例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实验二组患者33例实施单纯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一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除去并发症发生率均差于实验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优点,因此其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残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观察组行残留部分胆囊后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胆道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肝损伤、中转开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疗效与腹腔镜全胆囊切除术疗效相当,但存在手术时间短、肝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残留部分胆囊后壁 胆囊结石 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肾肿瘤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2013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肾肿瘤患者,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45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15.56%(7/45),(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围术期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3例患者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B组43例患者给予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单纯修补术 胃大部分切除术 急性胃穿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影响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据对卧床依从性不佳的原因有没有必要10例(7.09%),生活不便28例(19.86%),舒适度的改变适应不良27例(19.15%),担心形成压疮23例(16.31%),担心引起便秘26例(18.44%),无人照顾8例(5.67%),经济负担重9例(6.38%),其它原因(7.09%);依从患者与不依从患者对比疾病的回避与屈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卧床休息是肾部分切除术后护理的关键,护理人员应从加强疾病健康教育、预防褥疮、预防便秘、加强适应性体位训练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肾部分切除 绝对卧床 依从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经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108例肾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少(短),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于经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肾部分切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生化指标特点,为诊断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00例研究对象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每组5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的异常率则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结论TG、CHOL、LDL-C、HDL-C、AST、AST/ALT≥2、GGT等指标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其进行调查,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初次下床时间以及术中出血等指标。结果对比两组各项指标,观察组在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初次下床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纯修补术式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并发症较小,疗效显著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FPI对急性胰腺炎大鼠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即分为实验组(n=20),对照组(n=20),正常组(n=10),实验组大鼠注射TFPI,在给药前,给药后1h,2h,4h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SA,TNF-α,IL-1水平,APTT时间,及TFPI水平。结果给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各个时间点,实验组SA,TNF-α,IL-1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APTT时间缩短(P<0.05),而给药后1h,2h实验组TFPI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4h时,两组间TFP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PI对能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释放,其有效作用时间大约是4小时。

  • 标签: TFPI 凝血功能 炎症介质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厦门市部分职业人员不同年龄组的血液黏度水平,分析该人群血液黏度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世帝L-G-R80型血液黏度分析仪。检测5230名职业人员血液黏度水平,按年龄间隔分成5组,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厦门市部分职业人员血液黏度平均水平(切变率选取由高切至低切200、30、5、1s-1)及血浆黏度201s-1分别为4.35、5.61、9.41、20.95、1.63mPa。s。该人群总的血液黏度水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4.4%、28.8%、47.8%、51.6%、22.5%。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组、超重、吸烟、饮酒、职业等为血液黏度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厦门市部分职业人员血液黏度水平异常检出率均较高,尤其是低切血黏度水平及其异常检出率。该研究对于了解高血黏度的人群分布和生活因索对血黏度升高的作用,以及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制定健康计划、预防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职业人员 血液黏度 切变率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胸腰椎骨折行后路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后路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伤椎椎旁肌肉组织剥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与术后3d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矫正率以及Oswestry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研究表明,后路伤椎椎旁肌肉部分剥离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部分剥离 伤椎椎旁肌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为A、B两组,均采用单骨道单束重建,A组28例应用部分腓骨长肌腱,B组32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应用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进行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评估。结果两组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显示术后均优于术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单束和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取得优良的初期临床效果。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胃大部分切除组和单纯修补组,每组各50例患者。胃大部分切除组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单纯修补组患者行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单纯修补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胃大部分切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修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胃大部分切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在急性胃穿孔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与观察),将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方法患者设为对照,将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方法患者设为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质量等各项指标。结果(1)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2)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7.5%、24.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胃穿孔患者治疗中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以提高患者治疗质量为目的。采用单纯修补术则有着复发率低的优势,可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灵活选择术式。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时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手术操作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采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方法,采用不常规喉返神经解剖、部分神经解剖及全程神经解剖,三种手术方式共行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共420例。观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不常规解剖喉返神经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1.44%);部分喉返神经解剖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为2例(1.15%);全程喉返神经组,暂时性神经损伤4例,发生率10.53%。结论对于良性甲状腺疾病,通过精细化被膜解剖可不常规解剖喉返神经或部分显露喉返神经即可安全完成手术。全程喉返神经解剖可明显增加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 喉返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配合嵌插复位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配合嵌插复位固定治疗,并且对所有患者的实际情况、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且将治疗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给予总结评价。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过锁定加压接骨板配合嵌插复位固定治疗,患者病情均已得到有效好转,其中,28例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总体治疗效果良好,对患者康复效果帮助很大。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配合嵌插复位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而且有利于患者快速痊愈,因此,要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嵌插复位固定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