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阮大铖是明末著名的戏剧家。他品行不端,政治上晚节有亏,但并不决定其在戏曲创作上就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色,恰恰相反,他正是以这两者兼于一身而受到不同的评价。如清叶堂在他的《纳书楹曲谱》中引用王梦楼的话,谓'阮圆海专以尖刻为能,自谓学玉茗堂,其实全未窥见毫发。笠翁恶扎,从此滥觞'。清梁廷楠亦谓:'《燕子笺》一曲,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具徵巧思;《春灯谜》之十错认,亦似有悔过之意,隐然露于楮墨外。然其人既已得罪名教,即使阳春白雪,亦等诸彼哉之例,置而不论可矣,况其文章之未必能醉人心腑耶.'而明末

  • 标签: 戏剧艺术论 阮大铖戏剧
  • 简介:伟大的钢琴音乐创作家肖邦创作留给我们的音乐如诗般的独特韵致。其作品内容和表现方式多姿多彩、令人遐想连篇。肖邦经典之作夜曲,以其优美的旋律、特质的和声、多样的织体、丰富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内涵流传于世。文章介绍了肖邦音乐的特点并详细讲解了肖邦夜曲的演奏要点。

  • 标签: 肖邦 钢琴音乐 体裁 风格
  • 简介:数千年来,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无疑占统治地位,其核心是“中和”。孔子赞《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这一美学思想的典型表达。甚至在最早的文化典籍《左传》与《尚书》中,已有了对中和之美的论述.《左传》记载季札观乐,其批评的标准就是“勤而不怨”,“忧而不困”,“思而不惧”等。《尚书》则用帝之口,道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审美规范来。魏晋时代的阮籍,其承袭的就是儒家的这一美学思想,虽然其行为上有诸多放诞与叛逆世俗传统之处,但其在思想探处却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樊篱,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还相当保守。对阮氏音乐的思想的剖析,有助于我们透过这个具有二重矛盾性的人物看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沿革与发展,以及其对音乐内在的审美心理文化结构的影响。作好这些清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直观把握当代音乐的进程与方向。

  • 标签: 美学思想 乐而不淫 儒家思想 季札观乐 当代音乐 阮氏
  • 简介:多声部视唱是一种多层次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它纵横交错的多线条旋律构成了立体音乐,多声部视唱的训练是立体音乐感的训练。本文强调通过对多声部视唱中的音程、和弦、节奏、作品分析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主体音乐感,以提高其多声部视唱的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音乐修养。

  • 标签: 多声部视唱 立体音乐 综合音乐思维
  • 简介:对现今《敦煌乐谱》节拍解译的几种主要方式,加以研究分析,并指出其不确之处,同时,阐述笔者先前提出的"迟叠式"的节拍解译方式,以求和同仁们一起为进一步解开《敦煌乐谱》节拍之谜而努力。

  • 标签: 迟叠式 乐拍子 只拍子
  • 简介:<正>五度结构(thefifthConstruction)是一种特殊的旋律结构形式,采用这种结构的旋律后半部份移低五度或四度音程重复前半部份且往往具有两个特点:1)由四个或两个基本等长的乐句组成,旋律可分为两个对等的部份。中结音(第一部份的结束音)和终止音之间构成纯五度或纯四度音程。2)第一部份主要在中结音上、下五度的音域内环绕着中结音展开;第二部份则在终止音上、下四五度的音域内展开。最常见的情况是旋律从中结音或终止音的上五度音开

  • 标签: 旋律结构 五度音 音程 音域 民歌 民族
  • 简介: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琴学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绵延未绝、内容丰富而又地位特殊的门类。说它历史悠久,是指自从三千年前有了琴这件乐器,有关琴的创作、表演、传承、审美及社会功用等记载就随之出现了,这正是渊源流长的中国琴学的滥觞;说它绵延未绝,是指它同中国的文化传统一样,从其萌发直到20世纪,它从来没有中断过。如此漫长的历史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在世界乐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说它内容丰富是指它独立地建构了一个包括曲(琴曲)、调(琴调)、律

  • 标签: 中国 现代琴学研究 古琴 审美特征
  • 简介:<正>“花儿”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概念。狭义仅指甘肃莲花山地区的山歌——“洮岷花儿”;广义则除“洮岷花儿”外,还包括河湟地区流行的“少年”(亦有“河州花儿”和“临夏花儿”之称)、陇中地区的山歌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流行的其他山歌。本文取广义概念。上述山歌虽然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相毗连的广大

  • 标签: 民族性 少数民族 洮岷花儿 流变 叙述性 性格特征
  • 简介:谢希逸《琴》最早见载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今多以为谢希逸即刘宋谢庄,因而将题为谢希逸的著作均归谢庄名下。旱前刘大杰先生曾提出质疑,但未被采纳。现于琴学资料中找出谢希逸佚文一篇,并结合其余几篇为研究者忽视的谢希逸作品,与历代目录书对照发现署名谢希逸的琴书晚至宋代才出现,且书中多涉唐宋琴事,与谢庄身世不符。从而证实谢希选真有其人,历代文学史、琴史及目录所载《琴》等作者刘宋谢庄当为宋人谢希选。

  • 标签: 谢庄 谢希逸 《琴论》
  • 简介:<正>引题:交响思维及其演进交响思维是一种高级的音乐思维形式,它随着交响乐艺术的诞生而形成。活跃于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启蒙时代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最高峰。该乐派的作曲家对前人留下的音乐文化遗产广采博取,取精用宏,在交响曲创作方面,则重点借鉴了曼海姆乐派的艺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新特点。由于该乐派的创造,交响曲体裁已得到全面完善。进入了它的成熟阶段。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把维也

  • 标签: 艺术经验 意念 独特理解 交响曲 音乐思维 维也纳古典乐派
  • 简介:音乐教师的修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国家标准;二是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修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专业要求,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本文从教师的规格与能力、音乐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修养及如何提升其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音乐教师 专业修养 自身能力 国家标准 专业知识 专业要求
  • 简介:手风琴演奏过程是个审美过程和心理过程,"紧张心理"是手风琴演奏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的障碍。从艺术环境、心理素质和技术训练等几方面来剖析原因并采取科学应对,使手风琴演奏者克服紧张心理,培育"阳光心理",可以提高手风琴演奏艺术,从而完成美妙感人的艺术审美使命。

  • 标签: 艺术审美 艺术环境 心理素质 基本技艺 科学应对
  • 简介:握弓一、引言“把握弓算作高级技巧,有没有搞错?”看了本文题目后,相信一定有朋友这样怀疑。这一怀疑甚有道理。连我自己,也曾如是怀疑过。让我最终打消疑虑,确定此题目的,是在最近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用新发现的握弓方法来教一些高级程度学生,收到奇佳效果。

  • 标签: 抖音 弓法 小提琴演奏艺术 高级技巧 教琴 手指
  • 简介:伽茨是个自律论者,他将内容美学分为教条的内容美学、感觉的内容美学、适度的内容美学、部分的内容美学、假定论的内容美学、化身的内容美学等若干亚种,将形式美学分为经验的自律和抽象推论的自律两派。可能是从自律论者的立场出发,伽茨把吸收自律和他律双方观点的学派一律划入了内容美学学派,这使他的分类方法具有“非此即彼”性质。自律他律术语的提出者康德主张“自由美”和“附庸美”的统一,因此伽茨把康德的观点列入内容美学。但赖因霍特等学者似乎只看到康德在揭示“自由美”与“附庸美”的区别与对立,使自律论者们的形式美学在康德那里找到了支持。过去我们对自律的批评可能还未完全摆脱偏见,没有看到自律具有强调艺术上的个性解放这一优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艺术最终还是不能摆脱它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 标签: 伽茨 自律 他律 内容美学 形式美学 康德
  • 简介:在绝大部分乐理教材中关于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理论中,都认为所有增减音程是不协和音程,如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所有增音程和减音程都属于不协和音程";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及所有增减音程(包括增四、减五度音程)倍增、倍减音程都属于这一类";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和李重光一致。

  • 标签: 音程 《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基本理论 乐理教材 基本乐理
  • 简介:<正>音乐的标题性马思聪教授曾写过二十余部各种体裁、大小的器乐套曲,其中包括两部交响乐、两部乐队组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和一部弦乐钢琴五重奏等。有些是标题音乐,有些是非标题音乐。马思聪一生多数是以音乐演奏维持生计的,他了解当今中国音乐听众的听觉习惯、爱嗜和修养,因此,雅俗共赏几已成为他音乐创作中的一个原则,即使写哲理性的运用较复杂的音乐表现手段的大型器乐套曲也不例外。他的音乐作品,都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个性和新颖的音乐构思。为易于使听众能领会,即使是无标题的交响音乐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标题音乐的性质。马的两部交响乐中的《第一交响乐》,完成于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正如他所说的:“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情绪的作品”。它写出了“我们这个浩大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希

  • 标签: 马思聪 教授 第一交响乐 非标题音乐 音乐主题 音乐结构
  • 简介:音乐考古学文化是建立在考古学文化基础之上,通过考古发现观察到的属于特定时代、地域和人类共同体,并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音乐遗存。依据考古发现音乐遗存的共同文化特征,可以将音乐考古学文化划分为若干文化区。每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都包含若干文化因素,音乐考古学诸文化因素的集合,形成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有别于另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的特质。音乐考古学文化功能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考古发现的音乐文化物质资料,探索古代音乐遗存的用途、作用和意义,及其与人类行为方式的关系。

  • 标签: 音乐考古学文化 文化区 文化因素 文化功能
  • 简介:<正>一、从单一基调走向多元基调吉剧唱腔是以二人转中的主要曲牌为基调,借鉴其它剧种之长,实行男女分腔、行当分腔和板眼变化的唱腔.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柳调”、“嗨调”两类声腔和一些曲牌专调.1、柳调系统(1)柳调女腔:a、以东北二人转音乐中主要曲牌“红柳子”为基调.b、以东北“二人转”中主要曲牌“三节板”为基调.柳调女腔的两个基调,各有其特性及独特的表现功能,但又相融为一炉,极为合谐,可任其交替与交融.(2)柳调男腔:a、以“二人转”音乐中常用曲牌

  • 标签: 二人转 男女分腔 曲牌 音乐风格 吉剧 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