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对于中国边疆学的建立与发展来说,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研究都是无法一步跨过去的.既有的对铁摩的研究,或囿于各自理路,或碍于翻译问题,在其核心思想的把握上,都有某种难通的困境.笔者查对他的相关英文原著,集中解读其以“内边疆”(InnerFrontier)、“外边疆”(outerFrontier)为核心概念建立起来的边疆概念体系,一探其打通古今、实现中西概念对接的堂奥.笔者体会,他的上述研究框架可以用“双边疆”(doublefrontiers)范式来命名.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预见性,但也并不是没有僵化的地方,表现就是困于“蒙古”不“属于”“中国”的成见,完全漠视了喀尔喀蒙古对于清朝经略西北而言的“过渡地带”的地位,只是把它作为“外边疆”.铁摩尔的“双边疆”范式可以改造成为中国边疆学建构的基本认识框架.

  • 标签: 内边疆 外边疆 双边疆
  • 简介:藉由老挝古城琅勃邦的保护,反思我国既有的古城保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并认知古城的价值,认知古城保护的核心即应是对古城文化的保护,而要达到对古城文化的保护,必须留住古城,留住当地人,留住人的精神。只有文化得到保护与延续,古城才是有灵魂的,也才是对古城的真正的保护!即应做到“存城”、“存人”、“存神”。

  • 标签: 存城 存人 存神 古城文化 琅勃拉邦
  • 简介:从1971年起,他在摄影创作这条路上,顶风冒雨、披荆斩棘,用坚毅的创作力和独特的视觉思想,创造了摄影界一项又一项辉煌。截止2014年,他创作了11个专题摄影项目,获得金、银、铜奖2800余次,作品入西班牙MIF、印度IIPC国际摄影收藏馆等珍藏,并八次获得FIAP、PSA国际摄影展"国际摄影十杰"的殊荣。

  • 标签: 国际摄影 专题摄影 创作力 中国摄影家协会 国父纪念馆 对口交流
  • 简介:听过徐建民先生《红酒人生》广播节目的人.或者接触过诗佰诺系列中的冰酒和西两款葡萄酒的人,都应该比较了解和喜欢,这两款红酒确实让人着迷.从酒体的口感、香气,到酒体的原料和发酵过程,都散发和表现出葡萄酒生命的润和美,它们都来自迅速发展中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加拿大。

  • 标签: 葡萄酒 加拿大 冰酒 目的人 红酒 口感
  • 简介:Q:旅游世界A:NicolasBerlingieriQ:尼科斯·贝尔林吉埃里先生,很高兴认识您,可否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A:好的。我于1947年出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市。1967年,加入了阿根廷摄影俱乐部、1974年担任该俱乐部主席。1975年,加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摄影俱乐部,并于1999年在国际摄联和美国摄影学会的指导下,成功组织了全球第一场数码摄影大赛。

  • 标签: 尼科 超现实主义 拉斯 国际摄联 造型手法 批量生产
  • 简介:河流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格局、生态环境,风俗文化等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缺位导致多数河流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运用景观都市主义指导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能够较好的促进河流与城市之间共生发展,具体思路是打破传统工程思维的方式建设河流两岸景观,通过总体层面、系统规划层面与工程设计层面三个相互渗透的规划设计工作,解决城市河流所涉及的生态安全、功能复合、工程景观与城市文化等四个方面问题。

  • 标签: 河流景观规划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规划设计 长利涌湿地公园
  • 简介:Q:《旅游世界》杂志北寒A:JoanBurguesMartisellaQ:副主席先生,您对中国有哪些认识?A:我感觉到现在的中国人变富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如今在欧洲的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 标签: 副主席 国际 专访 艺术 孤独 摄影
  • 简介:1908—1909年,美国克拉克探险队在黄土高原腹地的晋、陕、甘等省区进行了480余天的综合科学考察,行程3200余公里,沿途进行动物标本收集、地图测绘、气象观测等活动,对途经地区的气象、地貌、水文、植被、动物、城镇、商贸、人口、交通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调查和记述,是清代后期西方人对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最为系统的一次考察。本文以《穿越陕甘》的记述为中心,结合相关英文文献,重点阐述克拉克探险队的组建造程、行经路线、调查方法、考察内容等,并与同一时期其他欧美探险队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克拉克探险队的考察收获。

  • 标签: 克拉克 探险 考察 黄土高原
  • 简介:生态环境史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则是在九十年代,至今方兴未艾。新近出版的王华主编的《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一书,是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从理论方法、经济活动与环境变迁、水利、国家、社会、民生、灾害、疾病与生态环境、山林薮泽和野生动物等主题切入展开论述,既有对学科定义、研究对象的探讨和理论建构,又有涉及各历史时段和具体区域的实证研究,是新世纪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水平的反映,在彰显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昭示出未来的发展前景。

  • 标签: 中国历史 生态环境 环境史 社会 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