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西夏时武威的陶瓷制造业非常发达。在距威武市城南25公里的古城乡上古城。包括现在的上古、八五、上河三村,是当时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古城瓷窑)。创于何时,史无记载。从塔儿湾出土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灰陶可知,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制作陶器了。1987年.上古村出土了一件瓷残碑碎块,上刻永隆元年(680年)字迹,永隆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说明在唐代永隆年间这里已开始了制瓷业。

  • 标签: 陶瓷制造业 武威 西夏 马家窑文化 生产基地 制瓷业
  • 简介:在中国古泉铸造史上,清代咸丰朝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霸主”地位。由于政治背景、经济通胀、军事战争、内忧外患等诸多因素的原因,咸丰朝除中央政府开设的户、工两个铸钱局外(宝泉局、宝源局),全国各地政府开设铸钱局之多、铸钱数量之巨、钱币版式版别之繁、钱币品种之杂,钱币当值比例之乱、钱径大小重量差异之大,可谓“旷古、空前、绝后”。

  • 标签: 咸丰 钱币版式 中央政府 政治背景 军事战争 内忧外患
  • 简介:扬州(古称'广陵')出土汉代木漆器文物数量多、工艺精,是我国汉代漆器重要的收藏、展示与保护、研究地区之一。为了研究扬州甘泉山西汉广陵王陵区内'妾莫书'墓出土漆器的工艺特点,利用超景深视频显微系统、红外光谱、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及其能谱、X射线衍射技术,对3件'妾莫书'墓出土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妾莫书'墓出土夹纻胎彩绘漆器以麻布类物质为胎,其上糊裱添加了经筛选的小颗粒石英和羟基磷灰石类物质的漆灰,表面直接髹饰面漆及彩绘,所使用的漆料为传统的中国大漆,不含桐油,其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朱砂。此研究有利于其后续的科学保护修复,并为进一步探讨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的官、私营属性提供有益的线索。

  • 标签: 扬州 广陵国 漆器 制作工艺
  • 简介:清光绪年间,钱贵银贱,银两、银元兑钱数继续减少,成为当时的主要货币问题之一。以上海为例,光绪三年十月初九日(1877年11月13日)鹰洋每元可易制钱1019文;而初六、初七日鹰洋一元的换钱数还不到千文。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钱价更为高涨。光绪二十一年,鹰洋一元的换钱数,“渐减至九百数十文,甚有减至八百数十文者。无论贫富,咸受亏耗,实为数十年来所仅见。”用洋钱买物,如不到一元,须要找钱,至少要买到五六百文,卖者才肯找。

  • 标签: 光绪年间 银两 铸钱 制造工艺 中日甲午战争 货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