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周边学'以中国周边国家与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以跨学科研究为主要方法,以服务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中国周边学'属于地区国别研究,致力于揭示和描述中国周边地区的特有发展规律与个性特征。中国立场与中国视角,是'中国周边学'内在规定性,也是'中国周边学'科学性与客观性的重要保证。'中国周边学'研究领域应聚焦三个层面:国别研究、区域发展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标签: 周边地区 个性特征 中国周边 周边外交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习总书记本人在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身体力行践行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习总书记一系列外交论述和外交实践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以下要素、理念原则和政策思路。

  • 标签: 大国外交 外事工作 外交活动 政策思路 中央领导 中国特色
  • 简介:欧盟的价值观外交是欧盟外交手段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地区性政治经济实体,欧盟的价值观外交是建立在成员国对价值观一致认同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无论是欧盟在中东欧地区的扩张,还是乌克兰危机,都同欧盟的价值观外交密不可分,也体现了这一外交手段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从欧盟的价值观外交中中国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即对内明确价值观,对外讲好价值观,外交手段求成效不求时效.

  • 标签: 价值观外交 欧盟 中国 外交手段 中东欧地区 经济实体
  • 简介:中国人的国际新形象和中国的国际形象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大陆中国人形象,应该还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中国人,甚至包括在海外华人社会的华族华裔,他们的形象是中国人国际新形象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社会展示出一个构成中国人国际新形象的完整画面.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国际形象塑造的困难与挑战,在形象的塑造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我们仍然属于弱势族群.

  • 标签: 中国人形象 形象塑造 国际形象 海外华人社会 港澳台地区 弱势族群
  • 简介: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与结构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调整。整体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安全关系和安全结构依然复杂多变,突发性事件仍难避免,风险升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安全形势的调整与发展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磨合与互动,中国塑造安全环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显著增强。展望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有三大趋势值得密切关注:中国同周边主要大国关系总体向好的趋势有望延续;中国周边的安全热点问题,特别是“两海”问题,将朝着大局趋稳的方向发展,但个别国家如菲律宾等的挑衅行为短期内不会改变;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处在高风险期,需要各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治理合力。

  • 标签: 磨合 塑造 周边安全 评估
  • 简介:2015年,西亚地区进一步延续着剧烈动荡的高危险局面,亟待建立新的有序化的地区安全秩序。当前西亚地区乱局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新常态、无序化的特点与趋向,表明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更加激烈化和复杂化。美国在西亚地区的主导权逐步丧失,其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下降势头均比较明显。因应西亚地区局势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中国对西亚外交政策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调整,其中不乏亮点,尤其是介入地区的热点问题解决,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要主动参与西亚地区新秩序构建,统筹好中国、美国、西亚三边关系,把西亚地区打造为中国构筑新型周边关系的新基轴和新支点。

  • 标签: 西亚乱局 中国外交 新型周边关系 新基轴
  • 简介:对外教育援助是重要的人文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受援国的教育条件,也是援助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培育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民心相通被我国提上了战略的高度,而对外教育援助是打通心与心的隔阂,消弭人与人的距离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实效性,使国际教育援助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已然成为

  • 标签: 中大有可为 中国对外 外交中
  • 简介:最近几年,中日关系十分不稳定,但民间交流并未中断.越是官方外交困难的时期,民间交流就显得越重要,更值得重视.小岛康誉原本是日本一名珠宝富商,阴差阳错喜欢上新疆并削发为僧.30多年来,他为新疆发展投入几乎所有的财力和精力,被《人民日报》称为“当代的阿倍仲麻吕”.他积极在日本推介新疆,成为新疆的老朋友,中国的国际友人.他的经历,就是一部精彩的公共外交个人史,对当前的公共外交工作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日本 中国 情怀 僧侣 《人民日报》 民间交流
  • 简介: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如何与非洲人民实现减贫和发展的“非洲梦”相互对接、共同发展和实现梦想,其实就是要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以及发展后的中国如何能够帮助相对滞后的非洲也实现其渴望脱贫和发展的“非洲梦”.一个是中国自身的如何发展,一个是中国如何帮助非洲发展,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发展”命题,却蕴含着广博和深厚的内涵,在对外传播时需要借助政府、企业以及NGO等不同行为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沟通和宣介.

  • 标签: 对外传播 中国梦 外交 中国人民 民族复兴 行为主体
  • 简介:本文在调查印度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知、对中国传媒的认知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向印度传播自身形象过程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及主要问题.同时,也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 标签: 国家形象传播 中国形象 印度 调查 中国文化 中国传媒
  • 简介:公共外交可分为进攻性公共外交与防御性公共外交,通过与美国对敌意国家采取攻势性手段的进攻性公共外交比较,可以发现中国采取的是防御性公共外交.在未有体系理论或思想前提下,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先行,化解本国的消极形象.世博会同样产生类似的作用.但是从公共外交成长五阶段即认知、兴趣、理解、支持和行动来看,世博会只实现了前两个阶段,如何把握好政府角色定位,进一步推动中国防御性公共外交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公共外交 防御性 世博会 中国 思想前提 体系理论
  • 简介:虽然中国做出了不少公共外交努力,但是仍然缺乏一个全面和完整的公共外交战略.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提升文化外交的政治成熟度是公共外交工作者的责任.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公共外交家必须承认公共外交信息和政策之间的关联的重要性.

  • 标签: 文化外交 外交战略 中国 公共外交 外交努力 工作者
  • 简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新发展了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对公共外交而言,要进一步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需要集中力量向国际社会讲清楚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性、条件性与贡献性。在此过程中,还应努力平衡好对内与对外、'有为'与'不为'、面向发达国家与面向发展中国家这三对关系。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梦 国际社会 理论与实践 外交工作 “有为”
  • 简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相比西方媒体舆论,中国在运用舆论传播力量、非政府组织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我国应把学者、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学生、非政府组织同政府部门结合起来,提高舆论传播和公共外交水平.

  • 标签: 舆论传播 哥本哈根 中国 气候 非政府组织 公共外交
  • 简介:当前中国的崛起已经让美国人惴惴不安,中国人自己把中国的崛起上升为一种模式、一种理论更让很多美国人忧心忡忡.考察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十分必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也发生诸多变化.

  • 标签: 中国人形象 美国人 人眼 “新”
  • 简介:本文根据作者在'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整理,文中分享了浦东新区开发和管理的经验及体会,指出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产业园区重任在肩。如果对外讲不好中国故事,人家就不会承认中国的成就。如果没有今天的成绩,也就不可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清楚,于是在跟外国人对话的时候,就会缺乏信心。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想摸着石头过河,石头在哪儿还得找一找,不知水深浅,先要探测,再谨慎下水。

  • 标签: 中国智慧 出去根据地 建好走
  • 简介:在线环境公共外交通过有效克服地理空间上的物理隔阂、国界线的政治分割和纸质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时空瓶颈,空前地增大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内组织、网民等在环境领域的互动能力与互动频次,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放大敏感环境议题,从而对一国、多国乃至全球环境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顺势而为,将在线环境公共外交作为维护自身利益、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线环境公共外交的内涵与功能在线环境公共外交是传统环境公共外交活动从线下场域向线上平台扩张

  • 标签: 中国战略 发展中国 在线环境
  • 简介:俄罗斯作为“六方会谈”的成员之一,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与变化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在朝鲜第四、第五次核试验之后,俄罗斯一方面坚决反对朝鲜的核计划,另一方面则不希望因此破坏俄朝关系良好发展的局面,朝鲜日趋孤立的国际处境则为俄罗斯发展俄朝关系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动力。同时,“萨德”系统的部署成为影响俄韩关系的新变量。俄罗斯判断朝鲜半岛不会出现“硬着陆”,希望降低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度。当前,俄罗斯对半岛的政策是平衡、对等和独立接触。俄罗斯一方面回应朝鲜的安全关切,另一方面扩大与韩国的经济合作。中国应鼓励俄罗斯与朝鲜加强经济合作,并就“萨德”系统和边防问题与俄罗斯展开沟通和协调。

  • 标签: 俄罗斯 朝鲜 韩国 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