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法院职权证据调查,是指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据职权视审理必要而收集证据、调查案件事实的制度.民事诉讼以保护私权和解决民事争议为根本,应当采行辩论主义彰显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限制法院的职权发挥.但是,对于非讼案件、公益诉讼案件、家事案件、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以及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案件,应当采行职权探知主义的法理,由法院依据职权承担收集证据和发现案件真实的职责.此外,对于一般民事案件,在审理必要的情形下,应当采行修正辩论主义的法理,由法院依据职权发布调查收集证据的命令或者直接采取证据调查的措施以发现案件真实.

  • 标签: 职权调查 家事案件 证据调查 收集证据
  • 简介:从冲突法的价值取向上分析,以往我国学界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根基的认识失之狭隘,往往仅笼统地论及该原则的正义性,而没有将之细分为“冲突正义”和“实体正义”加以考察,更没有明确涉猎“冲突效率”和“实体效率”之价值取向。正因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正义与效率融于一炉,故其在冲突法中的存在和发展较之其它冲突规范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鉴于此,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政策的前提下,我国冲突法立法应拓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并将当事人默示同意选择法院地法的自治权利扩大至更为广泛的法律冲突领域。

  • 标签: 法律冲突 意思自治 价值取向 冲突法立法
  • 简介: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是指在制定反垄断法时就规定对某些行业或领域不适用反垄断法,无需再经任何机关许可。确立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克服自由竞争的消极影响、发挥垄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有利于协调反垄断与发展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的需要。

  • 标签: 反垄断法 适用除外 必要性
  • 简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作为法治创新的产物,是推进反腐败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和依法反腐的制度保障.但目前无论是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中,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因而存在认识分歧和执行差异问题.我们应当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以必要的代价支撑这项制度的创立和执行,构建符合国情、便于操作、准确把握、高效方便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法律适用机制,确保法律规定得到严格执行,法定职权不被滥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逐步完善法律规制.

  • 标签: 检察机关 职务犯罪 侦查环节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适用与规制
  • 简介: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对国家主权、国际条约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及国际法体系有重大影响。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际人道法都是开放发展的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国际社会必将不断解决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存在的问题,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影响将日益扩大、规则将不断完善、效力将逐步增强。

  • 标签: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国际人道法 影响 发展趋势
  • 简介:本文着重两高对贿赂犯罪的司法解释中提到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而进行违法活动构成犯罪或为他人谋取利益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如何定罪处罚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就如何适用和理解相关司法解释提出意见.

  • 标签: 刑法 司法解释 贿赂犯罪 法律适用
  • 简介:意大利当前出现的一项刑事司法改革措施就是赋予治安法官刑事管辖职权,针对轻微违法性刑事案件,以罚金等较为温和的惩罚方法代替拘禁性的刑罚惩罚;此外,还增强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扩大了审判程序的简化范围,从而也增大了一般犯罪预防的功能.

  • 标签: 治安法官 刑事程序 替代式刑罚惩罚方法
  • 简介:在人身损害案件中,触电引起的案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类案件的诱因与归责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基本明确了触电人身损害案件的审理原则,但实践中还有不少问题引发了法律适用方面的争议。基于对若干典型案例的梳理和对相关类型化问题的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廓清有关理论问题的认识,提高司法操作上的统一性、科学性。

  • 标签: 触电 损害 赔偿 无过错
  • 简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走私犯罪中最常见的犯罪,自首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件中最常见的法定量刑情节。司法实践中呈现自首认定比重较大、自然人认定比例较高、处罚较轻以及侦察、公诉、审判各自认定分歧较多等特点。自首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体方面和量刑方面。应加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件自首认定的规范,一是区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不同类型,统一自首认定标准;二是建立自首从宽处罚阶梯型量刑体系。

  • 标签: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 自首认定 量刑
  • 简介:在当前职务犯罪成为世界性疾病,反腐败斗争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传统的侦查手段已无法满足职务犯罪侦查的需要,并严重制约了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发展。本文通过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规定,阐述对特殊侦查措施授权与限权的必要性;并在对我国特殊侦查措施立法现状及应用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具体构建了我国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的特殊侦查措施制度,以为引玉之砖。

  • 标签: 职务犯罪 特殊侦查措施 制度构建
  • 简介:我国当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十分突出,不仅对国民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危害,而且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滞后等原因,司法机关惩处国有资产流失犯罪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就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争议的有关国有资产界定、国有资产流失类案件的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的司法认定等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国有资产流失 犯罪 法律适用
  • 简介:《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关于突发疾病认定工伤的规定,因存在较多自由裁量的因素,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且该条款将抢救时间限定为48小时,极易引发法律和道德的冲突,这就需要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紧紧把握"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这一认定工伤的前提,准确理解"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内涵,依法判定是否构成工伤。

  • 标签: 突发疾病 48小时 工伤认定
  • 简介:非国有企业建立工资谈判机制,国有企业逐步建立工资协商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的,客观的要求。归根结底,工资要由企业在市场所实现的活劳动价值来决定,这是依据。其实现方式,也宜由计划体制下的国家行为,转变为主要由适应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协商、谈判法则来达到,这才是企业工资制度市场化的必然归宿。

  • 标签: 非国有企业 工资增长机制 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工资制度 劳动价值
  • 简介:本文通过一起触电赔偿事故对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适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赔偿 人身损害 司法解释
  • 简介: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为逃避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采取转移财产、设定债务等规避执行的行为,但申请人由于获得信息渠道的狭窄,无法证明被执行人存在规避执行行为。因此,应规定在申请人完成特定举证责任后,对被执行人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要求其举证证明不存在规避执行的行为,以便更好地规制规避执行的行为,充分实现申请人的合法债权,维护司法裁判的权威。

  • 标签: 规避执行 举证责任倒置 制度设计
  • 简介:与城镇房屋交易相比,集体土地上房屋流转整体活跃程度低,历来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农户之间买卖、互换房屋或以房抵债等流转情况由来已久,只是交易行为往往发生于本村成员间,纷争较少,因此鲜有关注.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集体土地上房屋价值水涨船高,以往内部成员间被亲缘、地缘关系掩盖的利益平衡被拆迁补偿等客观因素所打破,矛盾纠纷凸显,成为目前房地产案件中群体性最强、矛盾也较为突出的一类纠纷.集体土地上房屋流转是否存在各种限制,审理中如何平衡各种利益,成为了当前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农村集体土地 房屋纠纷 房屋买卖合同
  • 简介:缓刑制度作为刑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但刑法第76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这个模糊的表述导致缓刑定性产生很大争议。而且缓刑制度在与商事部门法的结合上还存在定性不清、适用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厘清,否则将对商事领域的司法实践和价值取向造成不利的影响。

  • 标签: 缓刑性质 缓刑执行说 执行期满 商事领域
  • 简介: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将本属于适用法律违法定性为“瑕疵”的现象,这在个案中会使很多凭借行政行为适用法律违法的理由而信心满满的原告,意外败给“瑕疵”二字。这种情况会使“法律工具主义”抬头,合法行政的标准体系毁于“瑕疵”。此类判决大多发生于未列明法条的具体条、款、项、目,结果文书未载明但行为过程已出现法律条文,误写法条,具体条文对应错误等情形。判决中对瑕疵认定的理由包括不影响行为合法性、不违法、不当、不影响原告权利、不影响处理结果正确性、不影响行为有效性、不足以导致撤销、避免“同义反复”等。为此,必须明晰何为适用法律、为何要适用法律、何时适用法律、由谁适用法律等基本理论问题,并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尤其是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修改为“违反法律、法规”。

  • 标签: 适用法律 瑕疵 违法 行政判决 行政诉讼法
  • 简介:我国《刑法》中原来仅有两款“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的规定,而《刑法修正案(九)》陡增了八款类似规定。这说明,立法者无意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无心争论竞合时的适用原则是特别法优先还是重法优先,而是主张一种“大竞合论”:不必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若行为的主要部分存在重叠,即“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从一重处罚即可,否则数罪并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恐怖组织犯罪,以及强迫卖淫罪中数罪并罚的规定,存在重复评价的问题,故若行为的主要部分存在重叠,应成立想象竞合犯而从一重处罚。

  • 标签: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 从一重处罚 数罪并罚 行为个数 大竞合论
  • 简介:当今世界上大多数武装冲突实际上都是非国际性的。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人道保护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尽管如今人们对国际人道法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没有什么争议,但在适用的法律渊源与人道规则、适用条件、适用对象、战争罪,以及执行与遵守和国际人道法是否应该向统一方向发展等方面争议比较大,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 标签: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国际人道法 争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