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苏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经过近半个世纪努力,逐步发展到今天形成一支专业门类较强文物保护科技队伍,由文物科技为本省文物事业服务发展到向周边省份辐射,由过去单一课题研究发展到将文物科技成果在省内外得到推广应用。近几年来,我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 标签: 江苏 文物保护 文物科技 科技成果 文物管理
  • 简介:“2004’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将于2004年5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 标签: 2004年 博物馆 相关产品 技术博览会
  • 简介:对博物馆环境实施有效监控,是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有效途径。为广泛发挥物联网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方面的作用,阐述了基于"洁净"概念博物馆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内涵,分析了博物馆环境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有害生物四方面监控特点与需求,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几项重大文物展览活动中有效应用情况,指出大力加强博物馆环境适宜监测技术研发,是实现博物馆环境风险预控关键。

  • 标签: 博物馆环境 预防性保护 监控技术 物联网
  • 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3月1日与美国宇航局负责人在华盛顿签署合作协议。按照协议,教科文组织将利用美国宇航局空间技术加强对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对生物保护圈监测,同时有关技术还将应用于教科文组织在自然灾害和教育方面的工作。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宇航技术 文物保护 世界遗产 合作协议
  • 简介:新干青铜器群技术文化属性研究──兼论中国青铜文化统一性和独立性苏荣誉,彭适凡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行,延绵不断,具有高度统一性和独立性。这种特性早在中国文明阶段就已显露出来,在后来青铜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就是以新近考古发现为依据,对商代青铜器...

  • 标签: 青铜文化 彭适凡 方鼎 殷墟妇好墓 兽面纹 江西省博物馆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古林省和龙市柳洞图们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所获得石器及石器剥片方式、加工技术、原料利用情况等分析,对该遗址石器制作技术、古人类文化与周边环境、原料资源以及人类适应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推测其属于东北地区以石叶、细石叶石核及其制品为主要特征细石器工业类型,并与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发现某些遗址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文化交流。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遗址 东北地区 剥片 图们江流域 古人类
  • 简介:第三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于7月20日至23日在羊城广州召开。来自全国文博单位从事文物修复科技人员、老专家及香港、澳门同仁等60余人到会。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东莞之南文化艺术传播公司联合召开,共收到论文67篇,有30多篇论文在大会宣读。论文包括金属器、陶瓷器、纺织品、竹木器、家具、古籍、壁画及文物修复目前现状与改革方向、资格证书及师承制等文物修复领域技术和工作。

  • 标签: 修复技术 全国文物 广州召开
  • 简介:该项目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由上海博物馆牵头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于2006年底启动,将在2008年底之前,针对博物馆文物库藏、展示等文物保存环境中主要危害因素开展综合研究,分6个专题研究微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控制技术与标准,开发调控微环境相对湿度和污染气体材料、技术及文物藏/展柜设施,建立示范工程并推广应用。2007年11月29日,根据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第三方机构评估咨询管理暂行办法》,

  • 标签: 馆藏文物 控制技术 保存环境 中期评估 课题 应用
  • 简介:2002年3月,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管委主持召开“吴越青铜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上获悉,令考古界和科技史界惊叹不已吴越青铜器上多项精湛技艺和重大发明,已由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课题组研究揭谜并复原成功。

  • 标签: 青铜器 考古 上海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 科技史 成果
  • 简介:多媒体技术所承载传输信息形式是多种类型,它具有全面性、形象性、多向性、交互性等特点,能针对不同文物对象,直观形象地实现对现有文物数字化展示,更为文物修复提供详尽数据信息。本文从文物图片数字化保护与修复技术方面谈了几占、经验和做法,供大家借鉴。

  • 标签: 多媒体技术 文物 数字化 保护 修复
  • 简介:中国大约公元前14世纪开始出现人工冶铁块炼铁制品。大约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最早发明创造并使用生铁冶金技术。战国秦汉之后,中华文化圈内大规模使用生铁制品,创新发展了多种生铁制钢工艺,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技术动力。广西地区至迟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生铁制品,大约公元9世纪开始出现生铁,自炼遗址。这些生铁冶炼遗址主要分布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到太平山镇约30平方千米范围内,是迄今为止世界发现最早规模最大高锰渣生铁冶炼遗址群。揭示广西玉林地区古代生铁冶炼技术面貌,将为探讨古代生铁冶炼技术在岭南地区传播时空框架。古代生铁冶炼技术多样性发展,及其对历史文化影响、遗址保护提供新科学依据。

  • 标签: 冶金史 岭南地区 唐宋时期 生铁冶炼 冶金考古
  • 简介:新媒体科技日新月异,使相当部分博物馆在面对时常有目眩神迷之惑,感叹对技术趋势掌控乏力,更谈不上正确引入和运用。如何对博物馆可能运用新媒体技术走向进行把握并进而取得应用主动权,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问题。美国新媒体联盟(NMC)所出《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为此提供了一份具有较大实用价值趋势报告。

  • 标签: 新媒体技术 博物馆 地平线报告
  • 简介:随着智能化时代来临,藏品管理工作也需更加高效、灵活地进行。利用物联网及相关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对文物存放环境进行监测,对出入库人员信息进行识别。通过系统软件平台对采集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了文物动态管理、清点及信息查询,加强了环境监测水平以及对出入库人员控制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藏品管理工作中来,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安全性,更为实现文物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

  • 标签: 物联网 RFID 藏品管理 文物 博物馆
  • 简介: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拟定于2016年11月在重庆市举行。本次年会以"新时期文物保护理念、任务与方向"为主题,进行文物科技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范围主要包括:1.新时期文物保护理念、任务与方向研究;

  • 标签: 文化遗产研究 学术交流 保护理念 文物保护 科技成果 考古科学
  • 简介: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第四次学术年会“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文物科技发展”为主题,在湖北省文物局和荆州市支持与协助下,于2005年11月8日至11月1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博物馆和各地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员、专家、学者和部分高校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员二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院、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等省内几家文博单位文物保护专家以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应邀参加了此次会。

  • 标签: 文物保护技术 技术协会 学术年会 年会综述 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