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新生儿眼病筛查PDCA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时间是2021.11-2022.12,研究的对象是接受眼病筛查的新生儿,他们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PDCA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应用PDCA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眼病筛查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眼病 筛查 PDCA护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等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薏苡仁营养成分、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目前对其降血脂药理活性研究较少,笔者就薏苡仁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及其降脂作用应用前景做一综述,为更深入地开发研究和利用薏苡仁提供参考。

  • 标签: 薏苡仁 药理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诊断中定量病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对其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全部进行定量病理技术及手术病理检查,将临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定量病理技术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确诊者为78例,出现1例漏诊,1例误诊,准确性为97.50%。手术病理结果与定量病理技术诊断准确度,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转移患者细胞核直径最大值、最小值、细胞核周长及面积明显比未转移患者指标高;相较于未转移患者,转移患者DNA指数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诊断中应用定量病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对患者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准确地判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诊断 定量病理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论文针对性地研究临床输血试剂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使用特点与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于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间在我院的1000例患者,根据两组患者的情况随机地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的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其他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输血测定和检验,观察组的患者在使用凝聚胺技术下对患者进行了输血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输血测定检验手段上其测定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结果:通过与对比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500例患者使用凝聚胺测定技术检查效果更好,准确率更高。(P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优势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症护理在脑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6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循证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期间采用循症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循症护理 康复效果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肿瘤发病率不断提升,并且这一疾病本身极难治愈,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死亡率高,这也就意味着在肿瘤临床护理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以此来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结合肿瘤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微课教学应用到肿瘤临床护理教学中,不仅能够带来更加直观的教学,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提升肿瘤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有着积极的帮助。基于此,本文针对微课教学在肿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微课教学 肿瘤临床护理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临床常见腹部急症炎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临床常见腹部急症炎性疾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CT检查确定疾病的类型,确诊患者的疾病,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诊断腹部急症炎性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利用CT检查诊断在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100%、急性胰腺炎诊断符合率为100%、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符合率为88.89%、急性胆囊炎诊断符合率为88.89%和肝周炎诊断符合率为80%,与病理结果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无显著性。结论:为常见腹部急症炎性疾病患者实施CT诊断,相比病理学对比可知CT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同时CT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疾病类型,从而用于临床疾病确诊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诊断 常见腹部急症炎性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骨科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观察通痹汤熏蒸结合蜡疗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技术。方法临床上选择268例痹症患者均采用通痹汤熏蒸结合蜡疗治疗的方法。结果临床痊愈42例(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工作);好转215例(症状减轻,功能改善,轻体力工作);无效7例。

  • 标签: 通痹汤 蜡疗 痹症 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重症医学科内的急重症患者常常会应用到广谱抗菌药物,药物在杀死细菌的同时,患者的免疫屏障也通常会遭到破坏,致使患者产生耐药性,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死亡率。本研究对我院重症医学科内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如下。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临床药师 干预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基层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2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1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效果较佳,值得重视并采纳。

  • 标签: 基层医院 小切口手术 阑尾炎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中医临床上治疗痛风时土苓降浊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患有痛风疾病的患者72例,采用土苓降浊汤的方式治疗痛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上述72例患者共经历了6个疗程的治疗,其中完全治愈的患者有54例,出现明显好转的患者有17例,有1例患者无效,经过计算,土苓降浊汤治疗痛风的治愈率达到98.6%。结论在今后治疗痛风疾病时,土苓降浊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选择使用,并且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不断完善,将其推广出去。

  • 标签: 土苓降浊汤 痛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肝素是临床医疗当中的常用药物,在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随着肝素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低分子肝素(LMWH)开始作为新制剂在临床医疗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注射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髙、出血负作用少的优点,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深静脉血栓及糖尿病肾病等具有显著的疗效。根据LMWH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主要针对晚期恶性肿瘤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旨在明确在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成效和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肿瘤科室在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患者,总共有80人,均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这80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各40名患者,分别命名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采取的是优质护理,最终对两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整体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足度进行对比。结果:晚期恶性肿瘤临床护理采取不同方法,一段时间护理后,参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的占比32.5%,实验组则为70.0%,实验组满意度远高于参照组;患者重度疼痛实验组占比5.0%,参照组为25.0%,参照组重度疼痛人数更多,说明实验组在经过优质护理和有效治疗,患者的治疗成效更好。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有助于减轻其疼痛感,患者也更为满意护理服务,所以应在这类疾病治疗中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联合FQ-PCR检测156例临床已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它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结果①抗-HCV阳性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其阳性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②119例HCV-RNA阳性标本中,有78例ALT异常,其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ALT水平和HCV-R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③ELISA法检测敏感性为80.1%(125/156),漏检率为19.9%(31/156)。FQ-PCR检测敏感性为76.3%(119/156),漏检率为23.7%(37/156)。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4.9%(148/156),漏检率为5.1%(8/156)。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丙型病毒肝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献血人员筛选和临床输血的血制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天麻素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应用分析其疗效。结果天麻素注射液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有独特的药理和治疗作用。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医院中采取临床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对2014年11月到2015年6月某医院神经外科所接收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穿刺颅内血肿的形式进行治疗,并且对患者症状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于这32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通过穿刺颅内血肿的形式进行治疗,32例全部存活,可以说是存活率是100%。将存活的患者依据生活能力分成几个等级I级有17例患者;Ⅱ级有8例患者,Ⅲ级有4例患者,Ⅳ有3例患者,V级0例有0例患者,所得到的治疗率为90.63%。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有着诸多的优点,如较小的损伤、手术方便等,对于基层医院的神经外科中有着较好的应用

  • 标签: 颅内血肿 穿刺消除术 治疗疗效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相比较传统手术的优势。方法抽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患有肝胆管结石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n=28)和B组(n=28),A组患者选择常规开腹手术取石操作,B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接受纤维胆道镜取石操作,对比患者两种手术方式最终取石效果、具体取石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A组术中常规开腹手术取石操作成功率为88.9%,B组腹腔镜手术中接受纤维胆道镜取石操作成功率为9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肝内胆管取石成功率是78.6%和9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取石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都没有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开腹手术取石操作和腹腔镜手术中接受纤维胆道镜取石操作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可是纤维胆道镜取石操作能够减小患者术后残石率,同时没有严重并发症产生,其中纤维胆道镜取石操作能够直视胆道内结石有无,并能观察结石颜色、形状、数目及与胆管的相对关系,更能准确地鉴别血块、肿物、气泡之疑难征象,向上可达III级肝内胆管,并可窥见IV级胆管,向下可直视胆总管下端,可通过Oddi括约,并可节省术中造影步骤,避免取石钳对胆管的反复损伤,达到取石彻底,精准,微创的效果,术后患者切口小、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短。

  • 标签: 纤维胆道镜胆道结石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腔内纱条填塞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平均阴道出血量,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止血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压迫缝合术 产后出血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