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外科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口腔颌外科手术和外伤的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术后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于口腔护理结束后4h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口腔溃疡和创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护理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外科病人来说,传统的棉球擦拭腔护理方法远远达不到要求,应对患者加强口腔清洁健康教育、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漱口液,进行口腔冲洗等综合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创口感染、防治口腔溃疡、促进患者舒适的目的。

  • 标签: 口腔 颌面外科 口腔护理 口腔冲洗 综合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滑车冠状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肱骨滑车冠状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12患者术中均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发生,于术后12-15周骨折端愈合,未见内固定发生松动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2周HSS肘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结论加强对肱骨滑车冠状骨折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并于术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肱骨滑车骨折 冠状面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对某医院11例口腔颌外科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的患者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在手术中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后,切口在I期愈合,固定的效果以及复位情况良好,咬合正常,张口度也正常,在护理的过程中,口腔功能逐渐恢复。钛板钛钉没有出现松动或者排异的情况。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发明的时间比较早,其可以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或者畸形问题,有利于帮助口腔骨缺损重建,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技术,在口腔颌外科手术中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口腔颌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口腔护理经验。方法选用2%的碳酸氢钠或1.5%的双氧水、0.05%甲硝唑液、口泰、生理盐水含漱、擦洗、冲洗清洁口腔。结果促进了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良好的治疗护理作用。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法对口腔颌手术切口进行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处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口腔涂擦法,观察组40例患者术后采用改良法进行口腔冲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后的创口愈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的口腔炎发生率7.5%与口腔溃疡发生率2.5%均低于对照组25.0%与20.0%(P<0.05),两组间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冲洗改良法操作简单、对于医务人员的操作要求较低,可在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口腔冲洗 改良法 口腔颌面手术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盖义齿基牙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倒凹-酸蚀”法。讨论“倒凹-酸蚀”法有效地保留了基牙,而更好地保存了牙槽骨,保证了义齿的长期修复效果,值得临床口腔医生普遍试用。

  • 标签: 覆盖义齿 基牙根面 修复 临床讨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健康教育在促进颈部术后切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用问卷式调查31例颈部手术病人,针对性健康教育前后对“切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31例为研究组(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并与18例颈部择期手术I级切口病人,为对照组(进行普通健康教育),统计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结果接受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知识掌握程度(经卡方检验P<0.001)。针对性健康教育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健康教育组(经卡方检验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切口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其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针对性 健康教育 促进 面颈部术后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为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护理指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70例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颈部瘢痕的患者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以促进皮肤生长,满足各种皮肤缺损患者的需要。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这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给予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护患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注射壶倒置等并发症,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面颈部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口腔颌骨折疾病的患者应用微型钛板技术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口腔颌骨折疾病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传统不锈钢钢板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微型钛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和颌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口腔颌面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微型钛板技术对患有口腔颌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微型钛板 口腔颌面骨折 治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颌面部外伤主要由于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以及高楼坠落等因素所致,对人们的口腔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需采取专业的治疗,因此本文探析口腔颌外伤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外伤骨折患者,对比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治疗有效率为96.88%,显著优于参照组(21.88%和81.25%),同时在咀嚼功能、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也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口腔颌外伤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良好,具有较高使用安全性,应在医学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外伤骨折 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我院肠球菌中粪肠球菌株和屎肠球菌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手工方法鉴定分析分离出的902株肠球菌,采用K-B法检测肠球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临床检出最多的主要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对各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出现了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VRE)的菌株,氨基糖苷类高浓度筛选试验(HLAR)大于50%,对其它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肠球菌呈多重耐药,临床用药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肠球菌 分布 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水。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使用全肠外营养液(TPN)的科室和处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我院2014年1月—6月分500张TPN处方资料。从处方分布、配方、剂量等进行分析,发现我院TPN处方基本合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不合理性。经过组织科室多方学习与协调,现临床医生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配方,关注TPN配伍稳定性、控制使用疗程减少TPN治疗的并发症,充分发挥了TPN支持治疗作用。

  • 标签: 处方 合理用药 TPN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菌群的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这3年间泌尿科尿培养分离出700株病原菌的菌群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0株尿培养病原菌总共有12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有569株,占81.3%,革兰阳性菌有88株,占12.6%,真菌有43株,占6.1%;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一共418株,占59.7%。结论临床医师了解与掌握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以及耐药性情况,可以促进临床医师对于有利于抗生素使用正确指导,有助于遏制耐药菌的增长。

  • 标签: 尿培养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5538株,标本来源前3位依次为:尿液(35.63%,1973株),呼吸道(32.38%,1793株),伤口分泌物、引流液及脓液(10.88%,603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9.41%,2736株)、肺炎克雷伯菌(25.30%,1401株)、阴沟肠杆菌(6.37%,353株)、奇异变形杆菌(4.24%,235株)和沙门菌属(4.17%,231株)。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0%。痰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血和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均P〈0.05)。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离自尿和呼吸道标本;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株,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药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