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朝鲜不断推出对外开放的新举措王义民在世界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下,适应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朝鲜近年来陆续制定并完善各种有关法规,发布招商投资项目,以吸引外商到朝鲜投资,特别是到自由经济贸易区投资。朝鲜自1991年底宣布划出其北部的罗津市和先锋郡的621平...

  • 标签: 对外开放 新举措 自由经济 贸易区 外国投资银行 对外经济合作
  • 简介:“核不扩散条约”是迄今所有国际裁军协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个,也是巩固国际安全和实现核裁军的基础。新世纪美国战略政策的转变对本来具有权利义务平衡内涵的“核不扩散条约”形成强烈冲击。目前仍在继续升温的朝鲜半岛核危机的本质是美朝之间的政治问题,要化解这一危机,必须本着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公正合理的态度、真心诚意的政治意愿和建立有效的信任措施,由此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很有可能通过政治外交途径来解决的。

  • 标签: 核不扩散条约 朝鲜半岛核危机 美国 国际安全 无核化 信任措施
  • 简介: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是近乎常识性问题。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特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应当说是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意义却不尽相同。20世纪已经过去.

  • 标签: 朝鲜半岛 历史进程 重要意义 战略意义 应当 历史时期
  • 简介:2003年1月10日,朝鲜退出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做出强烈反应。美朝第二次核危机出现。朝鲜认为美国拒不履行核框架协议中的承诺和布什执行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迫使朝鲜采取重新启动核设施的“自卫”行动。布什认为朝鲜的行为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挑战美国的权威,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决定对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政策,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并动员国际社会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由于美朝彼此敌对,缺乏信任,因此解决朝鲜核问题将会是艰难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 标签: 朝鲜 核开发 朝美矛盾 朝鲜 核不扩散体制 美国
  • 简介:1993—1994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之后,美朝之间签订的《美朝框架协议》从原则上解决了朝鲜的核问题,也满足了当时美朝双方各自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后来的协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原因,出现了履约不对称、不均衡等问题。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对朝核政策的重新评估最终使《美朝框架协议》毁于一旦。

  • 标签: 美朝关系 美国 朝鲜 不扩散政策 核危机 布什政府
  • 简介:自2003年8月第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启动之后,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进程曾长期处于停滞局面。2007年“213共同文件”和“103共同文件”的签署打破僵局,以“去功能化”为导向的弃核进程开始启动。尽管未来六方会谈机制仍可能遭遇坎坷,但多边主义在解决东北亚棘手的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上已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中,多边主义进程的“问题解决能力”应优先于“制度建设”。而大国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是保障安全领域多边主义合作发展的基础。

  • 标签: 朝核 六方会谈 多边主义 安全合作 国际制度
  • 简介:本文通过结合历史的和地缘政治的视角,对各大国,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在朝鲜半岛政治进程中扮演的地位和作用,对半岛内部自主性力量日益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作用予以分析,认为伴随着半岛内部自主性力量的日渐上升,在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势中,将最终形成一种实质上的三方架构,即“陆权国家+海权国家+朝鲜半岛自主性力量”的框架。

  • 标签: 朝鲜半岛 核问题 大国关系 地缘政治 美国 中国
  • 简介:在日本灭亡朝鲜的大背景下,1920年3月,朝鲜新韩青年党于上海创办《新韩青年》杂志,以笔为枪,讨伐日本侵略者,以图喊醒青年,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刊物的主要内容为朝鲜民众纪念独立运动,争取自由,反对入侵,抗日救国。该刊现存罕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有藏。

  • 标签: 新韩青年 朝鲜青年 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