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自1994年中央、省委“两办”下发关于加强计生协会工作的通知以来,我省各级协会认真贯彻通知精神,以创建“一流协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各级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五项”职能作用,全省协会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已迈入全国先进协会行列。

  • 标签: 中国 计划生育协会 工作条件 工作水平 社区建设
  • 简介:文章运用社会的有关理论,利用广西阳朔县436名中小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独生子女为比较对象,对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在生活技能、人际交往、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四个方面的社会状况都比较好,并且在所有的指标上都和同龄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 标签: 农村 独生子女 社会化
  • 简介:11月16日,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召开第二次开放式学术活动。在杭各高校人口研究所、省统计局、省社科院、省老龄委、杭州市计生委、湖州市计生委、台州市计生委、《当代人口》编辑部等单位的代表40余人参加了学术活动。本次学术活动由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原华荣教授主持。

  • 标签: 人口与发展 学术活动 浙江大学 研究所 开放式 计生委
  • 简介:据杭州市统计局统计,2000年底杭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82.5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2342元,财政总收入达142.8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7.5%,第二产业占51.3%,第三产业占41.2%,可以说,杭州经济总量已达相当的规模,经济发展正由工业中期向工业后期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标签: 人力资本开发 杭州市 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 劳动者素质 人才环境
  • 简介:本文在对比分析纽约、东京两个国外大都市服务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劳动力变动特征基础上,以服务业从业人口结构和规模的历史数据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上海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上海与纽约、东京服务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从业人口数据回归分析的服务经济发展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上海市未来服务经济从业人口的比重进行预测.分析表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正处于加速增长期,并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按此速度到2020年其从业人数比重可达80%;要实现上海服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应采取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和人口政策。

  • 标签: 劳动力 服务业从业人数 预测模型
  • 简介:2002年4月6日-8日,中国人口学会、浙江省人口学会、浙江省计生委联合在浙江淳安召开了“浙江深化新家庭计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李宏规带队的中国人口学会专家组一行九人,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徐爱光,

  • 标签: 新家庭计划活动 浙江 与时俱进 计划生育 人口控制 生育观念
  • 简介:文章基于549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对湖北省总和生育率(TFR)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自1985年以来年龄别生育率下降主要原因是计生政策严格控制生育数量,而非生育行为的推迟。TFR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其变化与高生育水平育龄妇女占比无关。与政策生育率变化有关。通过对湖北省总出生人数进行估算和分析,结论表明1985—2008年总和生育率对总出生人数的影响程度要大于高生育水平育龄妇女占比的影响;外推预测表明2009~2014年出生人数趋势稳定,2015年以后呈下降趋势。利用Logit模型对实际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受访者文化程度、户口性质、出生年代、工作状态、丈夫工作状态、放宽的计生政策和奖励少生的计生政策。

  • 标签: 总和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 LOGIT模型
  • 简介:本文回顾了2002年全球科学委员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的政策声明的形成过程,简要介绍了该声明的主要观点.

  • 标签: 政策声明 可持续发展 人口问题
  • 简介:<正>1979年12月,在全国第二次人口科学讨论会上,山西代表梁中堂同志向大会提交了题为《对我国今后几十年人口发展战略的几点意见》的论文,提出了他的著名的“晚婚晚育加间隔”的生育办法。在嗣后四、五年时间里,梁中堂又写出了《中国人口变动五十年展望》、《关于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等十三篇论文;重申和完善了他的人口学观点,尤其是“晚

  • 标签: 人口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方案 人口学理论 人口科学 人口政策 几点意见
  • 简介: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现代,必须把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现代的计生干部队伍。本课题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杭州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 标签: 队伍建设 计划生育工作 队伍建设 杭州市 研究对象 人口问题
  • 简介: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总面积1784平方千米,辖21个乡镇、街道,是著名人口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的故乡。2001年底总人口为73.8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夫妇17.3万对。1994年起,我市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家庭为目标,积极探索人口问题综合治理,以满足育龄群众家庭实际需求出发,实施生产、生活、生育相结合的新家庭计划活动。

  • 标签: 新家庭计划活动 嵊州市 计划生育服务 人口问题 婚育观念 家庭
  • 简介:<正>一、引言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速度明显加快。尽管由于城镇统计口径变化,给有关速度估计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许多学者(例如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研究》一书即持这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城镇实际水平可能略高于9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水平,大约近于30%。十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今后半个世纪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仍将与较明显的城镇过程伴随。从表1可见,下世纪中叶左右,中国人均GNP可望达到4000美元左右,城镇水平超过50%,甚至达到1985年苏联、东欧、以及中上等收入国家65%之平均水平也是可能的。城镇今后变化如此之大,必然对我国人口趋势形成重要影响,这点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这种影响在于:1、城镇过程中,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往往不是乡村人口结构简单平移到城市,而一般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的人口迁移。这种迁移必然对城乡人口结构形成相

  • 标签: 城镇化研究 城镇化过程 人口老化 城镇化水平 中国城镇化 人口增长
  • 简介:农村实行改革以来,不但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受影响,加快了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演变步伐,瓦解了小生产式的家庭经济圈,冲击了传统的男女角色分工,女性角色由家庭辅助劳动力向主要劳动力方向发展。在乡镇企业发达的江浙农村,这一步伐更加迅速,她们生产方面进入了男子的传统领域,积极参与生产劳动,很多人成为独当一面的能人,

  • 标签: 农村妇女 人口素质 农村劳动力 中国 非农转移 农村现代化
  • 简介:文章利用国家卫计委2016年福建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社会性别差异的视角动态考察流动人口流动模式的变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有44.34%的流动人口实现了向家庭流动模式的转变,其中女性流动人口的转变程度更为突出。流动人口从独自流动演化至家庭流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流动特征与居留意愿和生命历程变动等因素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分性别来看,在影响流动人口流动模式变动的诸多因素中,仅有婚姻状况变化,职业为自营劳动类别对流动模式变动的影响存在性别共性;其他影响因素存在性别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本次流动滞留时间、本地家庭月收入和流入地类型,以及成年状况变化对流动模式转变的显著影响作用仅限于男性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增强和子女数量的增加则仅对女性流动人口发生家庭流动转变的概率有更明显的提升效用。

  • 标签: 流动模式变动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流动人口
  • 简介:一、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优势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地处洞宫山脉中段,千米以上山峰779座,最高峰为大际乡上山头,海拔1689.1米。县城近郊敕木山,旧称“邑之镇山”。鸟瞰地面、千皱万褶、峰峦簇拥。发源于庆元县的小溪,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流长124.6公里,流域面积1725.56平方公里。南部北溪,境内流长31.9公里,

  • 标签: 景宁县 旅游资源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 旅游开发
  • 简介: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男女工问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调查数据,对中国近代过程中男女工的概况、绩效、贡献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近代女工在行业性和地域性上更为集中,女工的工资明显低于男工;从整体上看,男工对绩效的影响大于女工,但是随着女工占比的增加,女工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越来越接近于男工甚至超过男工;同样的,整体上女工对经济的贡献率小于男工,但在行业间隔程度低的行业,女工贡献率超过了男工。

  • 标签: 工业化 男工 女工 绩效 贡献率
  • 简介:2001年4月29日—5月3日,由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主办的“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出席会议的有160多名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 标签: 21世纪 可持续发展 学术会议 人口 资源 环境
  • 简介:本文通过构建简单的理论模型和利用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来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考察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与城镇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人均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口城镇率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城镇对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当人口城镇率低于45.49%时,城镇对人力资本积累速度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反之.边际效应是递增的;第三产业占比、人均GDP、人力资本和第三产业的空间溢出项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城镇与第三产业的交叉项也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正向效应,说明第三产业增加了城镇对人力资本积累速度的边际效应。同样,人力资本积累也对城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第二产业对城镇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第三产业,另外,人均受教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城镇的溢出效应均推动城镇进程。

  • 标签: 人力资本 城镇化 空间面板联立方程 GMM3SLS 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