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4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阴性预测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均做过64CT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主要评价对冠状动脉阴性预测率的准确性,进而得出64螺旋CT对高危人群筛查的意义。结果多层螺旋CT所显示的1854支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128处,正确诊断109处,漏诊5处,误诊19处。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64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阴性预测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准确率高达98.7%,应该作为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并可考虑作为中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进行宣传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阴性预测率
  •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长期以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我国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数约为3亿,并且每10秒就有会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也凭借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治疗心血管病的关键之处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但由于心血管病的种类繁多、成因复杂,给其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心血管病的诊断水平,尤其是最近几年中64排128微平板CT的广泛应用,更是给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带来福音。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64排128微平板CT在心血管成像中的运用,了解其应用效果。

  • 标签: 64排128层微平板CT 心血管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记忆合金在治疗连枷胸中肌下放置负压引流与常规缝合不留置引流管,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积分、术口感染、肌及皮下积液的异同。方法把46例连枷胸患者,分成引流组和对照组2组,引流组术中肌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常规逐缝合术口不留置引流。两组患者计算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积分、术口感染、肌及皮下积液。结果较常规逐缝合而肌未放置引流,在手术时间稍有延长,术后疼痛积分、无差异,而术口感染及肌及皮下积液明显减少。结论术中放置负压引流管能很好的解决术口感染和肌及皮下积液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肺淋巴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8例原发肺淋巴瘤,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原发肺淋巴瘤CT表现形式多样,6例累及双肺,2例累及单肺。肿块或肿块样实变5例,单纯结节状实变影3例。8例增强CT检查均为轻至中度强化。结论原发肺淋巴瘤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MSCT可准确的提供肺、支气管受累情况,边缘清晰的实变伴支气管壁增厚,病变周边小叶间隔增厚,提示肺淋巴瘤的诊断。

  • 标签: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多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128螺旋 CT低剂量扫描在颌骨埋伏阻生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100例诊断明确的颌骨埋伏阻生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128螺旋 CT检查,根据管电流大小分为 200mA常规组、 100mA组、 50mA组、 20mA组各 25例。以 200mA常规剂量组图像作为比照,评价四组患者 CT图像质量评分,统计各组合格图像比例,另记录并比较除 20mA组以外的其它三组容积 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 。结果 随着管电流的降低,患者CT图像质量评分随着下降,其中 100mA组、 50mA组、 20mA组患者的 CT图像质量评分与 200mA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 20mA组图像合格率明显低于 200mA常规组, 100mA组、 50mA组的容积 CT剂量指数 、剂量长度乘积均较200mA常规组明显下降( P均 <0.05)。结论 128螺旋 CT低剂量扫描不仅能为颌骨埋伏阻生牙临床诊断提供所需图像,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患者的辐射损害。

  • 标签: [ ] 128层螺旋 CT 低剂量 颌骨埋伏阻生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因公64螺旋CT诊断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90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64螺旋CT诊断和常规冠状脉造影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观察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和准确率等情况。结果64螺旋CT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的敏感度分别为69.17%(83/120)、80.81%(80/99)、92.23%(190/206),特异性分别为98.82%(672/680)、99.14%(695/701)、98.15%(583/594),准确率分别为94.38%(755/800)、96.88%(775/800)、96.63%(773/800),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64螺旋CT诊断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很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 程度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128螺旋CT血管成像几种常用后处理技术在颈部血管性病变的应用。方法86例受检者均经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VP)、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对比评价不同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颈部血管及血管性病变的应用效果。结果86例均清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及分支。23例正常病例均清楚显示血管形态,管腔及管壁情况。4例动脉瘤病例均被清晰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14例血管起源异常均被清晰显示。45例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均清晰显示斑块位置范围,斑块性质及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结论128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正常颈部动脉及血管性病变,多种血管后处理技术中以CVP、VR及MPR诊断价值最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颈部血管成像 几种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肌不同缝合方式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4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行子宫肌单层缝合,作为对照组,40例产妇行双层缝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健康状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行子宫肌双层缝合,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多、术后愈合慢,但是产妇术后并发症较少,远期疗效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层 剖宫产 缝合方式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外伤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病例膝关节外伤就医而X线平片显示无明显骨折情况的患者均采用16螺旋CT进行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3D及MPR等影像后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其中右胫骨平台骨折3例,左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股骨髁间骨折1例;2例伴有关节积液,7例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16螺旋CT的3-D图像可清晰显示游离体的立体形态,MPR图像则可以多平面,多角度地观察游离体的大小、形态、密度、位置,对病变显示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提供骨关节病变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膝关节骨折诊断。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MPR) 容积重建(VR)膝关节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收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80例作为研究资料,均经64螺旋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程度<60%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为47.26%,显著高于>80%,60%至80%,P<0.05;骨质增生、椎间盘影、突出等影像学表现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8.3%、92.5%,而韧带钙化、椎体滑脱则相对较低,分别为24.8%、7.1%。结论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采用64螺旋CT诊断能够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及预测引起病理性骨折的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64层螺旋CT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重建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0mm)48例,全部行MSCT扫描,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重建,并与横断面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结果MPR在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短毛刺征,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中的敏感性均较横断薄层扫描明显提高。结论MSCT重建技术在显示肺癌征象上较横断面图像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多种后处理方法联合应用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意义重大。

  • 标签: 周围型小肺癌 16层螺旋CT MPR SSD V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检查成功的患者共计113例;共计7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各支存在病变,其中共计61例属于冠状动脉狭窄,共计80支,本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共计2例患者的其他冠脉分支出现程度各异的再狭窄现象;本组行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的10例患者中,共计2例出现再狭窄情况;本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例患者中,共计2例出现闭塞现象;检出心肌桥的患者共计5例;检出斑块的患者共计50例,合80处。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可以有效地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支架术等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可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U”形切除术用于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2年4月本科接诊子宫腺肌病病人4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子宫肌“U”形切除术,对照组行经腹手术治疗。对比子宫体积等指标。结果:关于子宫体积,术后:试验组的数据是(104.71±10.36)cm3,和对照组(126.89±17.81)cm3相比更低(P<0.05)。关于VAS评分,术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用子宫肌“U”形切除术,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价值 子宫肌层“U”形切除 子宫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我院采取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给予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并观察2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B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P<0.05。结论给予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膀胱癌 浅表性 气化电切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炎伴 HPV感染患者采用益气化湿解毒汤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4月接收的宫颈炎伴 HPV感染患者 90例,按住院单双病号分组,对照组 45例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 45例应用益气化湿解毒汤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不良反应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宫颈炎伴 HPV感染患者采用益气化湿解毒汤进行治疗的效果较显著,能及时消除宫颈炎症,促使 HPV转阴。

  • 标签: 宫颈炎 HPV感染 益气化湿解毒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7例SAH患者急诊行CTA检查,随后均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比较CTA检查结果与手术夹闭时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37例SAH患者中CTA发现42枚动脉瘤,手术夹闭39枚,1例术中发现CTA所见动脉瘤为动脉圆锥,2枚动脉瘤为非责任病变且较小,均未予处理,定期复查,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吻合,诊断符合率97.6%。结论CTA以其经济、快捷、无创和准确的诊断,已成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首选检查方法,其可以3D成像,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关系,显示周边骨性结构与动脉瘤的关系,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外科手术预案的制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64螺旋CT在胃肠间质瘤患者良恶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40例患者的CT特点以及细胞有丝分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坏死情况、强化特点、边缘、远处脏器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与细胞有丝分裂数相比较,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组织浸润、边缘以及远处转移在患者良恶性肿块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间质瘤在病理过程中能够合并钙化、淋巴结转移、乏血供以及合并淋巴管瘤等少见征象。结论采用64螺旋CT能够初步判断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良恶性,诊断同时应该注意患者胃肠间质瘤少见征象,避免出现误诊。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64层螺旋CT 良恶性评估
  • 简介:中图分类号R8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89-01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64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不同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内膜片、钙化内移、破裂口、累及范围均清晰显示。结论64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