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息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时间段2015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妇科所收治的子宫息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以及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子宫息肉切除术,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5±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8±6.6)ml,平均住院时间(10.5±2.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宫腔镜手术疗法治疗子宫息肉患者的整体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对提高手术疗效有积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异位症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异位症患者78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曲普瑞林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1.8%(P<0.05);药物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用药前后CA125、E2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异位症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机体CA125、E2分泌状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步提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子宫炎临床治疗的心得体会。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9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的90例患者。结果经3个月经周期治疗,治疗组90例患者治愈88.89%,好转11.11%;而对照组治疗90例子宫炎患者,只有55.56%的患者治愈,15.56%的患者好转,有28.89%的患者无效。结论对于慢性子宫炎采用抗感染+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高。

  • 标签: 慢性子宫内膜炎 联合疗法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宫腔细胞学在诊断子宫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有月经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或B超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子宫检查的妇女,分别使用子宫细胞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在诊断符合率、取材满意度、血量、疼痛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25%,术中出血量平均为(0.4±0.2)ml,无疼痛程度较重者;而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为77.5%,出血量平均为(5.4±4.0)ml,疼痛程度较重者占86.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细胞采集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子宫病变筛查方法,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

  • 标签: 宫腔细胞学 子宫内膜病变 诊断性刮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与宫腔镜对于E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4.5~2015.6收治的137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EP的患者作为分析资料,进行病理诊断前利用宫腔镜及B超进行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技术诊断EP的符合率情况。结果宫腔镜诊断EP的符合率为84.67%,B超为67.88%,宫腔镜对于EP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B超诊断。结论在诊断EP时应用宫腔镜可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内膜息肉 子宫 B超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宫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6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81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28%,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25%,参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月经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具有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月经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切除术 异常子宫出血(AUB) 临床效果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子宫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CD44V6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初诊子宫患者148例,按年龄不同分为<50岁组(42例),50~60岁组(60例),>60岁组(46例)。比较三组ER、PR、p53、CD44V6表达差异。结果三组患者ER、PR表达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ER表达阳性者明显增多,PR明显降低;三组患者p53、CD44V6表达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p53表达阳性者明显增多,CD44V6无明显趋势。结论子宫患者年龄>60岁,ER、p53表达水平提高,PR表达水平降低。

  • 标签: 不同年龄 子宫内膜癌 ER PR p53 CD44V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我院诊治的150例子宫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术组)、B组(宫腔镜下子宫息肉摘除术组)、C组(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组),每组各50例,对术后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B组和C组相比,A组症状改善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异常子宫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以及其发病和痛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4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两组,腺肌病组32例,子宫肌瘤组42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患者子宫神经纤维分布进行检测,并采用NF、PGP9.5抗体检测有髓、无髓神经纤维。结果肌腺病组和肌瘤组在神经纤维检出率、神经纤维密度等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痛经患者、无痛经患者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密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痛经患者的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密度均高于无痛经患者(P<0.05)。结论子宫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和痛经存在密切相关性,而NF和痛经可能没有关系,且子宫神经纤维增生也可能和疾病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 神经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诊治的子宫病变患者136例,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相比,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率(96.3%)明显高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2.5%),(P<0.05)。恶性病变患者存在血流信号,动脉阻力指数较良性病变更低,(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子宫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息肉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临床初诊为子宫息肉的患者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及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48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息肉,44例被病理结果证实,诊断符合率为91.6%。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宫腔内部结构,内膜及病灶显示清晰,而且安全、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是临床诊断子宫息肉的可靠检查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是催化、生成NO的关键酶,通过观察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来探讨NO在无排卵型功血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无排卵型功血各增生病理类型的存档蜡块70例和正常增生期子宫10例。iNOS及eNOS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eNOS在正常增生期宫内中表达较弱,功血组各病理类型eNOS表达高于正常增生期宫内,并且eNOS的表达程度按照增生期到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顺序呈渐行性增强。iNOS在正常增生期子宫中几乎不表达,功血组各病理类型中iNOS表达均高于正常增生期内膜,iNOS的染色强度从增生期到单纯型、复杂型增生呈渐行性减弱,而从复杂型到不典型增生染色强度增强,不典型增生的强度稍高于增生期。结论eNOS可以表达于正常增生期子宫,而iNOS在增生期内膜几乎不表达;iNOS及eNOS在功血各病理类型中,表达均高于正常,由此所导致的NO水平的增高,很可能在无排卵型功血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无排卵型功血 功血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例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B超明确诊断,均进行手术切除病灶,病理均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异位,术后随访无复发情况。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的发生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异位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关键。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孕三烯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息肉(E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行TCRP的患者213例,随机分为三组,观察I组患者术前1个月开始口服孕三烯酮,观察II组术后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术前术后不服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子宫厚度三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3组患者间质疏松程度、腺体数目比较差异明显(P<0.01)。EP复发率、子宫异常出血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TCRP治疗EP能够有效改善子宫抑制情况,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手术 孕三烯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在子宫息肉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子宫息肉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A组采取超声检查联合宫腔镜诊治,B组采取超声检查联合诊刮,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膜三线征出现率及6个月内妊娠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更长,内膜三线征出现率及6个月内妊娠率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治子宫息肉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超声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宫内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的AWE患者为中青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剖宫产腹壁切口周期性的疼痛并伴随有包块形成。绝大多数的患者在剖宫产术后的2年左右发病。病变多累及到脂肪层,多发生在腹部切口的两侧角。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的发病有一定的特点;对剖宫产腹壁切口,尤其是两侧角的反复冲洗是预防剖宫产妇AWE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腹壁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刘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兼肾虚是子宫异位症的基本病机,以化痰祛瘀、软坚散结兼补肾为其治疗大法,以止痛调血方为主运用于临床,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随证加减用药,疗效显著。

  • 标签: 刘瑞芬 名医经验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简介:摘要子宫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其类似恶性肿瘤远程转移种植生长能力,与新生血管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是一种原癌基因,通过细胞增殖、细胞转化、增加血管生成等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侵润性生长密切相关。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能够强烈促进有丝分裂,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从基膜中分离出来,以刺激内皮细胞向肿瘤组织趋化运动并形成管样结构,从而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本文将对PTTG/bFGF在子宫异位症中与血管生成的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及病理检查对于明确子宫病变诊断的重要价值作用。方法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疑似有子宫病变,且经临床阴道超声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统计其前后诊断准确率。结果150例疑是子宫膜病变的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110例,病理检查确诊99例。临床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息肉23例,病理检查确诊23例,两者前后诊断符合率为100%;阴道超声诊断为内膜结核26例,病理检查确诊26例,符合率为100%;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异位症32例,病理检查确诊28例,符合率为87.5%;阴道超声诊断为内膜29例,病理检查确诊22例,符合率为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有子宫病变的患者,阴道超声可作早期诊断初步筛选手段,再进行病理检查最终明确诊断,能有效提高临床子宫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阴道超声 确诊 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