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当“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之时,夏小子已与春姑娘偷偷完成了交接班,走马上任了。梅雨放睛后的初夏,丛山峻岭、荒山野坡全都换上了诱人的夏装,碧衣翩翩、神情气爽。在铺绿垫翠的草地上,“穿花蛱蝶深深见”,蚱蜢、小飞蛾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虫在飞舞、跳跃。在平如镜的池塘水面,“点水蜻蜒款款飞”。

  • 标签: 日长 交接班 水面 初夏 梅雨
  • 简介:对1977-1992年1,4,7,10月沈阳第一和第二对流层月平均高度和温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是以第一对流层为主的地区,第二对流层只有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第一对流层的高度、温度以及出现频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高度在1月最低,7月最高;温度在3月最低,8月最高。第二对流层高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温度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第一对流层顶在各个月份温度都随高度增高而降低,降幅1月最小,7月最大,4月和10月居中。第二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只在7月显著递减;第一对流层高度在10月显著降低,降幅为453m/10a,其他月份变化趋势不明显。第一对流层顶在7月显著降温,降幅为1.8℃/10a,10月增温显著,升幅为2.0℃/10a。第二对流层高度在不同月份都表现出弱升高趋势,但不显著。1月和10月的降温和升温显著,降幅和升幅分别为1.7℃/10a和1.2℃/10a。

  • 标签: 对流层顶 高度 温度 气候特征
  • 简介:本文利用青海省7个探空站1970—2001年高空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站各类对流层的时空分布、季节变化和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对流层的分布特征及其高度、温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类型对流层顶在各站的位置随着季节有明显的南北进退,因此,出现频率各异;两类对流层的高度不仅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极地类对流层高度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热带类对流层高度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最高对流层与低温相对应,最低对流层与高温相对应;热带类对流层年平均高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温度变化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对流层顶 统计学 时空分布 气象资料
  • 简介:1外场试验情况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与青海省气象局共同主持研究的“人工增雨成套技术研究”在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的通力合作及空军某部机组、民航有关飞行保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于今年5月开展实施两架飞机(运-8,安-26)组成的飞机人工增雨综合监测和催化作业试验,对黄河上游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进行了综合监测和催化作业。

  • 标签: 人工增雨 催化作业 飞机 监测飞机 作业时间 作业面积
  • 简介:利用1951—2012年辽宁暴雨过程及暴雨灾情资料,对辽宁暴雨灾害特征及暴雨灾害评估进行分析,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暴雨致灾指标与灾害影响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辽宁年平均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辽宁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自中部向西北逐渐增多,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辽宁西部地区,其中朝阳喀左县暴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占该站暴雨总次数的73%;辽宁西部等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但降水强度较小,且发生一级和二级暴雨灾害的概率低于其他地区;除辽西地区外,其他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略低,但降水强度较大。辽宁受暴雨灾害影响最大的受灾体为农作物及其设施,辽阳地区受灾频率最大,占该地区受灾过程总数的95%以上。

  • 标签: 致灾指标 暴雨灾害 预评估 决策气象服务
  • 简介:水工混凝土在干旱环境下的干缩变形、抗裂性能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的交互作用来模拟高温干旱环境,采用典型工程渡槽和面板混凝土配合比配制试验用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了渡槽混凝土、面板混凝土的干缩、力学强度、抗裂特性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对已建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在历时干旱环境下的干缩变形性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长历时高温干旱 水工混凝土 水工建筑物 干缩变形 开裂
  • 简介:利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42a辽宁南部(大连)和北部(沈阳)第一对流层高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2a,辽宁第一对流层高度除冬季外其他三季和年呈下降趋势,南部地区降幅明显大于北部;多年平均值的年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各个季节南部高度值普遍高于北部;年际变化幅度为夏季最大,除冬季外,南部大于北部;发生气候突变的时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周期变化特征时空差异较大。

  • 标签: 第一对流层顶 高度变化 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冬小麦生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形成,都离不开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环境条件。在目前控制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能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气象因素对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更为直接、频繁和面广。实践证明,不同年型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劣是造成产量丰欠年景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本文试图以当地基本气象条件的不同情形与冬小麦产量丰欠差异互相适应的关系,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和产量进行气象年

  • 标签: 冬小麦产量 生育阶段 气象条件 产量形成过程 年型 最终产量
  • 简介:701C测风雷达的天部分比701雷达有了较大的改进,雷达把天线控制部分由机械控制改成电气控制,从而实现了由笨重的机械控制向轻的电气控制转换。该系统不采用以往常用的直流电机作为驱动,而是采用三相步进电机作为驱动。步进电机的转速受控于驱动电路的脉冲频率,因此,它有个启动频率Fst,当控制脉冲频率变化率大于Fst时,步进电机容易失步而停转。也就是说输入脉冲频率的变化率不能太大,即手轮不能突然摇得太快。步进电机一旦失步,再怎么摇手轮,步进电机也不工作。

  • 标签: 701C雷达 电路分析 三相步进电机 频率变化率 平滑 速度
  • 简介:基于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温度资料,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北半球两类对流层(热带对流层和极地对流层)频率数据。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两类对流层频率在季节变化上的差异,并讨论了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频率分布与高空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的再分析两类对流层频率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频率季节变化特征:热带对流层全年频率高,冷、暖季节差异不明显;极地对流层盛夏频率极低,冷、暖季节差异明显。与极地对流层频率相比,青藏高原热带对流层频率的可信度更高。2)青藏高原和同纬度地区热带(极地)对流层频率在暖季增加(减少),在冷季减少(增加)。相比同纬度地区,青藏高原热带(极地)对流层频率在冬季偏少(多),其他季节偏多(少)。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频率等值线的梯度更大,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更易断裂。3)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频率与高空温度关系密切。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层(平流层下部)温度升高(降低),有利于青藏高原热带对流层频率增加,极地对流层频率减少,反之亦然。

  • 标签: 青藏高原 热带对流层顶 极地对流层顶 频率 季节变化 高空温度
  • 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地防雷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开展防雷业务的同时,也出现了违反廉政建设5项禁令,造成较大后果影响的事件。浙江省嘉兴市气象局为加强防雷队伍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促进公正、公开、公平、廉洁、高效的做好防雷各项服务,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于防雷工作反腐倡廉中,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初步建设形成了防雷重点岗位风险防体系的新机制。嘉兴市防雷岗位廉政风险防机制的主要特点是:查清廉政风险点,落脚点在业务工作,风险防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对于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通过预警、执行、考核等环节来构建防机制,实施防雷廉政风险防。实践证明,岗位廉政风险防体系的建设对促进防雷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防雷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 简介:甘蔗异背蝽是近年来我省吉泰盆地蔗区成灾猖獗的重要害虫,对甘蔗生产威胁极大.甘蔗异背蝽是甘蔗重要的吸汁性害虫,发生严重时,使甘蔗苗期心叶萎黄甚至整株枯死,使甘蔗中、后期降低糖份含量.经观察发现,该虫主要以卵越冬,而第一代低龄若虫又是最佳防治期.1990年至1992年我们对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

  • 标签: 甘蔗异背长蝽 发育起点温度 低龄若虫 甘蔗生产 蔗区 土层深度
  • 简介:为了进一步规范呼和浩特市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新建、改建和扩建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工作,优化服务流程,促进工作的廉洁、高效、优质和公正.笔者对相关文件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和学习,结合呼和浩特市本地具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 标签: 防雷 风险防控 困难
  • 简介:他来自大山,虽然没有伟岸的身躯,但大山赋予了他山一样的胸襟和山一样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光泽、泰宁、将乐县直至三明市,从气象学校毕业后,他默默地耕耘在基层气象事业的第一线,从测报员、预报员、气象服务人员到县局副局长,再到三明市防雷减灾局局长,他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勤勉、努力和对气象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天道酬勤、人心向善”这一质朴的勤劳善良理念,为气象事业发展挥洒汗水、奋斗不息,

  • 标签: 气象系统 福建省 气象事业发展 意志品质 服务人员 防雷减灾