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气的疗效。方法将48例梅气患者,通过随机选取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取半夏厚朴汤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改善神经功能药物谷维素、维生素B1、12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气疗效确切。

  • 标签: 半夏厚朴汤 梅核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预防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110例中,采用开窗法髓摘除法65例,半椎板切除法40例,全椎板切除法5例,对于其并发症比较分析。结果110例腰椎间盘后路手术,发生各种并发症共10例次,其中症状无好转2例,症状复发4例,椎间隙感染1例,下肢皮肤感觉障碍1例,伤口感染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肌疝形成1例。结论在作髓摘除手术时,尽量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好手术切口,手术操作要细致入微,显露摘除要仔细。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牙残冠残根修复过程中,分体安插式铸造桩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4例后牙残根或残冠进行分体安插式铸造桩修复。结果采用分体安插式铸造桩修复的病例修复效果良好,2年内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分体安插式铸造桩修复能够利用后牙残冠、残根的各个根管,从而获得充分的固位力,在缺损范围较大的后牙残冠、残根的修复方法中较为理想。

  • 标签: 残冠 残根 分体安插式铸造桩核 修复
  • 简介:摘要我科2008-2010年,用臭氧融术加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通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中医辩证施治可分为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臭氧(O2—O3)融术是在螺旋CT或C臂机精确定位引导下,用一毫米细针穿刺至病变部位,注入臭氧,将突出髓彻底溶解,消炎减压、止痛,解除对神经压迫。中医学认为,气血虚弱则经脉淤滞,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则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在治疗上,我们根据“退变”、“肾虚”及“致痛”机理,采用内服中药以补肾强筋、壮骨助阳、化湿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以缓解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消除神经根的充血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化学刺激物的代谢,治病求其本。二者合一,采用臭氧融术前术后辅以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臭氧融核术 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 简介:肝豆状变性(HLD)又称为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其主要病变波及范围广,早期症状表现不一,极易误诊,而其治疗效果与确诊早晚关系密切,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笔者近9年遇到以肝脏损害表现为首发症状的15例肝豆状变性误诊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首发症状 肝脏损害 误诊分析 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s)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证实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s被HBV感染的事实。方法提取PGM-HBV质粒,用双蒸水连续10倍梯度稀释,建立浓度为3×10^2~3×10^5拷贝/mLPGM-HBV标准系列;常规分离全血中的PB-MCs,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BMCs中HBVDNA和HBVcccDNA。结果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中HBVcccDNA阳性31例(39.74%)。HBVcccDNA与血清和PBMCs中HBVDNA阳性率和滴度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之间,PBMCs中HBVcccDNA的检出率无差别(P〉0.05)。结论根据HBVcccDNA检测结果阳性,进一步证实HBV能感染PBMCs,并在其中复制;PBMCs中HBVcccDNA阳性与疾病的炎症活动和疾病的严重性无关。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共价闭合环状DNA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 简介:目的:总结与分析某市级三甲医院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影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搜集与查阅设备科、计财科、CT磁室、经管科、人事科等部门与医院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设备相关资料,统计其运行成本,检查人数,收益,运行时间等数据,计算出设备利用率,保本使用量,净收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仪与16排螺旋CT等设备利用率高,收益好,投资回报期短;而高端双源螺旋CT投资数额较大,后期维护费用较高。结论:目前医院的16排螺旋CT设备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好,投资回收期较短。为缩短高端双源螺旋CT投资回收期,就需挖潜提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MR肝豆状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豆状变性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颅脑MRI检查结果显示,60例中有52例发现异常,阳性率为86.67%;病灶可分布于多个部位;病变信号以长T2、长T1信号为主;3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结论3.0TMR肝豆状变性的颅脑MRI检查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肝豆状变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3.0TMR 肝豆状核变性 颅脑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成像在诊断非缺血性颅脑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8年7月各类颅脑非缺血性病变56例,行弥散成像及增强扫描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以探讨两者在诊断非缺血性颅脑病变中的意义。结果多发性硬化是脱髓鞘病变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而言,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斑块由于水肿、脱髓鞘而使AD值增高,慢性期,由于神经元丢失、胶质化导致细胞外间隙增宽,也使ADC值增高,但部分急性期斑块因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而使ADC值降低,但受磁敏感效应的影响,无论急性期、慢性期,本组4例多发性硬化均在DWI上呈稍高信号表现。结论目前已列为诊断脑梗死的常规检查序列,DWI在颅脑肿瘤、感染性病变、外伤、脱髓鞘性病变等其他疾病方面也逐步显示其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切吸摘除术的护理安徽省建医院(230022)孙晓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年来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症状虽可缓解但复发率高。而手术治疗因创伤大,并发症多,一些病人难以接受。我院于1994年开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切吸...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 髓核切吸摘除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髓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总结,探讨单侧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髓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0例患者。结果经2年随访,患者原有腰腿痛全部缓解,1月后恢复下地行走。术后6月复查腰椎动力位片融合节段椎间隙形变角度小于5°,可见有骨痂形成,符合临床腰椎融合标准。结论采用髓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微创,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该技术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单侧内固定 腰椎退行性疾病 锁扣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随访对比研究铸造桩和玻璃纤维桩树脂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9例前牙折断患者的153颗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铸造桩烤瓷修复81颗,玻璃纤维桩树脂修复72颗,牙冠外形做金属烤瓷冠修复。结合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随访观察3年,根据牙根折断或松动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来评价不同桩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发现铸造桩有11颗修复体出现牙根折断或松动脱落,患者满意度为72.9%。而玻璃纤维桩有4颗修复体出现牙根折断或松动脱落,患者满意度为91.4%。两种桩修复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不易折断和松动,造成根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铸造桩,且美学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是金属桩良好的替代品。

  • 标签: 纤维桩树脂核金属桩核残冠残根烤瓷冠
  • 简介:目的微胞质分裂阻滞细胞(CB-MNT)实验方法学探讨,对CB-MNT和常规法微(C-MN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5名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标本,分别采用CB-MNT法和常规法两种方法培养微细胞。通过制片染片及镜下检查,识别双淋巴细胞微和转化的单核淋巴细胞微;比较两种方法培养出的淋巴细胞的自发微细胞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淋巴细胞微自发率CB法制片的结果是3.85±8.43;采用常规法制片的结果是1.13±1.60。两种方法得到的自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采用CB法制片获得的双淋巴细胞完整膨大,胞质清晰,微易识别。结论胞质分裂阻滞法优于常规培养法;胞质分裂阻滞法对毒性损伤反映更加敏感;微细胞更易识别;能减少阅片误差,结果准确可靠。建议作为职业健康体检对遗传损伤监护中实验室中的优先检查方法。

  • 标签: 微核胞质分裂阻滞细胞法 常规培养法 微核自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实用性。方法实验组300眼,行手法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2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手术源性散光、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后1wk、1mo、3mo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学习曲线短、效果理想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 标签: 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间盘镜下髓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院方接受椎间盘镜下髓摘除术的4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走访手术后患者的治愈疗效。结果在随访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通过椎间盘镜下髓摘除术治疗后的4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有35例患者的治愈效果显著,只有5例患者在完全治愈时间上还有待加长,总体治疗效果优良。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椎间盘镜下髓摘除术进行治疗,手术风险小,对患者本身的脊椎伤害不大,且手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治愈效果显著,可广泛的运用到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下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液与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测定家具厂车间空气中苯浓度,检查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淋巴细胞微率(MN)。结果家具厂车间8个苯作业点,点苯超标率达87.5%。整个车间苯平均浓度10.3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7倍。苯接触组工人具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反映出血倾向的几项指标,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等反映出血倾向的指标,苯接触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触组82例发现12人出现WBC下降(14.63%),9人Hb下降(10.98%),4人PLT下降(4.88%),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率分别为3.00‰(246/82,000)和0.67‰(40/60,000),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慢性接触苯作业可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并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率升高。对于接触高浓度苯的作业工人开展健康监护时,除需要检查血液学指标外,应增加检测遗传物质损伤的有关指标,以便全面分析和评价苯对接触工人的职业危害。

  • 标签: 血液 淋巴细胞微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