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著名前辈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李道揆先生在《美国研究》2003年第2期发表了《探析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注释》一文。他说该文缘起于《美国研究词典》(刘绪贻、李世洞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的编者在转载其专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附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译文时,依据R.B.莫里斯编的《美国历史百科全书》(纽

  • 标签: 宪法修正案 批准日期 联邦政府 美国研究 莫里斯 州议会
  • 简介:中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批准逮捕权是法律监督权的组成部分,审查批准逮捕权由检察机关行使是由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决定的,由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可以防止批准逮捕权的滥用,符合中国的国情。

  • 标签: 法律监督 批准逮捕 中立 法院
  • 简介:立法法第63条是立法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依据宪法确立的我国省、市立法权限和体制,是对我国地方立法实践的科学总结。认真贯彻实施这条规定的新精神,对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实现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立法法 "较大的市" 地方性法规 第63条
  • 简介:关于非复议前置情形下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是否可诉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存在过三种司法态度:以案例为载体的默示允许态度、以司法解释为介质的暖昧允许态度以及以董永华案为标志的明示允许态度。从这三类司法态度的归纳和分析人手,可以发现最高人民法院在处理问题时的不同进路和途径,这其中的判断标准可以为以后同类案件的判断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同时也说明,当前研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运用解释学的方法阐释抽象的法律条文具有助力作用。

  • 标签: 复议不予受理 可诉性 司法态度 司法解释 判例研究
  • 简介:在国外的刑事诉讼中,审前羁押是强制措施的一种,一般指在审判前或判决生效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并且在各国刑事诉讼法典中的含义是不同的,如德国称之为"待审羁押"[1],法国则称之为"先行拘押"[2],并且在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先行拘押"是法典中的一"目"[3],有着详尽的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中没有明确的审前羁押的概念,仅有羁押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羁押更体现为一种状态,而审前羁押是强制措施,其造成的结果才是羁押的状态。

  • 标签: 审前羁押 批准逮捕 批捕权
  • 简介:文章通过对2007—2009年这三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因不服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决定而要求复议复核的案件开展实证性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当前检察机关在办理公安机关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决定要求复议复核案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立法中公安机关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复议复核制度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 标签: 不批捕 复议复核 实证分析 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