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障肺部气体交换。方法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93例患者痰液易于吸出,无呼吸道阻塞及感染。结论对93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 湿化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的心血管内科入院治疗的患者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哥110例。观察组应用品管圈优质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调动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优质护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约束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以此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6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比两组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约束护理接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减少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约束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采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在血站各采血车(采血屋)发放480份《献血者满意程度调查情况表》,收回有效表单472份,总收回率是98.3%.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采血技术护理满意度(99%)较高,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利于提高采血护理工作质量,献血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采血 常规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感染科提供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我院感染科于2015年1月-2015年8月间实施一般院内护理流程,随机选取此阶段科室接收住院患者346例,作为对照组;于2015年9月-2016年4月间科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随机选取34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总结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提供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健康宣教及护患交流等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4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6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疾病 护理 感染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行左经胸食管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采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采用经典的雾化液间断雾化。术后第3天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的排痰效果大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起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作用,明显有利于患者术后排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食管癌 持续氧气驱动雾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部位标记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DCA循环工作程序,查找手术部位标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根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通过有效落实和追踪检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手术部位标记做到了规范统一,具有专科特点,手术部位正确标记率由改进前的12.8%提高到改进后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对规范、统一手术部位标记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手术部位正确标记率。

  • 标签: PDCA循环 手术部位 标记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的主题就是探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医疗质量持续改革与提升的实际工作情况,观察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改革工作实际应用的效果和具体实施的内容。

  • 标签: 信息技术 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6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生化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组采用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比较两组患者不合格血标本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3.1%)较对照组(25.0%)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实施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 标本质量控制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9年5月67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体温大于38.5°c,持续发热半月以上的12例发热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原因不明外,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及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结论脾窝积血、积液及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注意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院客服服务中心近年来实施对患者满意度调查,逐步形成了随机调查、统计分析、反馈整改、奖惩兑现的有序管理形式,建立可持续服务改进机制。满意度管理正日益成为医院管理和服务改进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在推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

  • 标签: 满意度 调查 服务改进 长效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选取某医院对其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进行了检查和监控,并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随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比改进前和改进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结果经过检查和监控发现病区存在的管理问题包括摆放混乱、无专人管理、药物过期、缺乏标识或标识不规范、基数不符等。经过为期一年的管理,改进前的管理质量问题在改进后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在高危物品的管理过程中,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能使高危药品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提高管理质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高危药品 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纸塑袋包装环节质量持续改进方法与效果。方法改进方法包括规范尖锐器械包前保护措施;制定所有需要纸塑袋包装器械的裁剪规格;明确器械包装重量要求;设置纸塑包装岗位培训与准入;明确质检班职责,每周总结反馈1次。以2016年7—12月改进前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作为本底值,与改进后2017年1—6月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前后,包装袋破损、封口不合格、纸塑袋裁剪规格不规范等质量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纸塑包装环节采取以上改进方法,可降低包装密闭不合格事件的发生,促进纸塑包装操作规范,提高纸塑包装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纸塑包装袋 包装环节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急诊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健全相关制度和急诊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整改、评价。结果急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急救仪器完好率达到100%,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89.5%提升到96.8%,健康教育覆盖率由90.4%提升到97.8%,患者服务满意度由89.5%提升到98.1%,护理投诉明显降低,无护理事故。结论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大力推行持续质量改进,能使护理质量达到更高标准。

  • 标签: 质量控制 急诊 护理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20只眼)眼压控制不良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提高明显结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只要术前术后处理得当,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而且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青光眼 高眼压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库药品管理中持续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药库中使用的500种药品进行研究,在药品管理中,对比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药库药品的近效期和混淆情况。结果实施改进后,药库药品的近效期的药有3例,药物混淆的有5例,与实施质量改进前相比,明显有减少。在实行持续改进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库药品管理中持续质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药品管理中的不足,减少近效期药物和混淆药物出现的可能性,促进药品管理质量的提升,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实行。

  • 标签: 药库 药品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获取预防、治疗和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收治卧床病人621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对压疮护理进行管理,进行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对病人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结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骨科共收治高危压疮患者320例,目前尚未发生一例压疮,预防效果显著。院外压疮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也明显上升。CQI小组掌握了持续质量改进的程序,并且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护理过程加以管理和监控。整个程序循环进行,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提高对压疮高危人群的重视及对易发因素的预防和治疗,能够减少骨科患者压疮发生,在压疮护理管理中起到较好的效果,转变压疮护理理念,建立新型压疮护理管理制度。将持续质量改进引入护理管理工作后,显著降低了卧床病人压疮的发生。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办法应用到压疮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测量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结果评价整个过程不断循环而形成了完整的护理程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压疮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多见于足月儿以及过期产儿中,是因新生儿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循环障碍,严重危害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本文简单介绍了如何有效地控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运用各种诊治手段,改善新生儿症状。以下就综述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

  • 标签: 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临床诊治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院内低年资护士的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方法2009年9月一2011年9月,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应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并对低年资护士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培训和考核。结果经过2年的培训,48名护士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患者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4%上升到99%。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应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是提高低年资护士综合水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持续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